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树铮杀陆建章 徐树铮若没被杀结果如何?徐树铮为什么杀陆建章?

2018-03-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25年12月30日凌晨一时,徐树铮在河北廊坊车站被一群士兵拉下火车,押往站外枪杀.1926年4月20日下午,下台后的北京临时政府执政段祺瑞乘火车出京前往天津.据曾宗鉴笔记:"专车开出一小时后,段走进随从人员乘坐的车厢,问车过廊坊停留多久.又问:‘又铮(徐字)被杀,是否是在站内?’ 及至廊坊,段开窗而望,历十分钟,口唇微动,喃喃若有言,老泪盈眶,掩面入卧."上个世纪50年代末,段祺瑞的孙子段昌义在台北见到徐树铮的儿子徐道邻,告诉他说,爷爷死前曾留下话,以后每年摆供,祖先牌位旁,要摆上

1925年12月30日凌晨一时,徐树铮在河北廊坊车站被一群士兵拉下火车,押往站外枪杀。

1926年4月20日下午,下台后的北京临时政府执政段祺瑞乘火车出京前往天津。据曾宗鉴笔记:"专车开出一小时后,段走进随从人员乘坐的车厢,问车过廊坊停留多久。又问:‘又铮(徐字)被杀,是否是在站内?’ 及至廊坊,段开窗而望,历十分钟,口唇微动,喃喃若有言,老泪盈眶,掩面入卧。"

上个世纪50年代末,段祺瑞的孙子段昌义在台北见到徐树铮的儿子徐道邻,告诉他说,爷爷死前曾留下话,以后每年摆供,祖先牌位旁,要摆上徐爷爷的牌位,给徐爷爷磕头。段昌义说,从那以后,段家每年都是这样做。

这是一件让段祺瑞余下十年中追悔莫及的事情。当时徐树铮去车站后,段祺瑞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一张神秘的纸条:"又铮不可行,行必死!"段后悔就在于他没把问题想得太严重,没有亲自去追回徐树铮,仅让人持纸条赶往车站,以为他看后就会回来,没想到徐树铮一笑置之。

段祺瑞与徐树铮,且不论他们的道德人品,功过是非,只看二人之间相互的信任与忠诚,在北洋军阀统治年代的乌烟瘴气之中,竟成了一段佳话。

徐树铮之被杀,起因于1918年他擅杀陆建章,这件事情我最早是在周劭的文章中看到的:

陆建章是袁世凯的军政执法处长,旧中国特务机构的创始人。袁世凯不喜欢陆军部次长徐树铮的跋扈,多次要撤他的职,徐认为是袁听了陆的谗言所致,怀恨于心。袁一死,段祺瑞当上国务总理,徐大权在握,便把陆抓来不加审判便处死刑。

哪知陆有一位外甥,便是大名鼎鼎的冯玉祥。时隔十年,冯驻扎京畿,陆建章的儿子陆承武投奔表兄做事。徐被通缉流亡国外,到1925年段祺瑞成为相当国家元首的执政,徐当然大模大样回国。不料在谒段之后南归,专车过廊坊车站,正入冯的防区。陆承武在专车上抓获徐树铮,也不加审问,立即枪决。据说此事是取得冯玉祥同意后执行。

周劭(黎庵)先生生于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他"幼接贤士大夫,逊清遗老,叨陪之际,多闻绪论" ,是着名的掌故学家,但这一段叙述与事实出入颇多,真可以说是"硬伤累累" 。首先是时间上的出入,时隔"十年" ,应是"七年" ,段祺瑞成为执政是在1924年而非1925年。

其次徐树铮的"被通缉流亡国外"也不实,之前他倒是被直系通缉,但段祺瑞当上执政后,情况就不一样了。他是以"考察欧美日各国政治专使"的身份,受段祺瑞的委派而去。

八个月时间里周游十余国,所到之处,各国纷纷以中国二号人物的规格接待,元首首脑均出面会见,实在风光得很。第三,徐树铮杀陆建章的原因要复杂得多,其中牵涉到皖系与直系的矛盾以及对南方的战与和的问题,此不赘述。

