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少权近况】甘少权出任惠州市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

2017-07-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他英语不错,可以不用翻译和外商交谈."一名熟悉他的政府人士称.因为有在企业多年的工作经验,在从政后,王广军也是做得有声有色,甚至会将一些企业的管理用在政府管理工作中."或许他在德赛分管的是后勤,从政后他对人员管理也很严格."该人士称.  "王广军同志综合素质好,大局意识强,熟悉经济管理.招商引资.企业运营工作,工作思路开阔,组织领导能力强.任市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局长期间,在承办'惠货全球行'系列经贸活动,引进大型产业项目.技术.人才,解决企业通关.招工,

“他英语不错,可以不用翻译和外商交谈。”一名熟悉他的政府人士称。因为有在企业多年的工作经验,在从政后,王广军也是做得有声有色,甚至会将一些企业的管理用在政府管理工作中。“或许他在德赛分管的是后勤,从政后他对人员管理也很严格。”该人士称。

  “王广军同志综合素质好,大局意识强,熟悉经济管理、招商引资、企业运营工作,工作思路开阔,组织领导能力强。任市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局长期间,在承办‘惠货全球行’系列经贸活动,引进大型产业项目、技术、人才,解决企业通关、招工,融资等发展难题,推动外经贸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惠州市政府主要领导评价他说。

据悉,2012年、2013年惠州外经贸各项指标增幅位居珠三角前列,提前2年完成了我市“十二五”规划的外经贸指标任务。王正印:“水产高工”掌舵海洋渔业系统

    自称“离开海洋渔业系统8年”的王正印,其实一直都在和海洋渔业打交道。在昨日的供职发言中,王正印并不避讳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惠东沿海非法捕捞事件,他表态说,如果成功当选市海洋渔业局局长,将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也将深入一线,及时化解基层矛盾。

    1967年8月出生的王正印,河南三门峡人,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动物学专业。他从惠州市水产总公司技术员做起,2000年8月后任惠州市水产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2006年11月后,他开始担任惠东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在惠东任职期间,王正印在2013年惠东“8·16”洪灾中,无论是指挥协调还是灾后重建,均表现突出,普获好评。此外,王正印在其分管的海洋与渔业领域,积极推动考洲洋治理和红树林种植,成绩有目共睹。

组织部门对王正印在惠东的8年副县长经历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其作风务实,思路清晰,善于发挥专业优势,主动谋划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海域使用和工程建设管理,海洋渔业事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分管文教卫体工作,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县、省卫生县城、省文化先进县。

    王正印此次出任市海洋渔业局局长也被认为是专家型官员的提拔。早在2002年,王就获得水产养殖高级工程师职称。市长麦教猛介绍说,王熟悉海洋渔业工作,大局意识好,统筹协调能力强,参政议政水平较高,长期从事水产科学研究,被评为市管优秀专家。

此外,王正印还是民建惠州市委员会主委,热心政协工作,积极建言献策,曾提交《关于将海水利用作为我市战略产业加以培育的建议》等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

甘少权:公共资源交易“开荒牛”,2012年6月,一个名为惠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下称“交易中心”)的全新机构呱呱坠地,在市住建局副局长任上还未坐满3年的甘少权受命执掌了这个新机构。随后的两年,交易中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赢得不少关注和赞誉。现在,甘少权重新回到市住建局并升任局长,在交易中心的两年,仿佛变成甘少权一次充实的外派。

据悉,在交易中心的框架下,国土、财政、住建、政府办管理的土地矿产、产权、建设工程和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的买卖全部纳入交易中心。交易中心要求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全透明上网,实现一个平台交易、一套班子运作、一个窗口对外、一个账号流转。这一旨在反腐的体系出自惠州市纪委的设计,但如何把它实际运转起来,甘少权成了执行它的“开荒牛”。

在担任交易中心主任期间,任命提案对甘少权的评价是“注重发扬民主,勇于开拓创新,平稳有序地完成了原4个中心的职能和人财物整合,探索健全了交易制度,创建了电子交易平台”。据介绍,甘少权在交易中心主任任上共完成了160多亿元的公共资源网上阳光交易,交易中心“管办分离”的改革探索还荣获了第二届“广东治理创新奖”行政改革奖。甘少权也因此频频亮相省级乃至中央级媒体,对外介绍交易中心的改革创新。

从履历上看,甘少权与规划建设工作渊源极深,重返“老东家”市住建局也并不令人意外。现年51岁的甘少权是广东普宁人,16岁便远赴河南焦作学习地质测量,毕业后分别在广东省20 1煤田勘测队和惠州市规划局勘测队从事勘测工作长达17年,后成为市规划局副总工程师。2001年10月,甘少权接替李德友成为市规划局报建科科长,这和他现在接替李德友成为市住建局局长的一幕惊人相似。

事实上,甘少权也和李德友一样,是一个“长期从事规划建设工作,专业基础扎实”的理工男。成为报建科科长之后,甘少权逐步向“综合管理”岗位靠拢,2003年到2012年九年期间他分别经过了惠城区规划建设局局长、市住建局副局长等职务的历练,并到澳门科技大学“镀金”,拿到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其实,甘少权早在1个月前就已经重返市住建局。今年6月他已经从交易中心主任一职调任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兼任环大亚湾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李德友卸任市住建局局长:曾短暂出任大亚湾常委,2014是李德友的天命之年,昨日卸任市住建局局长之前,他在惠州规划建设系统已经整整干了25年,从科员做到局长。但很少被人记起的是,李德友6年前曾短暂出任大亚湾开发区区委常委、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之后才成为规划建设局局长。这一次,他的人生轨迹又一次和大亚湾产生了交集。

生于1964年的山东昌乐人李德友,23岁从西北建筑工程学院(现长安大学)建筑系毕业,1989年南下惠州,开启了他在惠州规划局25年的漫长之旅。在原惠州市规划局,李德友先是做了5年科员,1994年被提拔为报建科副科长,那时他正好30岁。

此后,李德友平均每三到四年就会获得一次提拔,仕途平稳。在就任市规划建设局副局长其间,他修读了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在职研究生课程,并于2008年毕业。毕业前夕,李德友被调任大亚湾开发区管委会,和大亚湾结下了第一段缘分。

科班出身,在对口系统获得培养提拔,这是规划建设系统“理工男”典型的升迁轨迹。凭借自身的专业训练,李德友曾发表若干学术文章谈论自己的对城市建设的见解。在《浅谈城市设计》(《惠州学院院报》2001年9月)一文中,他批评北京、上海一些高层建筑布局紊乱、不协调,“房地产商都想从土地中获取更高的利润,从而导致城市空间的恶化。许多城市中心过于密集的高层建筑群,既产生了不良的小气候,又构成了丑陋的轮廓线”。

进入住建局领导班子后,李德友这种观点鲜明的个性化表达就变得稀有。在惠州从事城建报道的记者圈中,李德友给人的印象是谨言慎行,他在媒体上现身发声也主要以公务活动为主。即使在自己列席参与的惠州“两会”上,对于水东街改造等与住建局关系密切的议题,李德友也会婉拒记者的采访要求。昨日的会议上,李德友免去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职务,专职任环大亚湾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