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昌李翔梧 永远的怀念——纪念爷爷李翔梧牺牲70周年

2017-09-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对我来说,爷爷的故事既陌生又熟悉.幼时,常蹲在曾祖母膝前,听她讲爷爷读书作文的趣事.老人家的念叨絮絮绵绵,倾诉不尽思子之情.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和对爷爷事迹的逐步了解,爷爷在我心中的形象愈加明朗高大起来.70年前,爷爷为革命血洒疆场,历史将他永远定格在风华正茂的28岁!然而,他的英名永垂青史,他的精神已汇入华夏之魂,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文采飞扬的学生诗人"你有闪耀发光的文采,又有刚刚萌生的新思想".--苏金伞爷爷1907年生于河南省洛宁县中高村一个贫农家庭,自幼聪敏好学,对诗词有着浓厚的

对我来说,爷爷的故事既陌生又熟悉。幼时,常蹲在曾祖母膝前,听她讲爷爷读书作文的趣事。老人家的念叨絮絮绵绵,倾诉不尽思子之情。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和对爷爷事迹的逐步了解,爷爷在我心中的形象愈加明朗高大起来。70年前,爷爷为革命血洒疆场,历史将他永远定格在风华正茂的28岁!然而,他的英名永垂青史,他的精神已汇入华夏之魂,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文采飞扬的学生诗人

“你有闪耀发光的文采,又有刚刚萌生的新思想”。——苏金伞

爷爷1907年生于河南省洛宁县中高村一个贫农家庭,自幼聪敏好学,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经常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填词赋诗,抒发自己的情感。邻居有个巧于雕刻的崔木匠因贫病交加而死,他激愤地写道:“雕龙刻凤夺天工,金屋藏娇富家翁;天理良心今何在,饥寒折杀巧木工。

“后来,爷爷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经常用白话文做诗。他擅长以诗为武器,揭露和鞭挞当时社会的黑暗。在洛阳省立第四师范读书时,他用诗配画的形式深刻而形象地揭露贪污分子:“校长王卓五,绰号大老虎。

钞票作口粮,银元当豆腐。校长肚皮鼓,学生声声苦。”他因感受社会的剥削现象而写下这样的诗句:“都是大自然母亲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为什么有人替他人劳动,为什么有人要别人替自己劳动?……这简直是极不平等的黑幕!”

1923年,爷爷考入开封省立第一师范艺术科学习。入学以后,爷爷因思想进步,刻苦好学,深受共产党员、英语老师冯品毅和进步老师嵇文甫等人的器重。在这些老师的指导和影响下,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共产党宣言》等革命书刊,积极参加党领导的学生社团活动,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迅速成长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者。

1924年,爷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他经常在《现代评论》和《学生杂志》等刊物上发表新诗和散文,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美术史家胡蛮回忆说,《学生杂志》还曾为他出过一本诗集——《翔集》。爷爷这时的诗作虽然明显带些稚气,但热情奔放,富于想象,充满革命激情。

文韬武略兼备的一代英豪

“颇具文人气质的李翔梧同志,才气过人,胆略机警也过人。这就是中国革命烈火中锻炼出来的文韬武略兼备的一代英豪”。——伍修权1925年秋,爷爷从开封省立第一师范毕业不久,奉党组织委派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接到通知后,爷爷赶回洛宁向曾祖母辞别。临行前,曾祖母恋恋不舍地说:你爹三周年的忌日快到了,等过了再走吧!爷爷劝曾祖母说:儿尽忠不能尽孝。我不能给爹作三周年纪念,将来可作五周年、十周年纪念。这句话很多年一直记在老人家的心里。此次相见,老人家与儿子竟成诀别。

爷爷怀着崇高的革命热情与理想,在学习上刻苦钻研、孜孜不倦,进步很快,不到两年时间,就被调到东方大学当翻译了。这在当时的同学中是少有的。此间,经曹靖华夫妇介绍,他与莫斯科中山大学学生、共产党员刘志敏结婚。

次年秋天,爷爷奶奶从苏联回到上海。组织上分配爷爷到中央军委工作,任副秘书长。当时,他主要是在周恩来领导下,从事兵运工作。时任国民党西北军25师参谋长的张克侠就是在这时由爷爷发展入党的。早在苏联留学时,爷爷和张克侠的私交就颇深。

1929年下半年,张克侠和地下党取得联系,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党中央研究,由爷爷和张存实作介绍人,批准张克侠为秘密党员。张克侠入党后,利用冯玉祥的连襟关系和军中任职的便利条件,为党默默工作,发挥了特殊作用。

1930年4月,爷爷奉中央委派到安庆开展巡视工作,很快写出《翔梧关于各县联席会议情形给中央的报告》。从报告中可以看出,他纠正了安庆地区某些党组织领导人存在的右倾和“左”倾盲动主义倾向,针对安庆地区党组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充分显示了他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

