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希濂与陈赓 陈赓白公馆探监战犯宋希濂落泪

2017-12-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陈赓 (1903~1961),原名陈庶康,字传瑾,湖南省湘乡县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    在白公馆,流传着一段关于开国大将陈赓的佳话:他曾专程从云南赶往重庆,到白公馆看望关押于此的战犯宋希濂.陈赓和宋希濂是黄埔时期的同学,两人感情颇深,陈

   陈赓 (1903~1961),原名陈庶康,字传瑾,湖南省湘乡县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    在白公馆,流传着一段关于开国大将陈赓的佳话:他曾专程从云南赶往重庆,到白公馆看望关押于此的战犯宋希濂。

陈赓和宋希濂是黄埔时期的同学,两人感情颇深,陈赓劝宋希濂好好改造。临别时,他还特别吩咐,要给这些高级俘虏开小灶,在生活上要关心照顾。

   6月20日,记者来到白公馆,听专家讲述有关陈赓的故事。    到白公馆看望宋希濂    红岩联线专家田正超说,白公馆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1938年起被国民党特务机关当作秘密监狱。

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等被囚禁于此。著名的小说《红岩》再现了监狱内部残酷恐怖的囚禁生涯,及革命党人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

最多时,曾有200多名共产党人被关押在此。1939年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为保密起见,将其选为军统局本部直属看守所。原白公馆大门终日关闭,从侧面一小门进出,原储藏室改为地牢,原防空洞改为刑讯洞。

   在共和国诞生之初,这里也曾关押过国民党战俘宋希濂。正因为看望宋希濂,陈赓大将在这里留下过足迹。    田正超告诉记者,陈赓是开国将帅中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名将。

这同他活泼好动、幽默风趣的性格有关。在黄埔军校时,陈赓被誉为“黄埔三杰”之一,凡是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国民党将领也对他敬重三分。他曾救过蒋介石一命,蒋介石却想置他于死地。

   提起陈赓在重庆的这段故事,重庆红岩联线专家田正超介绍,正是因为宋希濂,才有了陈赓与重庆这段不解之缘。    1949年12月19日凌晨,宋希濂在川康边境沙坪被我军俘获,辗转数日后,被关押在白公馆内。

陈赓得知消息后,从云南专程来到重庆,到白公馆看望关押在那里的国民党高级战俘同学兼好友宋希濂。    鼓励老同学好好改造    陈赓和宋希濂是黄埔军校一期同学,又都是湖南老乡,读军校时陈赓年长,生活上、思想上都较关心宋希濂,两人感情颇深。

   陈赓来到白公馆后,丝毫没有责难宋希濂,而是笑容满面地同宋希濂握手,仍像过去那样爽朗。

   “对过去的事你不必太计较,现在先安下心,考虑一下怎样度过后半生。好好改造一个时期,将来到北京去,看一看我们共产党掌握政权以后,是怎样治理这个国家的。

”宋希濂听后哭了起来:“惭愧啊,当年未能追随将军去为穷人打天下,至今成了历史罪人……”    “宋老弟抗战是有功的,围攻土肥原师团,远征滇西,功过是非留待后人评说,你自己也可以总结嘛……”陈赓说。

   陈赓临走时,特地交代给这些高级俘虏开小灶,在生活上要关心照顾。    田正超告诉记者,由于年代已久,当年陈赓到白公馆看望宋希濂的史料,至今无法查找,但这段史实已载入历史。

   亲自迎接老同学出狱    田正超介绍,陈赓大将公仇私谊,泾渭分明。在战场上,他与他的黄埔同学杀得天昏地暗;而一旦同学成为阶下囚后,他又主动到重庆探望,循循善诱;在他宽阔胸襟的感召下,宋希濂、杜聿明等脱胎换骨,终于站到了人民一边。

   1959年,最高人民法院宣布特赦令,宋希濂作为第一批战犯被释放了。

出狱那天,陈赓专程到监狱去接宋希濂。宋希濂见到陈赓后激动不已,说:“真没想到会有今天,我对人民犯下如此滔天罪行,而共产党对我还如此宽大。”陈赓说:“两军相争,各为其主嘛。

我党政策历来是既往不究,只要改悔认错,任何人都可以得到宽大。”宋希濂为陈赓对他的关心和鼓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人物片段】    他曾救蒋介石一命    市委党史研究室有关专家告诉记者,陈赓被黄埔军校录取后,编入黄埔军校第3队,成为黄埔军校1期生。

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军阀陈炯明,陈赓率部攻进了叛军头目杨坤如的司令部。

   东征军攻克惠州后,分三路继续向东开进。第三师师长谭曙卿不明敌情,贸然深入,在华阳与林虎的主力部队遭遇,陷入了重围。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听闻战况激烈,亲自来到华阳督战。

然而,蒋介石却没有想到谭曙卿早就不行了,他率领总指挥部一到阵地,随即就与第三师的残部一道,被围困在一座小山之上,情势十分危急。“校长,已经不行了,还是你先随指挥部撤退吧!”陈赓说。“撤退?现在怎么能撤退?打到一兵一卒也要坚守阵地!

”蒋介石很固执。眼看林虎的追兵越来越近,蒋介石却赖着不走。陈赓心急如焚,心一横,一躬身,把蒋介石往背上一背,撒腿就跑,那些卫兵也簇拥着他们继续向接合部的一条小河冲去。

爬过泥坡,穿过草丛,来到河边,陈赓立刻喊来一只小船,把蒋介石扶进船舱,又布置了手下的几个士兵在河边掩护,然后自己划着小船,急急向对岸驶去。终于,他们在黄昏时分脱离了险境,给蒋介石捡回一条命。    【专家点评】    陈赓一生忠于民族    市委党史研究室专家徐光煦表示,陈赓是黄埔名将,是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最为突出的三个人物之一,号称“黄埔三杰”。

忠于民族,孝于国家,陈赓用其一生为他的这句座右铭做了最好的注脚。在惠州城下,陈赓救过老蒋一命。宋美龄也对陈赓褒奖有加:“一个陈赓能顶五个胡宗南。”    记者 徐庶 实习生 谢朝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