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厚粲张爱玲 张厚粲:厚德粲然自在“心”(图)

2018-02-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叩开面前木门,一个优雅的身姿孑孑而立.阳光把她和身后旧影里的韶华女子叠印在一起,迤逦出满屋令时光止步的美丽.这便是张厚粲先生,晚清名臣张之洞的嫡孙女,中国心理学界的不老传说,一代代学子口中"嬉笑怒骂皆酣畅"的精神导师.不觉间,这位昔日的名门闺秀已年过耄耋,而她毕生爱之系之的心理学科,也在一路跌宕起伏之后渐成风景,硕果盈枝."我对得起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家起来了,我们心理学也起来了."老人慨叹,吐字一派铿铿金玉之音.在她心里,那困顿的年代如一首荒腔走板的曲调,终已

叩开面前木门,一个优雅的身姿孑孑而立。阳光把她和身后旧影里的韶华女子叠印在一起,迤逦出满屋令时光止步的美丽。

这便是张厚粲先生,晚清名臣张之洞的嫡孙女,中国心理学界的不老传说,一代代学子口中"嬉笑怒骂皆酣畅"的精神导师。

不觉间,这位昔日的名门闺秀已年过耄耋,而她毕生爱之系之的心理学科,也在一路跌宕起伏之后渐成风景,硕果盈枝。

"我对得起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家起来了,我们心理学也起来了。"老人慨叹,吐字一派铿铿金玉之音。在她心里,那困顿的年代如一首荒腔走板的曲调,终已随风散去;留给她的,是金针度人的汲汲之心。因为,心理学就是她的生命,蓬勃而丰盈。

问学育人数十载,岁月淬炼出张厚粲的厚重粲然,也使她心爱的心理学硕果盈枝。向小园摄

"我深深体会到‘人各不同’,可为什么没人对我因材施教……我认定心理学了"

外表雅致的张厚粲,却自小以侠气著称。

爷爷张之洞在她出生前十几年就过世了,父母也自小不在身边。张厚粲三姐妹在"一队管家佣人、一队家庭教师"的包围下长大,姐姐们自是温婉循矩,唯独她成了不服管束的"异类"。

5岁那年,张厚粲随二姐一道进入北京师大二附小读书,成了班里最小的学生。"那时我太能闹了,不怎么读书功课却照样好,是老师头疼的‘名学生’。那些书太简单,不值得一念,可我的精力该用在哪儿呢?"她很是苦恼。

国文始终不得其心,凡作文统统500字止笔,因为"就不爱用那些个形容词";算术从不做作业屡屡被记零分,考试却拿手,成绩单上满是比肩而立的"鸭蛋"与"100",被老师形容为"三级跳"……好在,运动始终是可资寄情的。小厚粲登山爬树、驾车驭马,游泳更"如走路般熟练",还曾在几百人的团体操表演里当过领操员。

过剩的精力依旧无处释放,张厚粲抱消遣之心学起了外语。5年级学英文,6年级学日文,还趁在法国老师处补习英文的机会顺带学会了法文。加上后来在辅仁大学学的德文、工作后自学的俄文,不经意间,就为此后的学术研究拓开了路径。

1939年,"名学生"初中毕业了。"同学在一起议论,上大学学什么?我说,就心理学了。"那个年代,心理学之于中国实为"冷得不能再冷"的小学科,然而,她于此是思虑已久的——"因为自己的‘异类’,我深深体会到人各不同,对‘因材施教、知人善任’心向往之。

可怎么就没人知道我要什么,没人因我这材来施教啊?好,我自个儿摸索!所以,我认定心理学了。"

转眼到了上大学的年纪。在京城早已待腻的张厚粲投考上海震旦大学,轻松折桂。一年之后,因上海遭日军轰炸回京,插班考入辅仁大学心理学系。在那里,她亲炙于老一辈心理学家林传鼎门下,很快得其门而入,并为此间真味欣喜不已。

1948年,临毕业的张厚粲被母校留任,执教心理学。从此,辅仁大学的校园里,多了一位"最年轻,极会讲课"的女教师,而她骑车飞驰黑发飘逸的背影,也被誉为校园中"一缕春的气息"。

"是改革开放给了心理学光辉的前景"

