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麟后代 李兆麟的女儿张卓娅为寻访抗联后代奔波在路上

2018-02-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李兆麟的女儿张卓娅为寻访抗联后代奔波在路上那些无名烈士才最值得铭记早晨5点多钟起床,从北京赶赴佳木斯,又一路颠簸赶往黑龙江省汤原县,老人一边不断参加各种报告.讲座.悼念活动,一边靠一己之力在全国寻访抗联老兵后代.在记者与她的交谈中,她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彪炳史册的父亲"李兆麟",而是在家国破碎.无处偏安的情境中,那些投身革命的长时间无人认知的无名英雄.张卓娅此行要参加一位抗联英雄迁墓地的悼念活动,所以才促成老人与记者邂逅在汤原县.老人说,我们要铭记的不是那些大英雄,战争不是几个人打的,不要

李兆麟的女儿张卓娅为寻访抗联后代奔波在路上

那些无名烈士才最值得铭记

早晨5点多钟起床,从北京赶赴佳木斯,又一路颠簸赶往黑龙江省汤原县,老人一边不断参加各种报告、讲座、悼念活动,一边靠一己之力在全国寻访抗联老兵后代。在记者与她的交谈中,她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彪炳史册的父亲“李兆麟”,而是在家国破碎、无处偏安的情境中,那些投身革命的长时间无人认知的无名英雄。

张卓娅此行要参加一位抗联英雄迁墓地的悼念活动,所以才促成老人与记者邂逅在汤原县。老人说,我们要铭记的不是那些大英雄,战争不是几个人打的,不要忘记那些无名英雄们。

父亲李兆麟

在哈尔滨、沈阳、辽阳、大连……

在东北许多地方,都有以“兆麟”命名的街道、广场、学校,在东北流传着这样的歌“……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风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这首歌的作者就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中共原北满省委主要领导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李兆麟。

“江山不是一个人打的,我父亲是个大英雄,却是时代造就了他,英雄的光环不需要过分解读!”5月25日晚,在汤原县宾馆里李兆麟之女张卓娅优雅地打开门,招呼记者。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头发多半白了,她穿一套黑色的运动装显得比同龄人年轻很多。

说起父亲李兆麟从戎,张卓娅说是性格使然。

李兆麟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县(今灯塔市)的一户农民家庭。

1916年冬,7岁的李兆麟被家人送进私塾。在学好功课的同时,李兆麟还习练书法、绘画、吹箫、对联等。现在保存在李兆麟故居纪念馆的“禹王治水事迹图”,就是李兆麟根据《淮南子》、《荀子》中记载绘制的大禹治水活动路线图。

1931年9月18日,国土陷敌手,家乡遭蹂躏。正在北平的李兆麟问知噩耗,无比震惊和悲愤。他参加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反帝大同盟”。1931年底,年仅21岁的李兆麟告别古都北平,返回家乡辽阳,领导抗日武装。

经过李兆麟等工作,辽阳各抗日武装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主张,于1932年3月成立了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二十四路军。

1932年8月28日的沈阳攻城战是李兆麟领导的一次著名战斗。

沈阳是东北政治中心,也是日本法西斯侵略东北的首脑机关“关东军司令部”所在地。经过多方筹备,第二十一路、二十四路义勇军决定会攻沈阳。攻下东塔机场,焚毁全部敌机,随后又攻入并破坏沈阳兵工厂。日军汽油库和无线电台也被捣毁焚烧。沈阳市区枪声大作,火光冲天,平日耀武扬威的“大日本皇军”此时此刻魂飞胆破,丑态百出。“八·二八”战斗持续近十个小时,政治上产生了巨大冲击与影响。

“运思出奇,横扫千军”是李兆麟当年刻在书箱上的八个大字。

张卓娅说,父亲打仗非常愿意动脑子,抗联战争中他带兵打仗几乎没有吃过亏。

痛“失”哥哥

“我的家庭就在动荡中诞生的!”张卓娅说。在父亲李兆麟将军牺牲时,张卓娅只有1岁。在逝去的60年光阴中,张卓娅的记忆里没有享受过被父亲牵手的快乐,没有一家人温馨团聚的场景。父亲对于张卓娅来说,是由仅存的照片和妈妈以及许许多多人口中的讲述汇聚而成的。

“我本来有个哥哥,可惜在战争的年代丢失了,却再也找不到了!”张卓娅声音沙哑,眼睛红润。他的哥哥叫“肇华”,是父亲李兆麟与母亲金伯文生下的第一个孩子。1940年冬季,金伯文有孕在身一直在后方休养。不料,日本兵来围剿,导致金伯文与战友们在深山里足足被追赶了半年多。

