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中国万浩基 经纬合股人万浩基:中国创业者求赢 美国创业者

2017-06-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5年给了中国创业者最眼花纷乱的幸福感,新机构林立.高估值频现.拆VIE回归A股,一揽子新玩法扑面而来.套用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当下的创业情况里,创业者的想法更容易得到资本的支持,但泡沫之中一招失慎,也可能留下一地鸡毛.在此后的四年里,我代表中华网与其时海内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进行过会商.中华网是那个年代的金主,其时的中华网投资部,江湖位置类似于现在腾讯战略投资部.彼时海内美元VC的规模大约在几千万美金的规模,我拿着中华网的名片,感到比任何一家VC都要牛气.那是中国互联

2015年给了中国创业者最眼花纷乱的幸福感,新机构林立、高估值频现、拆VIE回归A股,一揽子新玩法扑面而来。套用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当下的创业情况里,创业者的想法更容易得到资本的支持,但泡沫之中一招失慎,也可能留下一地鸡毛。

在此后的四年里,我代表中华网与其时海内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进行过会商。中华网是那个年代的金主,其时的中华网投资部,江湖位置类似于现在腾讯战略投资部。彼时海内美元VC的规模大约在几千万美金的规模,我拿着中华网的名片,感到比任何一家VC都要牛气。

那是中国互联网投资整体冷清的四年,我们以极廉价的价格谈过收购网易、新浪、艺龙、携程。但这些交易由于各式各样的原因都未能成行,中华网则在SP与游戏范畴,进行了密集的构造。

那时新兴的SP业务救起了一片阴暗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以四大门户为首,中国互联网产品纷繁开始推广彩铃、手机笑话、美女图片等收费办事。中华网也通过收购SP业务实现了盈亏平衡,公司甚至考虑通过一系列SP业务,打造一个SP无限的观点。

在与掌上灵通谈收购的时候,我认识了掌上灵通CEO杨镭。2004年掌上灵通上市后,杨镭邀请我加盟了掌上灵通,依然负责投资业务。2004年盛大在美上市传递了资本市场的积极信号,2004年底至2005年初,掌上灵通、TOM在线、空中网、华友世纪四家SP观点股登岸纳斯达克,海内的创投圈也随之回暖。

时至2006年,SP观点崩盘,泥沙俱下,我又一次遭遇了“被裁员”。这一年是中国VC圈如火如荼的一年,红杉中国、北极光创投、宽带资本等都在2005年-2006年相继创立,经纬中国则在2008年成立。某种水平上,这几年奠定了今日中国创投圈的基石。

而我则在“被裁员”两周后,幸运地遇到了张颖,并加入了中经合的投资团队。彼时中经合是一只规模不大的基金,然则我们投出了如爱康国宾、3G门户等案例。两年后,我们的小团队配合介入创立了经纬中国。

许多人问我,“Harry,本日创业公司的估值这么高,你会不会焦虑?”因为亲历过周期的起伏,经历过狂热到雪崩的波动,所以看到本日这样的高估值,担心下一个时点泡沫会突然的破失落,焦虑是必定的。但也正是因为经历过几回崩盘与起伏,我更清楚要抓住市场的高点与低点,做当下最有效率、最正确的事。

比如在本日的市场高点,投资人应该做的事,是赞助被投公司融到尽可能多的钱,这样在系统性崩盘后,创业者不仅可以熬过严冬,更有充沛的资金去打败竞争对手。

就像此前在移动互联范畴的投资,对付O2O、企业级办事的构造,经纬不停希望能在投资构造上可以多看半步。在未来的2-3年,我们相信企业级办事范畴,依然会跑出优秀的公司,而互联网金融、智能硬件等也会是经纬重点关注的范畴。

在社交范畴,我们保持不扎堆的投资原则。因为能否取得连续性的成长,才是社交产品的焦点要义,今日活下来的社交器械,无论是微信、陌陌抑或YY,都是能沉淀下来的产品,是用户每一天,或者一年下来都邑用的产品。

反观海内,本日在海内做投资正变得越来越难。本日的中国创业者已非昨日,他们不再必要投资人手把手的指点。10年前,一笔估值2亿-3亿美元的交易已是轰动业内的天价,但放在当下,这只是一个常见的B轮交易的规模。对付投资人来说,赚钱彷佛变得越来越难了。

不过换一个角度察看,与加倍成熟的创业者互助,赚钱也正在变得容易。比如当下热议的拆VIE操作,中国的市场日益成熟与人性化,监管者力推新三板与注册制,给了互联网公司一个可能弯道超车的机会。而这可能还只是过渡性的制度,未来政策上大概会允许某些特殊类型的人控制的、落地在特定区域的特殊股权布局公司,直接对接新三板。

这些变更让人兴奋,但另一方面,拆VIE回归,会面临着锁按期、流动性等潜在问题。如果在十年前,创业者面对这样的资本格局变更与选择,多数是茫然无措的,必要投资人给出明确的选择建议。然则在本日,我的工作是给创业者一个平台,带他听监管机构的声音,带他见尽可能多的券商,创业者会做出一个得当本身的选择。

本年市场中的另一大变更是并购变多了,如滴滴快的、58赶集的合并,大型的并购交易正在频现,这在未来也可能成为一种趋势。尤其一些网络效应分外强的公司,像滴滴、快的绝对是1 1>2的效应,因为所有的需求和供应都在一起的话,突然会爆发异常大的威力。

所以打到最后要合是很有事理的,人人感觉分歧的原因可能只有一个,便是你比我大,我比你大,到最后照样钱的问题。只要股份比例或者价格上能谈得拢,尤其颠末滴滴、快的之后,,人人感觉不应该永远敌对,所以撬动了行业中更多的人愿意会商,能否谈成是另外一回事,起码本日人人比以前加倍开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