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岩松讲述三亚凤凰岛设计背后的故事[图]

2018-03-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听马岩松讲述凤凰岛设计背后的故事三亚凤凰岛国际养生度假中心昨天开盘后,立即引起业界与媒体的广泛关注.因其为海南首座人工岛,因其每平方米高达数万元的价格,更因为其独特的建筑设计成为三亚地标--这是建筑界新星马岩松在海南的第一个作品.马岩松,1975年出生于北京,先后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和美国耶鲁大学.2001年获得美国国家建筑师学会建筑研究奖金,曾在扎哈·哈迪德伦敦建筑师事务所和纽约埃森曼事务所工作.其代表作品包括:纽约世贸中心的"浮游之岛".加拿大密西加沙市地标建筑"梦

——听马岩松讲述凤凰岛设计背后的故事

三亚凤凰岛国际养生度假中心昨天开盘后,立即引起业界与媒体的广泛关注。因其为海南首座人工岛,因其每平方米高达数万元的价格,更因为其独特的建筑设计成为三亚地标——这是建筑界新星马岩松在海南的第一个作品。马岩松,1975年出生于北京,先后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和美国耶鲁大学。

2001年获得美国国家建筑师学会建筑研究奖金,曾在扎哈·哈迪德伦敦建筑师事务所和纽约埃森曼事务所工作。其代表作品包括:纽约世贸中心的“浮游之岛”、加拿大密西加沙市地标建筑“梦露大厦”等。2004年,他回国后在北京成立一建筑事务所,并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马岩松获得美国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奖,作为最年轻的中国建筑师参展第十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

三亚凤凰岛设计方案第一次国际竞标之后,马岩松闯了进来。这位中标国外标志性建筑的中国建筑师,做出的方案一举获得通过,这片面积36.5万平方米的人工岛上,也开始“长”出“马性十足”的建筑。

今天,马岩松在三亚接受了海南日报记者专访,还原了凤凰岛设计背后的故事。

和新一代企业家一起追梦

马岩松中标加拿大的标志性建筑“梦露大厦”后,凤凰岛的一名股东慕名找到他,希望他参与凤凰岛的设计。其时,凤凰岛第一次国际竞赛的方案正在规划展览馆展出,那是出自各国建筑设计事务所的方案。当时马岩松感觉:“这岛本身就是一个挺有野心的项目。”

马岩松跟他们接触以后,发现这是一群很有梦想的人。“这一代企业家和更早的一代不太一样,他们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或者接近完成,他们要实现自己的一个梦,或者说他们个人想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马岩松看来,中国早期的地产商做的都是一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只要能很快获得利益,从哪里抄来、搬来都不要紧。而新一代企业家表现出的,则是一种对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自信。

“我觉得我做的事和他们的心态是吻合的。”马岩松认为。企业家们想做出一个震惊世界的作品,便在凤凰岛方案竞赛之后,将设计直接委托给了马岩松和他的事务所,希望做出一个世界级作品。

构思一个标志性建筑群

对于凤凰岛,马岩松的设想是:“这是一个海里的岛,岛上的建筑就应该像从海里长出来一样。要全是曲面,像珊瑚、海星等生物,拼在一起感觉就是一个群体。”

而这种群体的标志性建筑很少见。当今世界的任何地方,一般将一个楼或者双塔作为标志,很少有一个群体建筑放在一个岛上成为标志。但当马岩松设计出来方案雏形的时候,企业方挺满意。随后马上拿给政府看,三亚市规建局立刻召开了一个会议,由马岩松汇报方案。

“政府部门听完我的汇报之后,原则上通过了方案。对地产商来说,所有的指标,所有的规划都一次通过,就是希望早点开工;对政府部门而言,觉得三亚的建筑需要一个名片式的东西,并由凤凰岛带动整个三亚湾阳光海岸的建设。”马岩松说。

如今凤凰岛上五栋主体建筑已近完工,大海、自然与建筑三者之间看上去既现代又和谐。

马岩松笑称:和谐是一种感觉而非技术。事实上,凤凰岛上的曲面建筑,在技术上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事情。对此,马岩松如是评价项目的结构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欢成,“是一个有经验又敢于接受挑战的老专家,这样的老专家不多。”

“凤凰岛的主体建筑底下小、中间大、上面又小。最高的那个楼更复杂,其实是两个楼,在上面又连在一起,是一个挺复杂的三维。”马岩松描述,既然要全海景,每个阳台都是曲线,向上飘,每一层的形状都不一样。但流线型的外形,说起来简单,对很多开发商来说却不能接受,成本会大大增加。

三亚建设可“大疏大密”

换一个开发商,可能会选择更简单一点的方案。”马岩松认为,三亚凤凰岛上的建筑要考虑抗台风,以及对材料和节点等高要求,但是开发商浙江国都控投公司相当负责任。“不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单靠地产商能做出来的地标,建筑师也在努力碰运气。大部分的开发商不在乎地标建筑,他们只从商业考虑,很多标志都是政府的公共建筑。三亚市政府正在考虑将凤凰岛做成一个文化亮点。”

对于三亚和海南的建筑,马岩松感觉既失望又欣慰。失望的是看到了许多乱七八糟的房子,欣慰就是还没盖得到处都是,还有挽救的余地。

马岩松觉得凤凰岛的建筑设计之所以顺利通过,是因为将海和自然的关系表达得十分密切。大部分设计师在城市的设计上,很难摆脱一个套路,楼都是方块的,直接拷贝,千篇一律,没有想象的空间。

对于三亚湾,马岩松认为没有必要做成一个园林式的城市,因为三亚湾本身就是城市。连密度如此之高的香港都能做到“大疏大密”,三亚和海南这么大,再怎么也不可能超过香港那种密度和城市化的程度,保护好山、海、热带丛林,不扩张太大,疏密结合。更多人喜欢住在城市,因此三亚湾还是应该走高密度的路线,但是城市有了规模以后,城市里面也需要有绿地,公共空间和公共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