当年阴历十一月初五的那天,金伯文的腹痛渐渐加重,就快要生产了。部队迫不得已停了下来。就这样,他第一个儿子就在这冰天雪地里降生了。“当接生的朴阿姨把刚出生的哥哥脐带的一头用线捆好剪断时,可是胎盘还没下来,此时敌人从后面追了上来,时间不允许在这里久留。于是,朴阿姨就用布带子把剪断的脐带管的另一头拴在我妈妈的大腿根上。有一个同志脱下了自己的破棉衣,把孩子包了起来,就又上路了。妈妈,忍着痛就上路了,在行军的途中,胎盘下来了……胎盘要是下不来,妈妈可就活不成了。”

张卓娅说,哥哥生下来后,粮食不足,妈妈没有东西吃,没奶水喂孩子,所以只好凑着火堆旁,用茶缸化雪水,用留给孩子的炒面熬点糊糊,给哥哥舔着吃。

不久后,李兆麟回到后方休养。

“哥哥刚满周岁,常常饿得哭闹,弄得部队极不安宁。为保全部队众多同志的生命与安全,有一天,我父亲终于按捺不住了,他抱起了坐在火堆旁饿得直打恍的孩子,把孩子带到附近的树林里去了……”

张卓娅叹息着说:“妈妈揪心地大哭,要把孩子抱回来!父亲严厉地说,你要敢把孩子抱回来,我就当着你的面用枪把孩子打死!我不能因为我的孩子的哭声引来敌人,让战士流血牺牲!”

张卓娅说,后来听说哥哥被一名老战士救走,但此后下落不明。

一人参军,全家忠骨

“一个革命家庭牺牲之大,常人是无法想象的,可以说每个抗联家庭都没有什么亲属,一个人参加抗联,全家人被杀光!”张卓娅说,为了参加抗日战争,母亲全家十余口为国捐躯。母亲虽然活到80岁的高龄,但一辈子被疾病所折磨。金伯文常年在冰天雪地里行军,受冻挨饿,导致下肢冻伤瘫痪。随后被组织送往苏联治疗。当时,抗日联军在那里成立了一个特别旅(编入苏联远东军第八十八旅),周保中任旅长,李兆麟任政治副旅长。

“那些无名氏的军人才最值得铭记!”张卓娅这些年一直在搜集抗联历史。她开博客写书开讲座,她说,第八十八旅曾经在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后,苏联远东司令部从88旅抽调的160个战士组成的特遣队,作为人盾空降到日军的要塞、据点。“这160名战士几乎没有几个人生还,为了打击敌人,这些人三人一组手持电台,空降到敌人的阵地前,战士们用电话呼喊自己的部队向敌人开炮,而自己却葬身于火海之中。”

“这些都是妈妈给我讲述的故事,都是老人心底里钦佩的人。”

张卓娅的母亲常常告诫她,比起那些先烈们,自己的遭受的苦难真是不算什么。

因为战争的创伤,张卓娅觉得母亲金伯文早已把生死看淡。

“母亲患有间歇性精神病,还有腿部残疾,在弥留之际她几次告诉女儿不要再抢救她。临终前总说,比起烈士,自己已是偏得了!你说我们苦,可我们还活着。但是战士们就这么死了,有谁知道!”

勿忘先烈,勿流于形式

讲到李兆麟将军牺牲时,张卓娅说曾经有人劝李兆麟躲一躲,但他却坚定地说:“如果我的血能擦亮人民的眼睛,唤醒人民的觉悟,我的死也是值得的。”

1946年3月8日,李兆麟参加哈尔滨各界妇女召开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三八”节庆祝大会并在会上发表了讲话。第二天下午,国民党反动派特务将他们忌恨的李兆麟暗杀在哈尔滨道里区水道街9号,李兆麟就这样悲壮的走完了他36年的壮丽人生。

反动派的这一罪恶行径让人们看清了国民党破坏和平民主的真面目。噩耗传出,中外震惊,人们纷纷谴责国民党特务的滔天罪行。在送葬那天,有十几万人为之送行。冯仲云等领导和抗联老战士怀着悲痛的心情,重温李兆麟生前编写的《露营之歌》。把他安葬在哈尔滨道里松花江畔的一座公园里,命名为兆麟公园,以示纪念。并为他树起一个高大的纪念碑,上面刻有“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之墓”。

年近七旬的张卓娅,在北京退休后建立的自己的抗联后代联谊会,一直在为挖掘抗联历史和英雄事迹而奔走。“爸爸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至少我们知道他的故事,有祭奠他的地方,而那些无名英雄呢?我们看到了这个国家的进步,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革命先烈的烈士陵园与墓地的保护工作,在抗联战士中,有很多人,甚至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下,我要在有生之年为了他们做更多的事情!”

张卓娅马不停蹄向下一个抗联历史遗迹走去。

她认为,勿忘先烈,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表现在对幸存者的俯首关怀、对英雄的至高国祭。尊重这段逝去的历史,其实是告诉更多的生者,这是一个有担当且值得你去为之付出生命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