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兰德尔 尼泊尔医学家拉吉姆 20年致力推动中尼友好交流

2018-03-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拉吉姆(Rajiv Kumar Jha)17岁离开家乡尼泊尔只身来到西安求学,之后分别获得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生.优秀研究生.优秀毕业生.国

拉吉姆(Rajiv Kumar Jha)17岁离开家乡尼泊尔只身来到西安求学,之后分别获得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生、优秀研究生、优秀毕业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是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尼泊尔第一人,现被聘为西安医学院教授。

儒雅,亲切,中文流利,这是拉吉姆教授给人的第一印象。1998年,17岁的他告别故乡尼泊尔,前往中国求学。谈起对西安的感情,他笑着说:“我17岁来西安,现在已经快20年了,我也算是一个陕西人了。”

尼泊尔总统让他“转行”做学者

在西安交大,他从本科、研究生一路读到了博士后,还是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由于专业水准高超,并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尼医学领域的友好合作。今年 3月25日,西安医学院与尼泊尔国家医学科学院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并聘请尼泊尔的拉吉姆教授为西安医学院“中尼友好实验室”主任。

“做一名推动中尼交流的使者”,这是拉吉姆除了医学专家外,最重要的工作,而这个使命的由来,是尼泊尔总统Ram Baran Yadav的一句话。2010年10月,尼泊尔总统Ram BaranYadav带团参加上海世博会闭幕式。在西安访问的3天,拉吉姆一路随行总统,他建议拉吉姆: “做一个两国交流的中间人”。

正是这番话,拉吉姆对人生职业规划转变了,他从主攻临床医学变为基础医学研究,从医生变为学者。对于自己的祖国和第二故乡的陕西,拉吉姆都有着深深的感情,2008年的汶川地震,他毫不犹豫捐款并亲赴灾区支援抢险。2016年尼泊尔地震,他同样将手头所有的积蓄捐出,组织起了一支100人的团队参与救灾。

同时,拉吉姆还在一直推进民间友好交流社团,今年3月,面向所有来华尼泊尔人的“喜马拉雅两岸友好交流会”(trans himalayan friendship society )也在其协调下成立。

建议将临床、科研人员培养分开

作为一名医学专家,拉吉姆是一位谨慎而细致的观察者。他说:“尼泊尔公立医院住院、看病都是免费的,医学院校学生很愿意到基层医院就业,医患关系总体比较和谐,而中国的医患关系相对比较紧张,医生的转业率比较高。除了医闹入刑,希望能有更严格的法律来保障医生的人身安全。”

在中国学医10多年的感受,拉吉姆最有感触的是医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实验室而不是临床,他建议中国医学教育能将临床、科研人员培养分开。他说:“一些留华学生归国后,临床经验不足从而被误解为中国医学教育不足,这是很值得关注和改变的问题。

”拉吉姆建议中国今后在医学教育发展方面能多学习一些外国的先进理念,使得更多的医学生早日接触临床,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更多优秀有临床经验的医生,使得国家居民的健康发展得到更好的保障。

希望中药文化能从娃娃抓起

“很多中国人自己不相信中药,不了解中药,总是要用进口药。”拉吉姆对于如今中国造的原研药少见,人们普遍更相信“进口药”,让他很疑惑。他说:尼泊尔也有传统医学“阿育吠陀”,和中药很像,我建议中国在中医学领域这方面多做研究,要给中国孩子从小宣传和介绍中医知识及文化,让中医药知识和文化早早地深入到每位居民的心中,从而改变中国居民对中医药的认可和接受。

他说:“我希望将来中尼两国加强合作,研发更多的中药产品为两国人民健康造福,也希望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中,尼泊尔也能够搭上发展快车。”明年,拉吉姆还将继续推动西安和尼泊尔文化经济交流。他说:“西安和加德满都是友好城市,推动各方面交流,是我应该做的。”

如今,拉吉姆正在打算写一本书,记录中国这些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他微笑着说:“我正在写,书名叫做my life in China。”

(文/ 记者 张潇 实习生 宋焕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