初登讲坛的日子顺风顺水。没有教材,张厚粲广征博引、连珠缀玉,写下的一部部讲义为学生所推崇。讲课之余,她还主持创建了条件反射实验室,独立设计出条件反射实验箱,将我国实验心理学推进了一大步。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各大学心理系几乎悉数撤销,辅仁大学心理系被并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此后,变故接踵而来——1958年,心理学被判为"资产阶级方向";"文革"风起,又赫然列入"伪科学"名录……

这一蹉跎,足足二十年。1978年,伴随着改革开放春风漾起,心理学在中国正名重张。此时,两鬓飞霜的张厚粲已然51岁。

重开心理课,举办心理学师资培训班,应邀到北京大学等院校授课……忙碌之余,二十年前搁浅的梦想在胸中激荡。"发展心理学最好的日子到了!我要把中国的心理测量恢复起来。不是要‘因材施教’么?学习能力的测量是第一步。"

转年,全国第三届心理学术年会在天津举行。张厚粲无所畏葸地在会场贴出了倡议书,呼吁承认心理测验的重要地位。

鼓呼之后,她第一个行动起来——1979年末,她主讲的"心理测量学"重现在北师大课表上;同年,她协同林传鼎等人,编制成《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

1980年,她联合同行开办"心理测验与统计培训班",此后又把久负盛名的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引入中国。随之,瑞文标准推理测验中国常模、中国儿童发展量表……一系列心理量表在她主持下广泛应用;

1984年,中国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宣告成立,张厚粲被推举为委员会主任。至此,命运多舛的心理测量学,终于在中国教育界扎下了根。

抚今追昔,张厚粲对心理学的蓬勃欣慰不已:"从我毕业时同班只有三个学生,到现在大家都争着考心理系,是改革开放给了心理学光辉的前景!"但,当下"心理测验"满天飞的景况又让她极是愤慨:"正儿八经的心理测量好不容易恢复,硬让那些滥出题的人给搅和了。"

在她心里,出一道像样的题,绝对是一个浩大而严谨的工程。就拿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文版的修订来说,先选取1833名儿童初测,再根据数据逐题分析,单修改题目就用去了两年时间。之后,再次全国实测,修改题目……最终测试人数达2237人,整个工作耗时六年。

两相对照,那些粗制滥造的测验题"一点儿也不靠谱"。"他们只顾赚钱,心理测量的名声好得起来吗?"言辞激亢的老人,仍是一派嫉恶如仇的侠气。

"系领导吓坏了:你们把娄子捅到国际上去了……"

自小不喜考试的张厚粲,对考试改革却是"情有独钟"。

历史似乎于冥冥中早有安排,让她和缘悭一面的爷爷在此心契神会——1905年,张之洞上书痛陈科举危害,终使清廷下令废除科举;数十年后,一样对选贤举士关注至深的张厚粲,在新中国高考改革中汗青留名。

"高考恢复传递出国家重视人才、尊重知识的信号,这是多大的喜事啊!我就是想看看,高考题对不对得起这么些个考生?"1978年,张厚粲带着中国心理学恢复后招收的第一批本科生,开始为高考"号脉"。

第一步,得有全国考生的高考数据。他们到当时的国家教委寻求支持,却被视为"一个教师带着学生‘瞎胡闹’",得不到重视。一次次上门缠磨之后,只拿到了部分数据。

恰在此时,转机出现了。

1981年,全世界教育研究领军者——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来中国考察,并作教育测量报告。张厚粲组织6名学生听讲并递纸条提问,却未当场得到解答。孰料,几天之后,国家教委官员陪着ETS找上门来。

"系领导吓坏了:你们把娄子捅到国际上去了!可一问,人家是对我们提的问题感兴趣,特地上门交流的。"张厚粲立即叫来学生,"你致欢迎辞,你汇报咱的高考研究,你们提问……记住,用英语!"一番分工之后,交流会开得气氛热烈、无比成功,特意请来的翻译倒成了摆设。"你们的工作非常出色!"美国人赞不绝口,国家教委对研究小组刮目相看。