第四,陆承武为父报仇的说法,恰恰是冯玉祥的安排。杀徐树铮的是冯玉祥手下大将张之江的卫队。徐树铮的专车快到廊坊时,冯玉祥曾有过犹豫,他的亲信鹿钟麟劝他说:"小徐一走,从此多事。"冯才下了决心,命张之江执行。张之江一听也吓了一跳,说此事重大,不宜卤莽。鹿钟麟说这是命令,张遂派卫队前去车站拦截。

张之江信奉基督,心肠较软,当时冯部曾有人主张把徐的随从一起杀掉,被他力争得免,审讯画押照相之后,全部发给短途路费放行。鹿钟麟却是行事果断,一年前限期三天将溥仪赶出故宫的便是此人。溥仪说清室上下数千人口,加上行李细软,三天如何搬得完,要求宽限至十天。鹿钟麟毫不通融,说期限一过,皇上如果还不走,景山上支起大炮立马就朝紫禁城轰。结果溥仪的动作比谁都快。

徐树铮被杀当晚,冯玉祥鹿钟麟商定连夜命陆承武赶往廊坊,造成为父报仇的假象。陆早上七时从天津赶到,对被拘押的徐树铮的随员说:徐树铮不仁不义,不忠不孝,我今天要杀他以报父仇。此时他还不知徐树铮已在六小时前被杀。段祺瑞得知徐树铮死讯,放声大哭,明知是冯玉祥做的手脚,偏偏被"为父报仇"一说弄得抓不住把柄。不料数十年后,这假象还能骗过周先生。

陆建章心狠手辣,杀人无算,人称"屠夫",当年北京各酒馆里张贴的"莫谈国事",即是为防其手下。陆要杀人,先请吃饭,酒席终了送客时,再将人从背后一枪打死,所以他的请柬,被称作"阎王帖子"。徐树铮在天津奉军司令部宴请陆建章,饭后约陆去后花园密谈,卫兵就在那里将其打死。问题是即便陆建章该死,也轮不到徐树铮杀他。连段祺瑞听说后也惊讶万状,半晌才说:"又铮闯的祸太大了,朗斋(陆字)千错万错,毕竟是北洋袍泽,他怎能如此乱开杀戒?"

1880年11月,徐树铮出生于安徽萧县皇藏峪以北十里的醴泉村。这里距徐州不远,徐树铮在《先考妣事略》中说:"村去郡城(徐州)西南五十里也" 。我为写此文,去年10月上旬专门找到这里。静静的村中,鸡犬之声从柴扉麦垛间透出。一条小河汩汩流过,三两村女在河边洗衣,一群白鹅在河中戏水。河水源头出自村西山脚处的几眼甘泉,村民说无论旱情轻重,这泉水从不曾断流,醴泉村因此得名。在村里仅余的三堵残墙前,一位姓徐的村民告诉我,徐树铮家曾住过的房屋,如今就只有这几堵土墙了。我问这村民和徐树铮有什么关系没有,原来他的爷爷是徐树铮的二哥徐树。

醴泉村今天虽属安徽,但因为旧时的行政区划(解放前称作"徐州府萧县"),加上徐树铮自小在徐州读书,后来又在徐州安家 ,所以就像当时称袁世凯为"袁项城",称段祺瑞为"段合肥" 一样,籍贯成了一些着名人物的敬称,徐树铮也就被人称为"徐徐州" ,又称"小徐"以区别于"大徐"徐世昌 。我第一次看到徐树铮的照片时颇为惊讶,感到这一副面相真的是"非常徐州"(图1)。徐树铮在徐州的住所,大致是现在彭城广场西侧偏南的位置。他的女儿徐樱七岁时起在此住过七年,据她回忆,徐家位于北门统一大街,左邻是老凤翔银楼,右邻是百家福马鞍店,对面是沧浪浴池。

