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评梅故居旅游 山西阳泉:石评梅故里 千年小河村的旅游梦

2017-09-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鸡鸣了,我披起衣服起来,草草梳洗后便走出山门,想看看太阳出山时的景致.一阵晨风吹乱了我的散发,这时在烟雾迷漫中又是一番山景,我站在山峰上向四周眺望,觉得天风飘飘,云霞烟雾生于足下,万山罗列,如翠笏环拱,片片白云冉冉飘过,如雪雁飞翔,恍惚如梦,我为了这非人间的仙境如痴如醉.天边有点淡红的色彩,渐渐扩大,又出现一道深紫的虹圈.这时已望见东山后放出万道金光,这灿烂的金光中捧出一轮血红似玛瑙珍珠似的朝阳--"这段文字出自石评梅的小说<红鬃马>,描述了她的家乡--阳泉市小河村石家花

“鸡鸣了,我披起衣服起来,草草梳洗后便走出山门,想看看太阳出山时的景致。一阵晨风吹乱了我的散发,这时在烟雾迷漫中又是一番山景,我站在山峰上向四周眺望,觉得天风飘飘,云霞烟雾生于足下,万山罗列,如翠笏环拱,片片白云冉冉飘过,如雪雁飞翔,恍惚如梦,我为了这非人间的仙境如痴如醉。

天边有点淡红的色彩,渐渐扩大,又出现一道深紫的虹圈。这时已望见东山后放出万道金光,这灿烂的金光中捧出一轮血红似玛瑙珍珠似的朝阳……”

这段文字出自石评梅的小说《红鬃马》,描述了她的家乡——阳泉市小河村石家花园看日出时的景象。

如今的小河村人均土地不足一亩,没有赖以依靠的村办企业,村民们主要靠外出打工谋生。为了最大化地发挥石评梅所带来的名人效应,经村民表决通过,小河村从2000年开始开发村内旅游资源,但由于资金不足,村内旅游规划开发完成至少还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

小河村的奇女子

小河村是一个有着1600余年历史的村庄。据村上老人们讲,小河村最早只有石、窦两姓,都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来的,由此推断,小河村应该建于明洪武初年至明永乐十五年。

另据石家家谱记载,石家于明初定居小河村,因其村前有河,故称小河村。

小河村有着许多神话传说,但小河村真正出名却是因为村里的一位奇女子——— 石评梅。

石评梅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学名汝璧,因爱慕梅花之俏丽坚贞,自取笔名石评梅。

石评梅自幼便得家学滋养,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后又陆续就读于太原师范附小、太原女子师范,成绩优异。除酷爱文学外,她还爱好书画、音乐和体育,是一位天资聪慧、多才多艺的女性。

1919年,“五四运动”将刚刚读完师范的石评梅召唤至古都北京。她原拟报考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但由于那年国文系不招生,便改报体育系。在女高师读书期间,她结识了冯沅君、苏雪林等,并同庐隐、陆晶清等结为至交。

正是从那时起,石评梅开始在《语丝》、《晨报副刊》、《文学旬刊》、《文学》,以及她与陆晶清参与编辑的 《妇女周刊》、《蔷薇周刊》等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歌、散文、游记、小说,其中尤以诗歌见长,有“北京著名女诗人”之誉。她的作品大多以追求爱情、真理,渴望自由、光明为主题,小说创作以《红鬃马》、《匹马嘶风录》为代表。现如今,在小河村石评梅纪念馆,专设有一个展馆用于展示她生前创作的作品。

1923年秋天,石评梅在北京女高师毕业后,留校任该校附中女子部主任兼国文、体育教员。其间与已有妻室的高君宇相恋,但由于对方已有妻室,她久久拒绝高君宇的爱情。1925年3月,高君宇因过度劳累,一病不起,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自此,一位素衣女子经常孑然一身徘徊在君宇墓前。三年后,她的眼泪流干了。

1928年9月18日,石评梅猝患脑膜炎,医治无效,于9月30日亦死于当年高君宇病逝的协和医院。她死后,友人们根据其生前遗愿,将其尸骨葬在君宇墓畔。

短短的26岁人生,评梅活得轰轰烈烈、有滋有味。她不仅仅给我们留下了一名新文化运动骁勇女将的战斗身影,不仅仅为我们留下了一名风流才女的篇篇绮丽文字,她更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凄恻动人的爱情绝唱。

石家花园的新主人

石家花园,距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院中有窑洞65眼、起脊房112间,院中建一玲珑剔透的小花园,石家花园因此得名。

评梅幼时曾在此居住、生活,在《红鬃马》的描述中,她就写到了小河村童年时的乡村生活。然而,石家花园延续至今,早已几经易主。文革过后,石家花园经历了一次大的变动,整个花园被分给当时约70户居民。

有幸住进石家花院的70余户居民中,既有石家后人也有外姓人家。77岁高龄的石钦林是石家嫡传后人,论辈分,她是石评梅的侄儿。他在大院内也有自己的一房宅院,而且位置非常好,居于整个大院的中央。老人家告诉我们,自记事儿起,他就在院中住着,几十年来,虽然有过几次变动,搬了几次家,但一直没有挪出石家大院。

