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刘力贞关心支持贺丙丁文学创作

2018-03-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张光和贺丙丁是乡党,是老同学.1941年到1943年,贺丙丁和张光在临潼县交口镇地下党许权中办的辛里小学上学.张光他父亲是交口镇

      张光和贺丙丁是乡党,是老同学。1941年到1943年,贺丙丁和张光在临潼县交口镇地下党许权中办的辛里小学上学。张光他父亲是交口镇长,是地下党。1943年“交口事变”,国民党抄了张光的家,把辛里小学都烧了。

张光和他父亲去了延安,贺丙丁和张光就分别了,直到60年代张光到陕西日报工作后,贺丙丁经常去陕西日报送诗稿,他们才再次见面。几十年来,张光、刘力贞夫妇对贺丙丁的文艺创作,给予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

      2005年12月6日、2009年3月19日,张光先后为《贺丙丁诗选》《贺丙丁文选》作序。

      2011年11月12日,张光、刘力贞,分别为贺丙丁诗集《庄稼汉诗坛春满园》题词。张光的题词是:“农民诗人贺丙丁,代民立言为大公”,刘力贞的题词是:“诗情不竭,笔耕不辍”。

      2013年6月,张光、刘力贞,分别为贺丙丁文学艺术馆图片展览题词。张光的题词是:“文化之根在农民之中”,刘力贞的题词是:“艺术之光”。

        2014年7月20日,张光为贺丙丁传记画册题签书名:农民诗人贺丙丁。

             2016年9月2日,张光为贺丙丁文学艺术馆题写馆名:贺丙丁文学艺术馆

      丙丁和我是小学同学,他家贫,能上学还是得到当地教育家杨耀仙先生的帮助。丙丁性格恬静,学习很认真,能团结同学,我俩很要好。1943年,发生了“交口事变”,国民党抄了我的家,我随父亲去了延安,我们就分别了。

      解放后,我在外地,直到60年代,才见到他,这时,他已是一位农民诗人。那时,全国著名的农民诗人王老九常来报社,他和我谈起丙丁,夸他是个好小伙,有文化,能劳动,更好学习,写出的诗有真情。

丙丁拜王老九为师,王老九收他为大徒弟,得意门生。他一直跟随王老九学艺,得到了很好的教益。1960年,西安举行农民赛诗会,报社一位记者问王老九:“你是全国著名的农民诗人,都没给你带个徒弟?”王老九笑了笑,指着身边的丙丁说:“这就是我的大徒弟贺丙丁。”说着,当即来了几句顺口溜:“老九赛诗进西京,带的徒弟贺丙丁。”

      丙丁为了继承王老九的创作事业和诗风,于1979年8月倡导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农民诗社——王老九诗社。诗社社员遍布全国,还办了诗刊《庄稼汉》,发展农民诗歌创作活动,用诗歌反映中国八亿农民的心声,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

省民研会接收王老九诗社为集体会员,誉为民间文学的一颗明珠。电视台采访,问他为啥要办诗社,他开口成章:“土生土长农村中,办起诗社圆了梦。不图利来不图名,发扬老九好诗风。

想着八亿庄稼人,为给农民争光荣。”丙丁作为著名诗人、王老九的大徒弟,成立王老九诗社是理所应当的。省作协主席、全国著名文艺评论家胡采,评论“丙丁是一位忠实能干的农民诗人,他继承和发扬王老九创作事业和诗风,成立王老九诗社,是做得好的,做得对的,作协大力支持”。

甘肃《少年文史报》编辑武扬采访了诗社,在上海《文学报》上发了消息。全国各地给王老九诗社来信来稿如同雪花飘。济南市文联主席李根红来信说:“农民自己成立诗社,自己办刊物,在八亿农民的中国决不是一件小事。”广西农民龙有宏来信说:“庄稼汉成立诗社是中国农民的榜样,为中国农民争了光,给亿万农民提供了精神食粮。”

      丙丁是个农民,他在民间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理事,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理事,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理事,王老九诗社社长。

特别是他接受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站得高看得远,接近农民,有丰富的实践生活,热情歌颂共产党,歌颂领袖毛主席,歌颂新社会新人新事,积极向前看。虽然他为写诗歌在政治运动中遭到无辜批斗,但他仍然顾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这反映了中国农民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德。

      文学的本源在人民之中。在中国,可以说人民就是农民。解放初,农民占百分之九十八,现在还是百分之八十多,就是今天的工人、士兵、职员,大部分也来自农民家庭。

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是农民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因为有农民的支持和积极参与,才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虽然至今农民仍然不很富,个别还很穷,但他们还是老老实实、默默地耕耘着,这显示了中国农民特有的不计较小利、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我们民族传统的精华和美德。

因而在农民中有深厚的思想积累,更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文学根底。两千多年以前的《诗经》,就是经过孔子编削的当时的民歌。唐朝诗人杜甫,生活在农民中,写出了震撼人心的史诗。