提起北洋军阀,我们往往想到的是袁世凯、段祺瑞、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张作霖等人。与上述这些拥有大总统、执政、国务总理、大帅等要职的人物相比,徐树铮实在显得有些微不足道。论官职,文,不过是国务院秘书长;武,也仅仅是陆军部的次长。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却在民国前期的政坛上呼风唤雨,气焰张天。他是段祺瑞手下的第一红人,是他最信赖的智囊和得力助手,才华出众,绝顶聪明,人称"小扇子"。仗着段祺瑞的袒护和支持,他锋芒毕露,胆大妄为,飞扬跋扈,一手遮天。他的所作所为,甚至多多少少地影响着民国前期历史的进程和走向。

1901年,二十二岁的徐树铮在济南与段祺瑞初次相遇。当时他去投奔袁世凯,袁时任山东巡抚,段祺瑞是他的武卫右军炮队统带兼随营武备学堂总办。袁让手下官员接待,却话不投机,徐树铮只好回到投宿的客店。正好段祺瑞路过此处,据他回忆:

至旅店拜客,过厅堂,见一少年正写楹联,字颇苍劲有力。时已冬寒,尚御夹袍,而气宇轩昂,毫无寒酸气象。因询之,谓投友不遇,正候家款。问以愿就事否?则答以"值得就则可就"。用心奇之,约与长谈,深相契,遂延揽焉。(《陆军上将远威将军徐君神道碑》)

1905年,段祺瑞又出资送徐树铮去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五年之后,三十一岁的徐树铮回国,在段祺瑞手下任军事参谋。为报知遇之恩,他忠心耿耿,从此一生效忠段祺瑞。此时的他,年轻有为,踔厉风发,成了段祺瑞的智囊、文胆甚至灵魂。而段祺瑞这位北洋军阀中的实权人物对徐树铮也是宠信备至,言听计从,在他当国时期的一切谋略几乎全都出于徐树铮的谋划。

下述事件可见徐树铮的心机和手腕。1917年的二三月间,总统黎元洪与总理段祺瑞之间矛盾尖锐,所谓"府院之争"势同水火。五月,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徐树铮赶回徐州,极力游说张勋,谎称张勋只要同意倒黎,段祺瑞就同意他复辟清室。而事实是,段曾当面对张勋说过:"你要复辟,我一定打你。"但徐树铮以此为诱饵,策动引诱张勋挥师北京,将黎元洪赶下台。七月,张勋果真抬出溥仪,上演清朝复辟的闹剧。徐树铮大笑对人说:"张勋是个复辟脑袋,先让他去做,我们的机会就来了。"于是又力助段祺瑞组织讨逆军,仅用十天便平息复辟,将张勋打得跑进荷兰公使馆,将他的辫子军打得披发而逃。

段祺瑞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当时的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在回忆录中这样评价他:"他总是把工作交给下属处理,总是掩护他的下属而自行负责。他人格简朴,富于思考,这些特点都使这位沉静而不屈不挠的人成为中国最动人的人物之一。"

梁启超评段祺瑞:"其人短处固所不免,然不顾一身利害,为国家勇于负责,举国中恐无人能比。"

段祺瑞这样的个性和办事特点,遇上老成持重的下属,可谓是相得益彰,遇上徐树铮就麻烦了。袁世凯不喜欢徐树铮,听说段祺瑞要任他为国务院秘书长,就生气地说:"真正太不成话 !军人总理,军人秘书长。这里是东洋刀,那里也是东洋刀!"他给了徐树铮一个名义上更高的官职,想把他从段祺瑞身边调开,段黑着脸说:"请大总统先把祺瑞撤了,那时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袁世凯无奈,只能气哼哼地说:"不像话!不像话!"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一听说段祺瑞仍任徐树铮为国务院秘书长——这是国务院与总统府打交道最多的职位——马上就表示:我怕这个人,我总统可以不当,但决不与他共事。他甚至对带消息给他的总统府秘书长张国淦说:"请你告诉总理,一万件事我都依他,只有这一件办不到!"张不好照实回答段,就找徐世昌商量。徐去劝黎元洪说:"我以为一万件事都可以不依从他,只有这一件事必须办到。不要怕又铮跋扈,芝泉(段字)已经够跋扈的了,多一个跋扈的,不见得更坏些。"连大总统都吓成这样,更不用说其他人了。就是因为有了段祺瑞的纵容与庇护,使得原本就锋芒毕露的徐树铮越发肆无忌惮,结果四面树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