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前妻张幼仪:做自己的女神

2018-02-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直以来,林徽因就是一个女神,不仅是徐志摩.梁思成和金岳霖这三个男人眼里的女神,更是千千万万"粉丝"们眼里的女神.但是,仔细想想,林徽因何以成为众人眼里的女神呢?是因为她的才华吗?不可否认,才华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但绝不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决定性因素.在我看来,真正成就了她的女神地位的,恰恰是跟这三个男人之间的爱情"传说".这样说,并非是指责林徽因不配被视作女神,依我之见,或许她自己也并不想做这样一个女神呢.我只是想借此做一个小小的对比,相比于林徽因,被对林徽因一往情深

一直以来,林徽因就是一个女神,不仅是徐志摩、梁思成和金岳霖这三个男人眼里的女神,更是千千万万“粉丝”们眼里的女神。但是,仔细想想,林徽因何以成为众人眼里的女神呢?是因为她的才华吗?不可否认,才华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但绝不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决定性因素。在我看来,真正成就了她的女神地位的,恰恰是跟这三个男人之间的爱情“传说”。

这样说,并非是指责林徽因不配被视作女神,依我之见,或许她自己也并不想做这样一个女神呢。我只是想借此做一个小小的对比,相比于林徽因,被对林徽因一往情深的徐志摩抛弃的前妻张幼仪才是真正的女神,靠自己的努力活出女神的风范。

当然,靠别人总是容易些,靠自己却注定要经历不为人知的艰辛。

(1)握在别人手里的命运

1915年12月5日,年仅16岁的张幼仪和大她4岁的徐志摩在一场隆重的婚礼中正式结为夫妻,但他们之间的结合是一桩典型的“父母之命”式的包办婚姻。一提到“包办”,难免就让人觉得不爽,实际上,徐志摩从一开始就对被“包办”来的张幼仪怀着强烈的抵触情绪,不过是囿于父母和祖母的压力,不得不妥协于这样一种安排。

所以,表面上看,徐志摩和张幼仪是郎才女貌,两个家庭也是门当户对,但是,就是这一被长辈寄予了无限希望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个悲剧。

嫁入徐家之后,张幼仪一心想的就是做个好妻子、好儿媳,但徐志摩却对她百般看不顺眼,不知道彼时的张幼仪是否知道,作为一个浪漫诗人的徐志摩一心想要娶的却是一个“新式新娘”。因为徐志摩怀有这样发自内心的深切的渴望,让张幼仪被永远的关在心门之外,他都不去看她,更不要说去了解她,爱上她就更是一个遥远的神话。

1918年,长子徐积锴出生后,徐志摩便远赴英国读书,留下张幼仪独守空房。紧接着,徐志摩在英国邂逅林徽因,同时也如痴如狂地爱上了她。徐志摩为了这份热烈的所谓“新式爱情”,毅然向张幼仪提出了离婚,完全不顾及当时的她正孕育着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据说当时徐张之间曾有这样一段堪称残酷的对话:

张幼仪:“我怀孕了了。”

徐志摩:“把孩子打掉!”

张幼仪:“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呢!”

徐志摩:“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你看到人家就不做火车了吗?”

这段对话是否真实,我们无从考证。但即使是杜撰,说徐志摩对张幼仪怀有如此这般的残酷、残忍之心,也并不冤枉他。想当时的徐志摩,全身心都是对张幼仪的厌恶和抵触,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邂逅林徽因,一下子就点燃了他爱情的火焰,也让他进入不管不顾的痴狂状态。自由诚可贵,爱情价也高,但站在张幼仪的角度,我对这个一心追求自由浪漫爱情的诗人可以理解,但没有任何一丝的同情,更无法赞同。

或许是徐志摩的无情伤透了张幼仪,有孕在身的她竟然同意离婚。就这样,年纪轻轻的张幼仪成为了一个弃妇,人生也跌落至谷底。但倔强的她,却坚持生下了第二个孩子,1922年,次子彼得出生,但遗憾的是,次子却在三岁时夭折,又给了张幼仪沉重的一击。

那一边,徐志摩爱的如痴如醉,这一边,张幼仪痛不欲生,看起来,胜负已然非常明了。而张幼仪之所以走进这样的人生败局,完全是肇始于那场被包办的婚姻,命运被握在别人手里,就是这么的可怕和残酷。面对这样的命运,如果你是张幼仪该作何反应?是恨徐志摩,抱怨旧社会?还是自甘堕落甚至寻死觅活?