      小说是民间口头讲故事、说书发展起来的。戏剧、舞蹈、音乐也是民间秧歌发展起来的。我小时候,村里就有几个说快板的,出口成章。有一年腊八会上,另村一位艺人,说唱了自编的《交口镇史》,几百人听得鸦雀无声。

许多村都有自乐班,农闲时一唱就是半夜。还有东路来的木偶戏、牛皮影,夜静时,幽雅之音扬浮四空。每逢年节就有大型社火、跑骡车、踩高跷、抬芯子、跑旱船,还有秧歌、说、唱、敲、打、拉、弹、吹、跳……人人大显身手,好不热闹,简直就是处在艺术的海洋中。

那时,大部分农民不识字,但表演却是十分精致,恰到好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年年有新创造,例如抗日战争开始后,马上就有了打日本鬼子的内容,打倒了国民党,又添了新内容。

丙丁就处在这农村艺术的沃土中。1949年,关中大解放,他就编了第一首民歌:“昨天国民党乱抓人,今天来了解放军。一夜改朝换了代,穷苦人民翻了身。”他有文化,能做出新的创造,所以有成就,因而,成为新时期的农民诗人,多次被评为省市县优秀文艺工作者。

他代表王老九诗社参加西安市“祖国万岁如意杯”诗歌朗诵比赛,荣获“人民之声”锦旗一面;参加西北五省(区)“505杯”农民诗歌大奖赛荣获三等奖;参加陕西省第二届农民诗歌大奖赛荣获三等奖、伯乐奖;荣获西安市作协“文学冲浪奖”等。

但他不自满,他说一切成绩归于党。他写诗歌总是不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的喜闻乐见。在实行生产责任制后,高兴的农民如同吃了定心丸,他写了这一首民歌:“责任制,是仙丹,农民吃了变神仙。一镢挖开刮金板,金银财宝尽力担。”

      我在多年办报中,一直主张多登如丙丁写的民歌和农村民间故事、民谣、民谚、秧歌剧、小小说、农民画、剪纸等。因为,我认为只有认真从民间作品中吸取营养,文学艺术才有广阔的前途,才能有真正的生动活泼的作品。丙丁走的就是这条路,应该有更多的人走这条路。

      丙丁在民间文学创作中成绩卓著,他的作品曾参加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系列大展,荣获优异奖,颁发了获赏状。他的创作业绩,先后被编入《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华人物辞海》等。他倡导创办的王老九诗社,被编入《临潼县志》,载入史册。

                                                                                         张光

                                                                                   2005年12月6日

      2005年出版了《贺丙丁诗选》,现在又编好了《贺丙丁文选》准备出版,我先看了一遍。丙丁已82岁,仍笔耕不休,这在农民诗人中是少有的。他不久前来我处,仍是手脚灵活,谈锋犀利,今后创作将更会老练。

     丙丁在这部书中,讲了他的创作经过、体会、心得、经验,也讲了他学习王老九和对王老九诗风的认识、继承和发展,还附录了他的剧作。这本书也可以说是他人生的记录。 看了这本书,深感农民诗是活跃农民文化、文艺生活最为快捷的工具。

农民诗人生活在农民中,随时随地可以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表露出来,有对好人好事的褒扬,有对坏事的针砭,真实、自然,加上语言生动,很快就能传开,能起到很大的教育作用。

      我小时候,村中有一位盲人,小孩子不懂事,歧视他,喊他“瞎子瞎”。有个长辈会说几句顺口溜,他说:“瞎子瞎,心不瞎,剥玉米,剥棉花,剥了东家剥西家,叫他吃饭笑哈哈,说不了,不了。”(了字的音读列)他这样一表扬,孩子们也尊重他了。

      王老九旧社会就说快板(农民诗),很得人心。丙丁在新中国成立后也说,也很得人心。丙丁是王老九的徒弟,他们在全国都有了名气。20世纪50年代,我去东北,在一会上,有一同志拿出一本《王老九诗选》,要我用关中话念给大家听。我念了一段,大家大鼓掌,十分赞赏,可见知识分子也喜欢农民的诗。

      我以为现在还应提倡农民诗,如果一乡一镇有几个农民诗人,一定会把宣传工作搞得更热火。现在电视有文化、文艺节目,丰富了农民的生活,但这也代替不了农民诗的作用,农民诗可以结合实际即时产生,人一般都爱听本乡的新事,并取得共鸣。

它的作用像报纸的宣传一样,是活报纸,又不费事,只要把农民中爱说顺口溜的人组织起来,稍经培训就行了。丙丁倡导创办的王老九诗社就起了这个作用,应坚持办下去,后继有人。

      丙丁对我说,他今年1月16日正在校对他的文选清样,临潼区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姚华山、文化科科长李坤现带着电视台的记者去他家慰问。姚华山局长对丙丁的文选很感兴趣,说有代表性。农民诗可算非物质文明,临潼在这方面有底子,只要领导重视,一定可以发扬光大,成为临潼一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