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楼拜创作包法利夫人 从《包法利夫人》看福楼拜对创作对真实性的追求

2017-09-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冯继攀 (佳木斯师范学校,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摘  要:<包法利夫人>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史上的一部影响极为深远的名著,小说写包法利夫人的浪漫理想同现实的尖锐矛盾,运用现实主义的细致的心理分析和形象描绘,真实.大胆地揭露了庸俗小市民生活的无聊和单调.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作者居斯塔夫·福楼拜是法国十九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和实践了一套新的理论主张,提倡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极为追求创作的真实性,使小说创作向极端准确的方向

 冯继攀 (佳木斯师范学校,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摘  要:《包法利夫人》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史上的一部影响极为深远的名著,小说写包法利夫人的浪漫理想同现实的尖锐矛盾,运用现实主义的细致的心理分析和形象描绘,真实、大胆地揭露了庸俗小市民生活的无聊和单调。

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作者居斯塔夫·福楼拜是法国十九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和实践了一套新的理论主张,提倡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极为追求创作的真实性,使小说创作向极端准确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真实;简单;准确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史上的一部影响极为深远的名著,小说写包法利夫人的浪漫理想同现实的尖锐矛盾,运用现实主义的细致的心理分析和形象描绘,真实、大胆地揭露了庸俗小市民生活的无聊和单调。

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作者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被称为法国十九世纪小说史上的三位巨人之一。

他出生于一个医生世家,这使他看惯了手术刀下真实而脆弱的生命,从而不去相信宗教。因此崇拜真实成为他写作的最大特色,他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格外重视艺术描写的客观真实性。

认为作家应该"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使作品的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内容具有同构性,从而使文学具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性。正如在创作《包法利夫人》期间作者认为:"越往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

二者从底基分手,回头又在顶尖结合。"对真实的追求在他的小说之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在成书过程中,作者以平均每天12个小时的狂热工作写了四年零四个月,共写成1800页,然而最后他竟把这写成的1800页原稿删节到只剩500页,这种对文字的沉溺和偏执是没有几个人能达到的。

文中不失神采飞扬的激情,同时,他从不夸张,只求将人物原形的本来摸样复原出来。还有什么比能真实地反映出人的本来面目更令人感到惊骇的呢?         《包法利夫人》首次发表与1856年,距今已经有一个半世纪之久,这是一本看上去很简单、平实,而实际上却韵味无穷的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它的成功就在于作者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工作当中去而不去顾虑外界对他及他的作品的评价。

"我认为根本不可能在想作品之外的事情时可以写出一行字,我的同时代的人可以不理我写的句子,我也可以不理他们的掌声和他们的法院。

"福楼拜说上面这些话的时候,《包法利夫人》刚刚在《巴黎杂志》上发表,小说中对爱玛的悲剧的塑造深刻地揭露了当时法国社会卑污的令人窒息的现实,而包法利、罗道尔弗、勒乐是当代人物或者平庸无能,或者充斥卑劣龌龊的欲望的社会生活特点的生动写照。

因为《包法利夫人》对当时宗教和社会道德的冒犯而致使作者被法院以有伤风化、侮辱宗教和公共道德的罪名起诉。但福楼拜不屑于多方面的威逼利诱,一直拒绝对小说作出任何修改,同时他对包括批评家和读者在内的赞扬之声也自始至终保持着警惕,乃至于对出版小说的单行本产生犹豫。

之所以陈述这些事实,是因为读者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态度,将决定一个写作者的创作能在多大程度上坚持、妥协和放弃、拒绝或者合作以现实至同流合污,这是一个问题,而且常常是一个"新革命遇到了老问题"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许有多种,而福楼拜的决绝和勇气无疑是最彻底和有效的。《包法利夫人》的成功证明了一个悖论的存在,那就是真正的写作永远是"面向无限多的少数人"的写作,套用一句现成的话,我们可以说,只有越是自己的,才有可能越是世界的。

作者总是强迫自己深入事物的灵魂,停止在最广泛的普遍上,而且特意回避偶然性和戏剧性。

不要妖怪,不要英雄!正是作者这种对"真实"不懈追求的态度,使他的创作本着科学的写作态度,"使艺术具有自然科学严格的方法论和精确性"。使他的创作不断地向着准确的方向发展,由此使他的作品堪称为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典范。

参考文献 [1]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欧美卷)[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3]段宝林.

西方古典作家谈文艺创作[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 [4]马国新.西方文论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茅盾.

世界文学名著杂谈[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 [7]伍蠡甫.西方文论选[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 [8]陈振尧.法国文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9]刘念兹,徐克勤.欧美文学简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 [10]福楼拜(罗国林译).包法利夫人[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