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姨母帖》书法作品介绍与鉴赏

2018-01-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王羲之的<姨母帖>书法作品介绍与鉴赏王羲之(303361,作321379> 字逸少,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徙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历

王羲之的《姨母帖》书法作品介绍与鉴赏

王羲之(303361,作321379》 字逸少,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徙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历官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羲之书法,初学卫夫人(铄),后渡江北游名山,先后见到李斯、曹喜、钟繇、梁鹄、蔡邕等书迹,遂改变初学,博采众长,草书师张芝,真书法钟繇,得个中奥妙,然后增损古法,一变汉魏质朴书风,创造出妍美流便的今体,其笔法字势超逸,有龙跳天门,虎卧凤阙之誉,于真、行、草三体均有极高的成就。刘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称赞他贵越群品,古今莫二。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他的作品,亲为《晋书》撰《王羲之传论》,赞其书艺: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少逸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正。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清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赞扬说他的书艺力屈万夫,韵高千古。世人称赞他为书圣。他书迹为历代所宝,清乾隆皇帝在养心殿珍藏他们的作品,视《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为三件希世珍品,故称藏书之地为三希堂。

《姨母帖》是唐摹王氏一门法书(即《万岁通天帖》)残卷中较有特色的一种。它是一通尺犊,原文作: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全帖寥寥六行,42字。

以书迹流传言,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则天征集天下王羲之墨迹,于是有个名叫王方庆的,便将家里所藏11代祖王导至曾祖王褒等28人书迹10卷进呈。其时,武则天命宫廷里的摹书专家将此帖全部双钩廓填复制后,便将原本还给了王方庆。关于这一唐摹复制之本,到了宋时就早已残损不全了。作为幸存10卷中的一卷,《姨母帖》处于全卷王羲之、王荟、王徽之、王献之、王僧虔、王慈、王志等七人所书10帖中的首卷。卷中则分别钤有建隆新史馆印、绍兴、华复、乾隆等鉴藏印10余枚,说明在流传中,此帖曾经先后由宋绍兴内府、明华夏、清内府等收藏,并被刻入明代的《真赏斋帖》、《停云馆帖》以及清代的《三希堂法帖》。原摹今藏辽宁省博物馆。

在这通短短的《姨母帖》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极为质实稚朴,并且饶有古拙隶意的行书体裁。如第一行十一月起至第二行的顷遘14字,简直稚拙得有点儿象我们今天小孩所写,但是却又笔笔着力,沉实异常。又如其中十一月十三日等字,其用笔除了革去隶书横画末笔的燕尾以外,压得扁扁带有横势的字形结构,几与隶书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后四行虽则行笔稍稍畅通了些,行书意味也渐渐浓了起来,可仍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得很,于此亦可见王氏书法功力深稳的大概了。

不仅如此,欣赏王氏的《姨母帖》,我们还应当从这一祝角来作深一层的理解,那就是这通尺牍既是王氏书风由质转文的重要佐证之一,也是研究我国书体隶楷行等书体嬗变的重要实物资料之一。有人说王羲之的字粉黛无施,看了这通尺牍,自然是会使人首肯的。所谓粉黛无施,就是随便自然,一任天机。再从内容上看,由于这通尺牍是吊伤问疾之作,所说哀痛摧剥,情不自胜,作者下笔时的心情自然是够沉痛的。字为心画,在一定程度上,内容可以决定形式,作者的这种思想感情自然会渗透到字里行间。帖中,我们除了感受到点画、结体沉郁顿挫中所表露出来的作者的满腔悲伤以外,哪儿会察觉到有半丝的轻快旋律?再看帖中的字形结构,也极随意,大抵都是无心作书,率尔而成的。看来,书法艺术确实也和其他艺术一样,内容和形式是完全统一的。

董其昌说: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头面手足,当观其举止笑语。所说举止笑语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精神寄托所在,是欣赏者乍看作品就能得到的总印象。从根本上来说,凡是感人至深,撼人心魄的艺术作品,必定是在最大程度上倾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也即是作者人品学养的结晶,乱头粗服,哀情满纸,这或许就是《姨母帖》留给我们的印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