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性质是什么

2018-03-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九一八事变性质是什么在上世纪的中国发生了许多的重大事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的时候,因为"九一八事变,使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14年抵抗外来侵略战争.那么当初发生的

九一八事变性质是什么

在上世纪的中国发生了许多的重大事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的时候,因为“九一八事变,使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14年抵抗外来侵略战争。那么当初发生的“九一八事变”的性质又是什么呢?

九一八事变

首先通过了解,我们知道,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发起的,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而这一点也恰好说明好了这次事变的真正性质。在这起事变中,冲突双方分别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自从”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一方面使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另一方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沦为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也正是这样,中华民族有了空前的觉醒和团结,开始了积极抗日救亡的运动。

对于这次“九一八事变”之所以能够成功上演,促成中国悲剧的因素,有主观方面,也有客观方面。首先在主观方面,日本的本土虽小,但是他的野心却是很大的,一心想要把日本变成一个大国。再加上一战和世界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危机,使得日本国内政治经济动荡不安,因此,在这样的内外交困的情境下,日本法西斯终于走上了侵略中国的道路。另外对于客观原因来说,中国当时出现了内乱,再加上蒋介石所推出的“壤外必先安内”政策,从而大大加快了日本对中国的侵蚀。

九一八事变东北军做了什么

关于九一八事变给中国带来的苦难是不言而喻的,当时在东北境内的东北军还有将近20万,但是就是在张学良不抵抗的命令之下,这些军队几乎没有做出任何反抗。那究竟是什么原因是这些个东北军无动于衷?

九一八事变东北军

事实上,在九一八事变中不是东北军不想反抗而是无力反抗,其原因如下:

第一:当时东北军是在1929年被蒋介石忽悠去和苏联开战的,把一个本来是外交遗留问题的中东铁路问题变成了两国之间的战争。而在张学良相信蒋介石的话,一样认为苏联红军是不堪一击的,结果使得东北军败了下来,使得东北军被打掉了胆,一说要对外开战都缩手缩脚。尤其在事件发生之前,老蒋满口承诺的中央支持,结果到东北军兵败如山倒时都没有见一兵一卒、一枪一弹的支援,自然使东北军上下寒心。

第二:在事变的前一年,张学良参加中原大战,把东北军最精锐的20万大军都带走了,在东北只留下了战斗力薄弱的一支部队。等到张学良打完仗后,又帮着守地盘。因此当事变发生的时候,主帅又不在东北,这些个将士不知该如何是好,只能上下观望。而蒋介石又不给出明确的指令,于是东北军只能不抵抗政策,走上了流亡关内的道路。

其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蒋介石是故意不给出明确的指令的,应为他是想要借助日本人的打击来削弱张学良东北军的力量。

九一八事变纪念馆介绍

对于“九·一八”历史纪念馆,它是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在世界上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史的博物馆。在该馆中,通过保留了大量的文物、以及历史照片、向大家真实反映出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 “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进行残酷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下面就让我们具体来介绍一下。

九一八事变纪念馆

首先,该纪念馆是位于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的46号,地处沈阳东北部,柳条湖立交桥西北,西靠长大铁路。它最初开始建于1997年9月,历经两年的时间,在1999年9月18日这一天正式落成开馆。

关于这座纪念馆,它的总占地面积有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有12600平方米。其中在馆内,共设有7个展厅,供游客观赏的展览照片就有800余幅,实物件300多件。其中关于九一八事变的相关文献资料、档案有100多件。此外,馆内的大小型场景有19组;雕塑4尊;油画、国画等20余幅,电脑触摸屏14台、大屏幕电视录像机2台。

据说在在“九·一八”历史纪念馆的附近,就有一座“九·一八”事变炸弹碑,它是在1938年的时候,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炫耀他们在“南满铁路”柳条湖附近制造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而建立的。另外,“九一八”事变博物馆和这块炸弹碑,以其独特的艺术造型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表达了国人勿忘国耻和振兴中华的爱国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