绿灯终于亮起,他们拿到了连年来全部的高考数据。

一群专业基础尚嫌薄弱的学生,几个计算器加上纸与笔,来自全国的海量数据……艰苦的工作没能压垮张厚粲,统计结果却让她很是揪心。

"单看区分度,每年有150分左右的题目必须淘汰。更严重的是,大部分试题信度(可靠性)很低,效度(有效性)竟然出现了负值。"

张厚粲发现,影响高考质量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出题随意性太强,延续了千年的问答题型仍在大面积沿用,"有些文科卷子,只四大道论述题平分天下";二是评卷完全靠人工,主观差异惊人。"拿语文来说,同一张答卷,五个地区打分能差出32分来,数学也差15分。"

必须改革!张厚粲等人的极力谏言契合了时代节拍,不久之后,国家教委考试中心成立,以标准化、科学化为目标的高考改革开始了。短短数年间,选择题、是非题等客观题大量出现在卷面上,机器阅卷逐渐铺开,有效地提高了考试质量。张厚粲还联合一些地区进行试验性探索,1985年,她主持的"高考标准化广东区试验"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同期,张厚粲为全国高考招生培训班开讲,使教师们适应了改革要求。此后,她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国家"八五"至"十五"的重大教育考试课题中。

三十年过去,今天的一切似乎足以令她欣慰——高考考题不断改进,心理测量开始用于高中生升学指导,并在公务员考试、企业管理测评等领域广泛应用……然而,张厚粲是停不住的,因为她相信,有今天这样稳定喜人的研究环境,"我能做的自然更多。"

"在五个国家的竞争中,我们赢了……中国已经有三届国际心联副主席,我们进了执委会就没出来过"

2004年8月8日,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登陆北京。

这是一届素有"心理学奥林匹克"之誉的学术盛会。自诞生115年来,它首次花落发展中国家。

历时五天的会议,俨然一场雅俗共赏的学术盛宴——会场之内群贤毕至,来自78个国家的6500余位专家学者带来了3140次口语报告、2354场展贴交流、227个专题研讨;会场之外慕者景从,12场公众科普报告会把"情绪的认知管理"、"职业枯竭与身心健康"等实用知识播撒到上千听众心中……

目睹此景,最为喜悦的当属张厚粲。为了这届大会,她事无巨细地亲自操办,耗心血无数。因为,这是她心心念念的一件大事,是她在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任期内回报祖国的一份厚礼。"在五个国家的举办权竞争中,我们赢了;在会上,我们有7位中国学者作了大会报告,2000多名中国代表提交了论文,一样赢得漂亮!"她神采飞扬地笑。

早在1995年,张厚粲就曾和著名学者荆其诚一起,把"亚太地区心理学会议"请入广州,用高水准征服了与会200多位学者的心,这是成功申办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的一个精彩前奏。

"在那个刚由隔绝走向开放的年代,谁来代表中国心理学的世界形象?张先生等老一辈学人堪当其任。是他们,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告诉了世界。"后学们由衷地说。

1981年,张厚粲初次访学美国。她且行且收获,回国之后,"认知心理学"课程很快亮相北京师范大学,一个全新的心理学流派自此进入中国。

此后,项目反应理论、概化理论、经典测验理论……她的名字后面,拉开了一张长长的引进清单。

1984年,张厚粲随荆其诚一起赴墨西哥,参加国际心联年会。自此,她在这个国际心理学的权威组织中一待就是二十余年,声望日隆。1996年,她当选国际心联执委,四年后又成功当选副主席。

"从荆其诚先生,到我,再到刚当选副主席的张侃,咱中国学者已经当了三届国际心联副主席;从1984年到现在,我们进了执委会就没出来过!"谈及这个令国外同行"眼红"的成绩,张厚粲笑得很是满足。个体的被认可、被尊重背后,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与学术地位的显著提升,这一点,她了然于心。

"他们都说我‘软硬不吃’……学生能走多远,我就给他多大空间"

在北师大,张厚粲有个响当当的名号:"全校最难对付的导师"。

"难对付"的主因,在于先生爱骂人。为大家所公认的是,谁没挨过张先生骂,就不算是正宗的张门弟子。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至今牢记着两次挨骂的经历,并称其为"当头棒喝":"20年前,我刚当上北大心理系主任助理,路遇张老师,她劈头来了一句:彭凯平,你不要‘少年得志’,千万记住,第一重要的就是做好学问!1989年,我出版了一本书,张老师当众评价:这是一部好教材,但绝不是一个好研究。做学问要讲原创性,不要人云亦云。多少年后,我才真正意识到张老师的良苦用心。"

