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忠谈教育 钱文忠谈如何教育孩子

2017-10-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孩子"则是一个具备了一定实用和指导性的话题,这两个话题在今天又都具备广泛的社会价值.前者是因为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传统价值观的式微,和屡遭人为践踏,"师道之不复久矣",再加上近十几年来应试教育的肆虐,以及"拜金"思维对国民的腐蚀,无论是受教育的人,还是从事教育的人,人们对于"教育"这项工作本身的价值,都太缺少理性.冷静的认识与反省;后者则是由于人口挤压年代生存压力的增加,文凭门槛的盛行,以及传统的"望子成龙"."

孩子”则是一个具备了一定实用和指导性的话题,这两个话题在今天又都具备广泛的社会价值。前者是因为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传统价值观的式微,和屡遭人为践踏,“师道之不复久矣”,再加上近十几年来应试教育的肆虐,以及“拜金”思维对国民的腐蚀,无论是受教育的人,还是从事教育的人,人们对于“教育”这项工作本身的价值,都太缺少理性、冷静的认识与反省;后者则是由于人口挤压年代生存压力的增加,文凭门槛的盛行,以及传统的“望子成龙”、“渴望子女完成父母的人生理想”情结作怪,而导致出现了许多在孩子培养上的误区。

这两大话题,伴随着主讲过程中对《三字经》中修德、立身等传统教育理念的阐释,被钱文忠奇妙地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组接在了一起,展开了“六经(现在是《三字经》)注我”式的探讨。

《三字经》重要吗?不重要,重要的当然是我们今天如何看待教育。但,这种顺应时代背景的主题转变,无疑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智慧的。钱文忠充分具备了这种条件,这一点从他当初借近年影视对《西游记》题材的青睐,把玄奘取经的史实诠释成一曲对文化交流与文明传承的颂歌,即可看到。

尤为难得的是,无论是“正说取经”,还是“新说《三字经》”,钱的主题确定都不是单纯地迎合收视趣味,而深入到了弥补时代“人文的缺失”这一层面。

在每次貌似难登大雅之堂的话题后面,都潜藏着一种隐蔽的启蒙者式的激情。这也是他跟其他那些“百家讲坛”名师最根本的不同。从这个角度上讲,与其说是“百家讲坛”赌对了《三字经》,还不如说他们是“撞”对了钱文忠。■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