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月佛教 台湾大学教授林文月在北京大学演讲“拟古”

2017-09-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近日,台湾大学中文系名誉教授,著名散文家.翻译家林文月来到北京大学访问讲学.作为"鲁迅人文讲座"本学期开场的第一讲,林文月以"拟古--从<江湾路忆往>.<我所不认识的刘呐鸥>"为题做了演讲.1987年至1993年,林文月借重"拟古"书写形式撰写了一系列文字,结集为散文集<拟古>.<江湾路忆往>即是该散文集里的文章.林文月表示,<江湾路忆往>是模仿萧红<呼兰河传>所作,回忆自己

近日,台湾大学中文系名誉教授,著名散文家、翻译家林文月来到北京大学访问讲学。作为“鲁迅人文讲座”本学期开场的第一讲,林文月以“拟古——从《江湾路忆往》、《我所不认识的刘呐鸥》”为题做了演讲。

1987年至1993年,林文月借重“拟古”书写形式撰写了一系列文字,结集为散文集《拟古》。《江湾路忆往》即是该散文集里的文章。林文月表示,《江湾路忆往》是模仿萧红《呼兰河传》所作,回忆自己居住上海时的童年往事。林文月把自己12岁时的故事,用上海闸北江湾路540号故宅及其周边空间为轴集结起来,对自己难以忘却的童年记忆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叙述尝试。

林文月介绍说,10年后,学者许秦蓁对《江湾路忆往》的研究,直接促成了《我所不认识的刘呐鸥》一文的诞生。许秦蓁在台湾中央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写作论文《战后台北的上海记忆与上海经验》,正是以《江湾路忆往》为重要材料的——许秦蓁“按文索骥”,步步寻访,还原了文章中提到的地方。

更有意思的是,许秦蓁发现,林文月提到的放学后躲雨的内山书店,正是刘呐鸥经常购买日文书籍的地方,而这一因缘,使得林文月开始了对刘呐鸥的研究。林文月说,她在刘呐鸥的日记中发现,这一研究对象在上海时期与自己父母竟有“知友”之交;同时,她也更深刻了解到刘呐鸥中文不时夹杂日文、英文甚至闽南语的写作背景。(记者 陈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