年轻时,石钦林在村办企业里担任了20余年的会计。由于他是石家的嫡传后人,且识文断字,赋闲在家后,他组织续编了石家家谱。

“祖父、父亲当年也曾组织续编过家谱,我只是把石家各分支的家谱合为一体,并进行了一些增补。”石钦林告诉我们,续编家谱花费了他两年半的时间,石家后人已经分散在周边的十六七个村子,截至2004年续编时,家谱上的成员数已经接近3000人。

在石钦林续编的石家家谱上,石评梅属于第13世,石钦林属于第14世。或许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每逢有游客至此参观,讲解员总是不忘提醒一下远来的客人,石钦林是石评梅的后人。

当我们来到石钦林老人居住的院子时,老人家正在屋内看电视,他的老伴儿则在稍微靠下的一个院子里洗衣服。老人说,为了保护石家花园,现在的住房条件比较艰苦,自来水还没有接到他所住的院子里。

石钦林对姑姑的最初印象全部来自于他的伯父。石钦林的伯父和石评梅年岁差不多,石评梅回乡小住时,两人也曾多次谋面。石评梅离世后,石钦林的伯父曾把石评梅的生前作品及事迹编成册子,给后人讲石评梅的故事,教后人学石评梅的文章。

谈起那位未曾谋面的姑姑,石钦林提及更多的是石评梅生前的作品,石家的长者在教育后辈时,也总是不忘让孩子们看看她的作品。

“她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与李大钊、鲁迅等属于同一个时期,甚至比毛主席还要早。”石钦林说,看了很多关于描写石评梅的文字后,他才知道姑姑的思想在当时非常超前,族人都会为姑姑早早因病离世而惋惜,由此她没能把自由解放的思想付诸实践。

“往下传的任务已经落到了我的肩上,我们得把她的事迹及作品代代传下去。”老人告诉我们,他正在编写一本石家家史,全文字数预计超过20万字,大概会在他80岁生日时完成。

石钦林告诉记者,文中肯定会提及石评梅,而且篇幅不会小。因为石评梅是家族的骄傲,石家每一个后人都应当把她作为学习的楷模。

小河村的旅游开发

小河村人开发旅游的想法由来已久,石评梅给他们留下的精神文化遗产,给他们带来了希望,朴实的村民希望能把她的名人效应最大化。

2000年年初,北京大学的几位教授带着学生来到小河村实地考察。在他们看来,小河村现存的建筑遗产非常丰富,明、清、民国时期的各类建筑都保存比较完整。此外,小河村位于阳泉市郊,交通便捷,北京、河北、河南的游客可在一天内到达,周边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有娘子关、平遥古城、晋祠等名胜古迹,具有旅游开发重要的交通优势。

专家的考证给小河村的村委领导和村民吃了定心丸,他们下定决心要在村内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村委领导请了各地的专家到村里实地考察,并对小河村的旅游发展方向进行规划。经过论证,专家们达成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借助石评梅的影响力,小河村可发展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设施先进、服务上乘、环境优美的古村落。

此后的10年间,小河村人积极努力,开发了村内的多个景点。截至目前,小河村投入到旅游开发当中的资金已经超过900万元,石评梅纪念馆、石家花园、关帝庙、观音庵、水上游乐中心等景点已经对外开放,另有地下水宫、生态园区等景点正在开发中。

然而在小河村参观时,景区内随处可见的招商电话,似乎也在提示着我们景区还没有开发完全,尚需大笔资金投入。按照专家的规划,小河村整体开发的预算超过9000万元人民币。对于小河村来讲,这笔资金的数目大得有些惊人。

小河村的旅游开发经费完全需要村里自主负担。我们到达村子的那天,小河村的村委书记和几位村领导正好到了太原市洽谈项目。“说白了,还是缺钱,主要就是想引入资金。”该村村委副书记石峰说,村里的深水井是村子唯一的经济来源,每年可以有600万左右的收入。

村内绿化、景区员工工资、公共设施投入……除去每年固定的几笔开支后,深水井的收入已经所剩不多,景区的建设也只能小步伐前进。

资金保障在小河村保护规划说明书中被多次提及。村委领导决定设立“小河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专项基金”,用于支付保护、宣传、研究等费用,并用于前期相关工作的启动。此外,村委也认识到要利用灵活的市场经济,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筹资。

石峰告诉我们,近几年,村委领导在招商引资方面想了很多办法,但一直没能收到成效。今后两年,村里还会制定具体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公司企业投资小河村的旅游发展。

在义井镇书记段永军看来,10年来,小河村的旅游产业路走得非常不容易。由于资金有限,义井镇政府只能在政策扶持及景区宣传方面有所帮助。先后帮助小河村申报了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去年,把小河村纳入了阳泉旅游一卡通的范畴。

再有10年的时间,小河村能否完成预期的规划发展?面对我们的提问,石峰回答得有些底气不足。诚然,对于一个缺少经济来源的乡村来讲,若找不到什么出奇制胜的法宝,9000万这个有些惊人的数字太让人力不从心了。

当我们正准备离开时,石峰对我们说,虽然面临很大的困难,但是他们的梦想不会破灭,村委领导的信心很足,在找不到出奇制胜的法宝前不会轻易倒下,因为大家都不相信:小河村这个交通便利、有着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自然资源的村庄,这方曾经养育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土地会在这样一个时代会被长久地埋没下去。 商报记者 韩晓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