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寂百年雷颐 雷颐:中国知识分子的孤寂百年

2017-06-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2015年8月2日,第74期正略读书会邀请到雷颐先生讲述中国知识分子的孤寂百年.容闳.梁启超.蔡元培.胡适.丁文江.傅斯年.燕树棠.陈翰笙.闻一多.张申府.瞿秋白.冯英子……仿佛长空中的孤寂星辰,汇就一百多年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雷颐,1956年出生,湖南长沙人,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著名历史学者.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当代中国史.主讲<中国近代史讲析>.<法西斯主义理论剖析>.<辛亥百年的变与不变>等课程.今天正略书院为您推送演讲实录.[

  2015年8月2日,第74期正略读书会邀请到雷颐先生讲述中国知识分子的孤寂百年。容闳、梁启超、蔡元培、胡适、丁文江、傅斯年、燕树棠、陈翰笙、闻一多、张申府、瞿秋白、冯英子……仿佛长空中的孤寂星辰,汇就一百多年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雷颐,1956年出生,湖南长沙人,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著名历史学者。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当代中国史。主讲《中国近代史讲析》、《法西斯主义理论剖析》、《辛亥百年的变与不变》等课程。

今天正略书院为您推送演讲实录。

【正文部分】

       谢谢各位,下午好,今天非常热,大家还冒着酷暑来,非常感动。我的演讲是根据我的新书《孤寂百年》来讲。从80年代起,我的研究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晚清政治,就是从晚清到共和国政治史,因为共和国政治史是很敏感的话题,现在发表文章比较困难,我有一些研究和演讲,但公开发表的不多。

另外就是知识分子史,从80年代起研究比较多,研究胡适、蔡元培、丁文江,以及一批建国后的知识分子。关于晚清史我出的书最多,共和国史基本出不来,知识分子单篇文章出了很多,这一次汇总做了一些补充、综合,所以今天还是讲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义很多,包括什么算读书人,什么算知识分子,从前在延安时期,一个高小生,上完小学就算知识分子。后来随着文化的发展,不断的定义,如初中、高中、大学,不断修改。但现在现在国际学术蜀通行的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义是说,你光有技术、有知识还不能称之为知识分子,得有超出你专业之外的社会关怀。

我们说知识分子这个词,国际上一般认为来源于两个方面,有的人认为来源于法国,在19世纪末期的时候,法国政府曾经对一个犹太军官处理非常不公正,以间谍论罪。

实际上他不是,左拉等一批人,有作家、记者、律师、医生、哲学家、教授谴责法国政府,说你这样对一个无辜军官,明明是政府错,你就应该认错,给他平反,政府开始不想认这个错,这些人就一再谴责政府,这些人后来被统一称为"知识分子",所以有的人认为知识分子是从法国来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知识分子是来自于19世纪的俄国,因为俄国有一批在西欧留学的人,这批读书人回到国内对沙皇专制很不满,觉得西欧有民主、有自由。

包括1848年反对国家专制的革命,这批人都在法国、英国留学后又回到俄国,从事俄国的革命或者说叫做民主的运动,这种人也被称之为知识分子。反正就是这样,有的人认为产生于法国,有的认为产生于俄国,不管是俄国还是法国,说明知识分子在国际上的定义,除了有专业知识之外,还有对社会、对公共事务的关心。今天就讲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和产生。

首先我讲新阶层,就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产生,也是新知识的生产。中国传统有一个社会阶层跟知识分子很像,叫做士,就是读书人。当然中国的士就是以儒家经典为标准,衡量、评论政治,甚至可以议论朝政。但是士和现代的知识分子还是有相当不同,首先传统的士没有自己的专业,他就是读孔孟的书,许多通过科举,有的虽然没有当官,但是有一份产业。

他没有自己的专业,他们的专业就是读孔孟书,用这个来衡量政治,另外他们都公认孔孟的儒家经典为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

但是现代知识分子各有各的专业,有医生,有律师,有大学教授,有工程师,有学土建的,有学电子的,什么专业都有,并且他们信仰的学说、主义也不同,有的相信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有的相信自由主义,有的相信国家主义,有的相信各种各样的主义,现代无论是西方还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信仰,像当年的士一样把孔孟之道作为唯一的至高无上的大家都得服从的标准。

我们讲第一章新阶层的产生与新知识的生产。首先是一个个人。我把容闳定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容闳出生于1828年,出生地当时叫做香山,即现在的珠海,当时香山是靠近澳门边界的一个小渔村,非常荒凉,偏僻、落后。

当时和澳门也没有什么关卡,在那边的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澳门就有一些传教士在那办学校。当时尤其是在文化版图上,香山属于很偏的地方,但是这个教会学校就是收穷人家孩子,因为稍微富裕一点的人都不愿意把自己孩子送去,觉得只有读书科举,教会学校没有人愿意去上,除了很穷的人,容闳就属于家里很穷,父母养不活他。

你到我这读书,给你免吃免住,有的还给一点生活费,靠这个来吸引你到教会学校上学。容闳父母小时候把他送到教会学校读书,后来鸦片战争爆发,香港成了英国的殖民地,教会学校就搬到了香港,他到香港读书。

他的老师是个美国的传教士,要回国的时候说有没有人愿意跟我一起去美国。当时大家都很害怕,没有几个人,容闳是第一个举手的,后来又有三四个举手的,这三四个人跟着牧师一起去了美国。

后来1848年读了耶鲁大学,在耶鲁大学学了一段时间没有钱了,这时候教会要给他资助,因为他是一个基督教徒。教会说我们可以给你钱让你读完,但是你学完了之后必须回到中国当传教士传教,容闳觉得不行,他说传教很重要,但是我觉得中国最重要是有现代教育和科学,科教兴国是容闳一八四几年就提过的。

1854年左右他回国之前拒绝,因为他不能承诺以后回国传教,他想把现代教育制度,小学、中学、大学,搬到中国来。

虽然他拒绝了这个承诺,但通过关系还是从另外一个教会找了一笔钱供他读完书。为什么我把容闳作为第一个?首先他有新知识,我们知道在1840年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是最有见识的官员,但他却连土耳其都不知道。

作为钦差大臣他不能随便问外国人,就悄悄见了一个美国传教士,问这鸦片从哪儿来的,传教士说鸦片从印度,还有一部分是土耳其来。林则徐不知道什么是土耳其,关于世界的知识几乎没有。但容闳出国的时候坐船,途经大西洋小岛,他知道拿破仑墓埋在那,专门提出去拿破仑墓看一下,并且种了一棵小柳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