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毁了楚汉传奇 独家剧评:陈道明“毁”了《楚汉传奇》

2017-06-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剧中真正能与陈道明的气场抗衡的,只有扮演秦始皇的于和伟,只可惜他在剧中的戏份不多.其他的角色,基本从<新三国>穿越而来,这是一种至少不够严谨

剧中真正能与陈道明的气场抗衡的,只有扮演秦始皇的于和伟,只可惜他在剧中的戏份不多。其他的角色,基本从《新三国》穿越而来,这是一种至少不够严谨的、急功近利的创作态度:举贤确实不避亲,但高希希必须证明他们确实比其他人合适这些角色,很遗憾,他没有做到——不管是千年御用的李依晓,还是万年不变的莽汉康凯,都令人印象模糊不已。

发生在宣传期间的各种事件,也证明这个剧组的不够专业。陈道明无数次被拿来当宣传点使用,而当出现“陈道明因为醉酒缺席宣传”的报道后,剧组不是第一时间致函媒体,要求澄清致歉,而是撰写了一封充满女性柔情和排比句式、自认为能博得公众同情的公开信——末位大段依旧不忘陈道明(这个演员真好用),即使要挟带的私器跟他没有任何关系:“对不起,陈老师,我们没有勇气,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我们和你的正当权益……陈老师,其实还有一件事你不知道,在你之前,《楚汉传奇》的主题曲已经被一个叫做‘阿正’的人肆意篡夺……”网友点评:不知道还以为主题曲是陈道明唱呢!

原来毫无关系!

一个角色苦撑的历史大剧

高希希在宣传《楚汉传奇》的时候反复强调,该剧是一部历史大剧。观众对历史大剧的标准可以有不同,但有一点基本共识:即在大的历史脉络下,即使你所构筑的故事有戏说的成分,但它绝对经得起基本的逻辑推敲,能够让观众不排斥进入到你的故事中,不打雷,不过度穿帮,最大限度减少常识错误。

按照此标准,《楚汉传奇》里,楚、汉、秦三方,只有陈道明领衔的“汉”是合格的,在人物的塑造上,陈道明饰演的刘邦,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在成长。在台词上,偏重口语化的语言风格,也与剧中刘邦的整体气质相吻合;此外,陈道明这一条线的常识错误、雷点也是最少的;而何润东领衔的“楚”,则基本走起了琼瑶路线,观众经常可以看见,“楚霸王”含情脉脉,一本正经地对着虞姬发表爱情宣言,而对于复“楚”,项羽展现的只有冲动全无谋略,要知道,项羽之所以能成为楚霸王,并非是仅凭借一身蛮力加上“儿女情长”;“秦”这条线基本是在负责搞笑和“打雷”,连“焚书坑儒”最后都弄成了秦始皇与李斯“基情燃烧的岁月”。

纵观目前已经播出的剧集,如果这算是一部历史大剧,那么它只是一部陈道明在苦撑的历史大剧,陈道明这一条线,让该剧构筑的其他故事线,变得异常地突兀、滑稽、可笑。《楚汉传奇》最终呈现出的只是刘邦的叙事线索在拼命地加分,而另外一群人则合力在为该剧减分。

不得不说,高希希作为总导演,对整部剧演员的调配是略显失控的:一部剧出现了三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痞子英雄的汉、搅基搞笑的秦、偶像言情的楚——这三种风格完全不搭界,让整部剧变得不伦不类,他们都在演自己,仅只靠陈道明来守住历史大剧的那一点气。

一部应该是英雄豪杰竞相粉墨登场的群戏,一部其实本来无太多地参照可寻,极容易让观众认可角色并入戏的历史“新”剧,最终变成了陈道明的独角戏,他几乎在用自己的表演掷地有声地告诉观众:“我陈道明戏演得好,和谁都没有太大的关系,你纵然其他班子再烂,我依然可以独善其身。”

一个“戏霸”被迫的诞生过程

我们试图去揭秘,《楚汉传奇》为什么会成为陈道明一个人的传奇?剧组的一位主创给讲述了《楚汉传奇》拍摄时的一些真实情况。

① 导演太忙:陈道明自带导演进组

在《楚汉传奇》创作的过程中,一直有消息称陈道明自带导演导戏,这一说法最后也衍变为陈道明新的“戏霸说”——演员居然大牌到可以带导演进组。

这位主创告诉搜狐娱乐,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他透露,整个剧组分为三个组进行拍摄,高希希作为总导演,无法兼顾,也因为外事繁多经常“出差”,很多戏份都是由执行导演进行拍摄,虽然剧组也派了专人专门盯陈道明和何润东,但沟通上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

陈道明担心这样的状况,会对自己的表演有损伤,所以在这部戏拍到中期的时候,他请来了《中国式离婚》的导演沈严帮忙导自己的戏份,也算是给剧组帮忙,这位主创说:“沈严早就是大导演了,按理说不会来串这样的场,全因为给陈道明面子。”

② 精雕细作:每句台词都要与编剧商讨

这位主创还介绍,陈道明对台词和剧本的要求非常严格。刘邦呈现在电视荧幕上生活化的表演方式,口语化表达方式,也是陈道明和编剧商量的结果。对于剧中的每一句台词,陈道明都会和编剧反复沟通、调整。这一说法也得到了该剧编剧汪海林的证实。

汪海林讲了一个细节,何润东对台词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但可能也是因为工作太忙,最终只是通过邮件的方式,和我们进行了沟通,而陈道明即使再忙,也会要求和编剧面对面,一句台词经常都是反复推敲,一定要改到满意才拍。” 据了解,刘邦和吕后的那段关于哭和生气的经典对白,正是出自陈道明之手,汪海林认为,陈道明对这段台词调整非常到位,事实证明这段台词也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③ 亲自盯戏:编剧声称只对这条线负责

传说中的“戏霸”陈道明,在汪海林看来,却是一个非常谦逊的人。他认为,之所以刘邦这一条线的常识错误最少,遭到诟病最少,也是因为陈道明和编剧沟通的结果,而在拍摄其他故事线时,导演漠视编剧的创作,完全想当然地改戏,结果改的地方全错了,“我作为编剧很痛心,但这也是他们咎由自取。”

汪海林说:“整部剧只有陈道明这条线,剧本出了问题我可以承诺负全部责任,因为这都是我和陈老师一起改出来的,每一场戏陈老师也都自己盯着,最大可能避免了错误的发生。”为了证明这个观点,汪海林干了一件事:只要发现网友挑常识和对白的刺,他就和本剧另外一名编剧,在微博上晒原剧本,证明这些台词真不是他们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