同年底,中央红军在反“围剿”中生擒敌人前线总指挥张辉瓒,其家属通过关系和中共地下党议定:以苏区急需的药品和军火换回张辉瓒。

经党中央研究决定,由涂作潮和爷爷分别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赴南昌处理此事。这件事虽然是国民党有求于我,但当时两党处于敌对状态,仍然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在南昌旅馆住下后,他和涂作潮便机警地走出旅馆了解情况,看到当天的报纸披露:在赣州发现从上游漂流下来的张辉瓒的人头。知道情况有变,他们立即返回旅馆,从容地作了安排,扮作国民党军官,安全返回上海。

戴近视镜的红军将领

“翔梧同志擦擦近视眼镜/伸出他那坚强的手,战斗的手,写诗的手/……抚摸着淌血的伤口,血像密密麻麻的细雨”。——袁血卒1931年夏,爷爷、奶奶奉命到中央苏区工作。当时,我父亲刚生下3个月。为了轻装投入新的战斗,他们毫不犹豫地决定,由奶奶把我父亲送回洛宁老家去。

奶奶顶烈日、冒酷暑,机智地避过层层国民党哨卡,千里迢迢把我父亲送到曾祖母身边。此前,他们已将在苏联出生、不满一岁的大儿子(后因病夭折)送回老家。爷爷进入中央苏区后,相继担任红5军团40师政委,13军政治部主任,14军政委,红军总政治部敌工部长、宣传部长等职,积极投身于第三至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为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爷爷是深度近视,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习、工作或者战斗中,都离不开近视眼镜。邵式平的爱人胡德兰回忆到爷爷时说:“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戴个近视眼镜,那时年轻人戴眼镜的人很少。”当然,这也给他带来了不便。那次因张辉瓒被杀而国共谈判不成、逃离南昌时,天色已晚,据涂作潮讲,因为爷爷的眼睛高度近视,在黑夜里根本看不清道路,只有拉着他的手,跌跌撞撞地前进。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时,爷爷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任中央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1月下旬,国民党军队很快占领了大部分中央苏区,形势十分紧张。为了指导部队和苏区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爷爷和政治部主任贺昌一起,几乎天天工作到深夜,赶写了《中共中央给中央分局训令的讨论提纲》、《巩固我们的部队》、《节省子弹和收集子弹壳》等文件。

原中央政府办事处秘书长谢然之叛变后,爷爷奋笔疾书,写了《给叛徒们以无情的打击》一文,在《红色中华》报上发表,痛斥了叛徒的无耻行径。就这样,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高度近视的爷爷以笔为武器,指导中央苏区留守部队坚持斗争,为牵制敌人、保卫红军长征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最响亮的声音

“同志们!勇敢地前进吧,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的!”这个最响亮的声音,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震撼着我的心灵。——唐继章1935年2月,中央分局以及其他机关、部队被困在会昌仁风山区一个狭小的地带,根据中央指示和陈毅建议,决定分五路突围,冲出去打游击。

袁血卒任第四游击大队队长兼政委,爷爷随着这个大队活动。在敌人的层层包围和重重阻击下,这支部队冲出去的只有500多人。3月初,部队活动在粤赣边界的天门嶂,敌人跟踪而至。

激战中,机枪连连长牺牲了,爷爷不顾个人安危,拎起机枪还击敌人。由于敌众我寡,最后突围的只剩下爷爷、袁血卒、周子桢和警卫员唐继章、战士钟伟生等8个人。此后几天,他们白天找岩洞水沟隐蔽,晚上行军找部队,饿了找些草根充饥,渴了喝些溪水润喉。

这一天,他们在一个地势较平的山坳发现一栋带楼板的土屋,大家认为这个地方可能离国民党军队很近,敌人意想不到,也许较为安全。进屋后,发现屋角堆放着一些烂红薯和芋头,于是生火烤了些红薯饱餐一顿。

即使在这样困难的时候,爷爷仍然坚信革命必胜,鼓舞大家说:“要是万一跟主力联系不上,就到上海找地下党。无论如何,太阳是要上升的,船是要靠岸的,夜终归是要尽的,革命终究是要胜利的。

”由于极度疲劳,大家很快倒在楼板上睡着了。突然,一阵急促的砸门声把他们惊醒,三四百反动地方武装已围拢过来。战斗打响后,爷爷和袁血卒冲在前面,其他人紧跟在后,边打边冲。又有3个战士牺牲了,爷爷的腰和腿也受了伤,唐继章和钟伟生半背半扶地保卫他突围。

敌人见他们只有5个人,便疯狂地扑上来,袁血卒令唐继章保护我爷爷,剩下3个人抵挡敌人。为了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爷爷断然把唐继章推开,说:“老袁!你快带同志们冲出去,我掩护你们。

”袁血卒等不忍离去,爷爷厉声说:“听我的命令,同志们!为了苏维埃,你们勇敢地前进吧,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的!”说完,他端起机枪扫向敌人。由于他牵制了敌人的火力,战友们得以安全突围,而爷爷却在打倒一片敌人后,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

逝者如风,风范长存;未竟事业,后继有人。继承先烈遗志,就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坚定理想信念,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是对革命先烈们最好的纪念。②13

(作者为中共漯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