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理念 浅谈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践行和感悟

2017-07-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看了<走近陶行知>,我有很多感触.下面我对"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和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进行一个综合对

看了《走近陶行知》,我有很多感触。下面我对“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和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进行一个综合对比。 陶先生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在儿童教育中有很大造诣,他当年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师从杜威,后回国大力普及平民教育,特别是乡村教育,后来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学团等学校。

由于当时社会普遍的教育方法是“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这与他“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是相悖的。

于是,陶先生转而开办学校和学工团,把自己的教育理念投放进去,形成新的教育模式。 首先对当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和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做一个比较。

就像古时候的私塾,老师在讲台上摇头晃脑地背诵,孩子们在底下摇头晃脑地读,最后应老师的要求,背诵很多古代的圣贤之道,一起参加科举。这种教学模式一直延续到了民国时期,教师只专注于“教”,而忽略孩子们的“做”,这种教育模式以老师为主题,可想而知,孩子们在专制的教的过程中能学到什么呢?这是“死读书”。

“读死书”便是指教学材料的单一性,民国以来,随着白话文普及,教学材料有了很大改动,但是教学课本里还是有着封建社会的影子,这种教条式的、根深蒂固的教材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是死书。

陶行知先生认为:“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

总体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不要以文字为中心。”这段话最大的意义在于教育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所以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脱离社会的书在一定程度上是无用的,而文字层面的书,以文字为主的书枯燥单一,并且使用多年,随着时代更替、潮流变化,有些已经失去本来的意义。

如当年的科举是为了更好地治国齐家平天下,而民国时代的读书,就像周总理说的那样“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一个是君主专制的封建时代,一个是封建时代末期和新民国时期初期,时代不同,读书目的不尽相同,如果抱着一样的目的,使用一样的教材,那么教授出来的结果将相差千里。

再来看看“读书死”的症结所在。“读书死”指孩子们读书方式太过单一,主要由老师在讲台上教授,孩子们在下面学,老师把文章、教材中的条条框框告诉孩子们,孩子们只要背下来,不用思考这段话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有什么用,最后结果是直接扼杀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变成一个只会读书,缺乏独立思考和想象力的人。

陶行知先生认为“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下面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我在课堂上给小朋友们讲了一个《羊羊查理剪羊毛》的绘本故事,查理是一头可爱的小绵羊,有一身漂亮的羊毛,有一天,村上来了一个理发师,羊羊们都排队去剪羊毛,等到查理去的时候,前面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羊羊查理听到“咔嚓,咔嚓”声,讲到这里我想了想,灵机一动,投影一下剪刀手,并且配以声音“咔嚓咔嚓”,这时候问孩子们,“听听看,这是什么声音呀”?这时,不少孩子们都反映了过来,他们大声叫起来:“老师,我知道我知道,这是理发师给羊羊们剪羊毛的声音。

”我笑而不语,接着讲:“前面有一头小羊剪好了羊毛,看它变成了什么样?”小朋友们有说“像小马”,“像小天使”,还有的说“像白龙马”。

我微笑着接受了这些答案,绘本语言活动中,孩子们的答案没有清晰的对与错的界限,只是表现出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真正放飞自己的想象,而不是一定争个对与错、赢与输。

正好印证陶行知先生那句“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这时候接着讲绘本故事,有一只红鬃马出来了,“我们看看,它变成了什么呀?”小朋友们又开始发挥想象“像红色的马”、“像小狗”、“像小猫”,真是五花八门什么样的答案都有呀,孩子们的答案让我忍俊不禁。

故事慢慢延伸下去,“又有一只羊剪好了毛,看看它是谁,等等,它怎么这么大呀,它会是谁呢?我们猜一猜”,小朋友的注意力都被我吸引过来了,“会是谁呢”?这时,谜底揭开,啊哈,原来是羊爸爸呀。

“我们听听看,羊爸爸会给羊羊查理说什么呢?你们说说看”。

小朋友们七嘴八舌:“老师老师,羊爸爸肯定会给小羊说,不要怕,羊宝宝,剪羊毛一点都不疼。”“老师,羊爸爸说剪羊毛会让你变得很凉快很舒服的。”“老师,羊爸爸说,羊宝宝,剪了羊毛不会变成小马的。

”这么多奇思妙想经常让我们感叹孩子们奇特的创造力。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从事创造工作。”最后揭晓答案:“原来呀,咔擦咔擦声是理发师手里的大剪刀发出的声音,哪些小朋友猜对了呀,来,举手,我们来‘耶’!

”通过鼓励让孩子们的情绪在活动中达到高潮。接下来话锋急转,“可是这么大的剪刀,羊羊查理才这么小,怎么办呢?”孩子们的脸上也露出了苦恼的表情,我接着说:“��������,看这是什么?”“一把更小的剪刀。

”“恩,没错,小羊当然使用小的剪刀啦,猜猜看,小羊减好羊毛会变成什么样呢?”孩子们继续猜测查理剪羊毛后的样子,我用手捂住不让他们看到,让他们自由猜测。

最后,谜底揭开,小朋友们很兴奋:“耶,查理也被剪羊毛了,而且剪得很漂亮呢。”故事通常最后要有一个总结,小朋友们自由说出的话屡屡让我震惊:“老师,我觉得羊羊查理剪了羊毛后,爸爸也会认识他的,因为爸爸妈妈永远爱我们。

”“老师,小羊查理很勇敢,把羊毛剪了。”小朋友们听完都很感动。这节课实现了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让幼儿感受爸爸和查理之间深深的亲情”。 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教书育人”,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人格。

我认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书是前提,育人是结果。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我一定在以后的幼师生涯中为人师表,在人品学问方面做好孩子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