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国涌金庸传 【新大陆】 金庸起起伏伏的人生——读傅国涌的《金庸传》有感

2018-04-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这是第一部以平视的眼光写下的<金庸传>.作者以客观.理性的尺度,依据大量翔实可信的史料,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出类拔萃的武侠小说家.忠实地再现了金庸青少年时代备历艰辛的求学生活,创作武侠小说和创立<明报>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到他成长的脚印,奋斗的汗水和思想的脉络.本书首次利用第一手的档案,挖掘出不少鲜为人知的珍贵资料,矫正了有关金庸生平的许多讹误.       金庸原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他的求学生活因为正逢抗日战争期间而相当的困难,而他自己有时因为一些言论而导致转学

       这是第一部以平视的眼光写下的《金庸传》。作者以客观、理性的尺度,依据大量翔实可信的史料,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出类拔萃的武侠小说家。忠实地再现了金庸青少年时代备历艰辛的求学生活,创作武侠小说和创立《明报》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到他成长的脚印,奋斗的汗水和思想的脉络。

本书首次利用第一手的档案,挖掘出不少鲜为人知的珍贵资料,矫正了有关金庸生平的许多讹误。

       金庸原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他的求学生活因为正逢抗日战争期间而相当的困难,而他自己有时因为一些言论而导致转学、退学,虽然如此他当时读书的成绩却很好,特别是国文和英文,而那时他的写作才能也有所显现。

因此被勒令退学后,他先在中央图书馆工作,后来又去了杭州的《东南日报》做外勤记者,并因此与报纸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之后他在他堂兄的帮助下插班进入东吴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专业就读,与此同时他又在上海的《大公报》兼任电讯翻译,后来又被派到香港的《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兼编辑,但这其中他也曾去北京想谋求做外交部的工作,因为他曾经有过当外交官的梦想,但最终未能实现。

最初他写武侠小说是因为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在《新晚报》已连载完毕,急需用另一篇武侠小说顶上,他应别人的要求试试而写了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连载一个多月后,反响效果很好,从此人们只知道金庸而不知查良镛,而金庸也将武侠小说推向了一个高峰,他的武侠小说有众多的读者,遍及香港、大陆甚至东南亚。

后来因为自己熟知办报的每个过程,和自己的一个老同学沈宝新共同出资办了《明报》,刚开始的《明报》完全是靠连载金庸的武侠小说在支持着,后来香港发生了“灾民逃亡潮”事件,《明报》对这件事的报道以及金庸对此的社评使《明报》出现了转机,《明报》因此贴近了读者,从此发行量大增,之后推出了“自由谈”副刊更是深受知识分子的欢迎,《明报》因此成为了一份以新闻、评论为主、为读书人所接受的大报。

金庸管理《明报》是通过纸条或信件来下达指令的,而《明报》实行的“微薪制”使得不少《明报》的老员工不得不离开《明报》,但他们的身价却大增,开创自己的事业也能独当一面,而《明报》给作者的稿费也很低,但由于《明报》的专栏地位高,香港不少专栏作家还是愿意给它写稿。

《明报》在香港上市后,金庸将《明报》出售给了于品海,实现了自己退休的愿望,《明报》也结束了将近35年的“查良镛时代”。

       金庸早年丧母、父亲的冤死以及长子自杀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而他的三次婚姻以及他和夏梦扑朔迷离的爱情传闻则是他自己讳莫如深的事,而他和邓小平的会面成为他自己最光荣的事。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幅对联指的是金庸的14部武侠小说——《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这些武侠小说不仅被读者所熟知,更是被翻拍成了许多电视剧和电影,而使更多的人知道了金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