因为浮皮潦草被骂,因为不够努力被骂,因为投机取巧被骂……但,从不会因为不优秀被骂。回想当初,棋后谢军正是抱着"挑战"之心考入张厚粲门下:"老师们都‘吓唬’我,如果你能从张先生手下顺利过关,也不枉读这几年书。

"但,读博士的五年,学业并不突出的她却是被先生骂得少的。"同学们问我窍门,我也找不到答案。唯一可解释的,是我一直很努力。做先生的弟子,你可以笨一点,可以不优秀,但是不可以不努力。"

她骂人不分场合,很多人不敢请其参与项目评审,因为她"太较真,可能会尴尬";亦不论对象,很多已是博士生导师的弟子,她照样当众一针见血。但,被骂过的学生却由衷地依恋她,爱戴她。

因为,"她一点儿坏心也没有。"几经"被骂",学生们终于明白:"骂"是先生独特的爱。她就是用这直来直往的方式,用她率真的急性子,让门下养成了严谨求实、追求完美的学术风格。"她不流于世故人情,绝无半点惧强凌弱、虚与委蛇。这种对知识分子学术立场的坚守,令人敬佩。"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副主任谢小庆说。

让学生们备感暖心的是,张老师见不得他们受一点儿委屈,"她总是第一个为我们打抱不平的。只要是她认为应该帮的,都会条件反射一般去做。"

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胡竹菁仍记得,投考博士时,他给从未谋面的先生挂了一通电话,先生见他是个好苗子,又得知他身体不好,就立即寄钱让他养病。北师大心理学院院长许燕当年博士毕业后留校做机关工作,张老师得知立即找上门来:"回来做学问吧!

这才适合你。"她把许燕"拉"回心理学系,又为她设计了治学方向——人格心理学。"我感受到了做事业的幸福。她会主动给年轻人指路,帮我们战胜人生中的迷茫和无措。"

这样的感谢,学生们多是没有机会说出口的,因为他们知道,跟先生说客套话纯属浪费时间。正如张厚粲自己所言:"我这人只讲道理,别的什么都不讲,他们都说我‘软硬不吃’。但学生要上进是最好的,他能走多远,我就给他多大空间。"

张厚粲是个十足的工作狂——走路快似一阵风,常会小跑起来,以致学生们感慨"年龄被错置了";午饭是常年省略的,只在办公室吃两片面包了事;学生登门求教常被约在夜里十二点后,问其作息时间,答曰"两三点睡,六七点起",存疑的学生多次在实验室跟她拼熬夜,最后全部被拼倒……但,她却并非呆板无趣,仪态风姿倾倒众生。

"张先生的‘三步四步’跳得比年轻人还好,喝白酒更如饮白水一般。在饭局上,她常拎着白酒一桌桌地敬过去,斟满全干,大有‘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挑战意味。"学生陈海平忍俊不禁。

女生们最骄傲的,是先生的美丽优雅——她于穿衣有出众的品位,与华丽招摇无缘,但走到哪里都是众人注目的焦点;每上讲台或出席会议,总以得体的淡妆示人,还时时提点女学生们关于形象的注意事项……以致于上世纪90年代,疑惑不解的记者曾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张门女弟子,丝毫也不像大家印象中的女博士?"

"张先生要的,是一个人从内到外整体的优秀。她用自己的生动和优雅让我们明白:一个懂得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知识女性应该具备怎样的修养。"越是经年,学生们越是庆幸与先生的相遇。

而张厚粲最感谢的,也正是这些被她骂过爱过的学生们。"他们都很争气。一个教师能得到的幸福,我都得到了,只有多做些事情,和他们一道,把心理学再往前推推……"

其言也诚,其人也真。张厚粲是无愧于过往的。问学育人数十载,岁月淬炼出她独有的厚重与粲然,而这一切本就自在其"心"——那是她毕生流连、殷勤探问的一方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