国航马建忠 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马建忠集

2017-12-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马建忠(1845-1900),字眉叔,江苏丹徒(今镇江)人.太平军进军江南时,随家徙居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因愤外患日深,开始研习西学.其<文通>(通称<马氏文通>)十卷,以拉丁文法研究汉文经籍的语言结构规律,为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语法著作.这是我们较容易了解到的马氏生平.<文通>享誉学林,被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等重要著作中多次称及并予以高度评价.但另一方面,其语言学方面的****成就,也在相当程度上掩盖了马建忠其他领

马建忠(1845—1900),字眉叔,江苏丹徒(今镇江)人。太平军进军江南时,随家徙居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因愤外患日深,开始研习西学。其《文通》(通称《马氏文通》)十卷,以拉丁文法研究汉文经籍的语言结构规律,为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语法著作。

这是我们较容易了解到的马氏生平。《文通》享誉学林,被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等重要著作中多次称及并予以高度评价。但另一方面,其语言学方面的****成就,也在相当程度上掩盖了马建忠其他领域的贡献。

事实上,马建忠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发挥了突出作用的人物。他是早期洋务派的重要成员,北洋领袖李鸿章麾下最为得力的幕僚:曾多次出使各国,乃至平定朝鲜壬寅内乱;中法战争中从事信息采集工作,并机智地保全了轮船招商局的资产在战争中不受损失;协助李鸿章会办招商局、主理织布局,立下汗马功劳……马建忠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颇多建树,其著述涉及洋务派主张的各个方面,诸如铁路、矿山、海军、译馆,等等;其出使记录中保留了大量密电、笔谈,为近代外交史和重要历史事件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一 马建忠的著述,除《文通》以外,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适可斋记言记行》。

此书为马建忠生前编定,分为记言、记行两部分。       马建忠(1845—1900),字眉叔,江苏丹徒(今镇江)人。太平军进军江南时,随家徙居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因愤外患日深,开始研习西学。

其《文通》(通称《马氏文通》)十卷,以拉丁文法研究汉文经籍的语言结构规律,为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语法著作。     这是我们较容易了解到的马氏生平。

《文通》享誉学林,被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等重要著作中多次称及并予以高度评价。但另一方面,其语言学方面的****成就,也在相当程度上掩盖了马建忠其他领域的贡献。事实上,马建忠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发挥了突出作用的人物。

他是早期洋务派的重要成员,北洋领袖李鸿章麾下最为得力的幕僚:曾多次出使各国,乃至平定朝鲜壬寅内乱;中法战争中从事信息采集工作,并机智地保全了轮船招商局的资产在战争中不受损失;协助李鸿章会办招商局、主理织布局,立下汗马功劳……马建忠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颇多建树,其著述涉及洋务派主张的各个方面,诸如铁路、矿山、海军、译馆,等等;其出使记录中保留了大量密电、笔谈,为近代外交史和重要历史事件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一     马建忠的著述,除《文通》以外,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适可斋记言记行》。此书为马建忠生前编定,分为记言、记行两部分。

记言部分有四卷,是记录马氏洋务思想最为集中的著作,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游学法国时的见闻与汇报,如《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巴黎复友人书》、《玛赛复友人书》等。

这些文章真实记录了马建忠作为随员出使法国就学于法国政治学院等处时的见闻和思想状况,对于一些初见的外国事物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可作为出使游记来看。值得指出的是,《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一文博得接任郭嵩焘担任驻法公使的曾纪泽的好评,留意国外见闻的曾氏将其全文录入其日记,其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二、富民修路的经济思想,代表作有《富民说》、《铁道论》、《借债以开铁道说》、《上李伯相论漠河开矿事宜禀》等。

其中关于贷款修路一说,虽仍有可商之处,但在重农抑商、安贫自守的传统下,显得颇具前瞻性和战略眼光。     三、海军建设思想,代表作有《法国海军职要叙》、《上李伯相复议何学士如璋奏设水师书》。

马建忠对海军颇有研究,其论述极具指导意义,在创作《上李伯相复议何学士如璋奏设水师书》之后数年,文中的一些措施果然被当政者实施,如1885年,清政府设立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就是对文中海军自成体系、“设立水师衙门”主张的实践。

    记行部分有六卷:第一卷为《勘旅顺记》,是马建忠于光绪七年(1881)四月赴旅顺勘察地形炮台、考察矿区的记录;第二、三卷为《南行记》,记载了同年六月奉李鸿章之命,赴西贡、新加坡、加尔各答等地调查鸦片输入情况,并会见印度各地英国总督及地方官员,交涉鸦片专售事宜的经过;第四、五、六卷为《东行三录》(东行录、续录、三录),是马建忠三次出使朝鲜的日记,其中对朝鲜与德英美等国订约、壬午兵变都有作为第一当事人的翔实记录。

   ……   显示全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