(2)靠自己活出的精彩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总有一些女人在被男人抛弃后一蹶不振,甚至寻死觅活。但是,张幼仪没有走这样的套路。

离婚之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张幼仪决绝地转身,开启了自己的新人生。首先,她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远赴德国柏林,学习德语,并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从国外归来后,则进入东吴大学教德语。再后来,她还出任过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并在上海全权经营管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也是中国第一家新式服装公司,采用独特的立体剪裁法,一改中式服装形式,在上海滩风靡一时。

一时间,张幼仪获得了“威风八面”的社会地位,不过,仅以此来界定她人生的精彩,或许并不妥当。实际上,单从毅然同意徐志摩的离婚要求来看,张幼仪并不是一个懦弱的女子,作为妻子和母亲,她有自己的柔情和不舍,但作为一个女子,她也有自己的倔强和勇气。她可以被别人抛弃,却永远不会抛弃自己,正是靠着这样一股执拗的精神,才终于催开了自己人生的绚烂之花。

只此寥寥数语,便可道尽张幼仪人生的峰回路转,但这背后的心酸又有谁能够体会千分之一二呢?张幼仪不仅养大了跟徐志摩的孩子,在徐志摩去世后,还一如既往的照顾他的父母,连徐志摩诗集的出版,她也是亲历亲为。鉴于此,很多人说张幼仪是一个不计较的人,其实,她哪里是不计较,她只是不跟别人计较,而使劲的跟自己计较罢了。

其一,徐志摩对加诸己身的包办婚姻满是抵触,试问,年纪相仿同样是接受了新式教育的张幼仪,她难道会喜欢被包办吗?何况当时的幼仪正在上学还未毕业,是半路被接回家中、披上嫁衣。但是,面对这样的安排,张幼仪选择了坦然接受,并一心准备着尽好自己作为妻子和儿媳妇的本分。

这是张幼仪的坦然。

其二,在明知夫君徐志摩对自己毫无喜欢之情的情况下,依然尽自己所有能尽的本分——关心丈夫、照顾公婆、生儿育女,在徐志摩多年的冷漠相待中,不吵闹的度过一年又一年的时光,可见她的骨子里有十足的隐忍。

这是张幼仪的隐忍。

其三,在知晓夫君徐志摩爱上林徽因并且已经明确要跟自己离婚后,作为一个女人,她不可能没有害怕,也不可能没有抱怨和纠结,我想,她当时也是向徐志摩表达过自己的“不愿意”的,甚至恳求过。但是,面对徐志摩的去意义绝,柔弱的她也一改往日的面目,毅然签字离婚。并且在离婚后追求学习和进步,开始追求自己的独立人生。

这是张幼仪的决绝。

如果只有这三点,张幼仪当然也算得上是一个不凡的女子,但她所拥有的还远不止这些。在徐志摩去世后,她以养女的身份继续照顾徐志摩的父母,同时还为这个曾抛弃自己的男人操持一切的“后事”,亲历亲为出版诗集。

她也许恨过他,但终于不再恨。这是张幼仪的释然,也是张幼仪为自己选择的后半生最得体、从容的姿态。

解放前夕,张幼仪赴香港,1954年与与医生苏某成婚,并与苏某度过了18年的安详晚年时光。1972年苏医生病死,张幼仪赴美,1988年病死于纽约,是徐志摩情感生活中活得最长的人。

谈张幼仪,不禁让人想起鲁迅前夫人朱安,朱安自嫁了鲁迅,便认定生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即使在被鲁迅抛弃后,也始终没能找回自己的价值和地位。但张幼仪不同,同样是作为被抛弃的女人,鲁迅的前夫人朱安是一生欠安,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却在尝尽心酸之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3)如果没有林徽因,徐志摩会爱上张幼仪吗?

对于这个问题,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一个人能够爱上另一个人,一定是从了解和接纳开始的,即使不了解,内心也一定是接纳的。有了这份接纳,就好比打开了一扇窗户,让对方走进自己有了可能。

但是,徐志摩的心门从一开始就对张幼仪上了一把大锁,对于徐志摩来说,包办的就一定是不好的,一定是无法孕育和滋生他所向往的爱情味道的。所以,他不仅不去接纳和了解张幼仪,还幻化出一个越发让他讨厌的张幼仪。其实,徐志摩眼里的林徽因,不也是他自己幻化出来的吗?事实上,多年以后,林徽因也曾对自己的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

要我说,相比于张幼仪,徐志摩才是真正的悲剧人物。决绝的抛弃张幼仪后,徐志摩拥有了追求林徽因的自由,但天不遂人愿,智慧如林徽因,却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梁思成。再后来,徐志摩爱上陆小曼并结婚,但与这位娇惯任性的大小姐的婚姻生活,也并不幸福。

更重要的是,这段爱情的道路还没有走出多远,徐志摩就因为一场意外早逝了。说他悲剧并非因为他的早逝,而是因为他终其一生都在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追求而追求。他是一个执着的人,也是一个固执的人,固执如他,没有人能拉他走出这场爱情的迷局。

如果有来生,我相信徐志摩会爱上张幼仪。

女神并不是天生的,女神也曾是被别人左右命运的“可怜人儿”,但她没有在那样可怜的境地中自甘堕落,也没有刻意的去恨和报复,而是在明白大势已去不可挽回之后,决绝的放弃,倘出自己的一条大道。历经被人抛弃以及之后逆袭过程中的无数艰辛之后,这才有了女神的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