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频道主持人王欢去世 曾带病坚持工作

2018-02-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7月5日上午,两百余名亲友同事前往八宝山送王欢最后一程.在灵堂外"王欢的微笑永远留在我们心中"的横幅下,许多人却流着眼泪.因乳腺癌医治无效,王欢7月3日18时59分在北京去世,终年41岁.王欢是央视电影频道的第一代主持人,原名王薇,1972年2月14日出生于河北承德,因为多病,在外婆的建议下改名王欢.王欢从小喜欢朗诵,多次在承德市的朗诵比赛中获奖.她曾表示自己一上语文课就亢奋,因为可以朗读课文,"当时我不知道,朗读文章这种爱好日后竟然变成了自己的职业."18岁那年因

7月5日上午,两百余名亲友同事前往八宝山送王欢最后一程。在灵堂外“王欢的微笑永远留在我们心中”的横幅下,许多人却流着眼泪。

因乳腺癌医治无效,王欢7月3日18时59分在北京去世,终年41岁。

王欢是央视电影频道的第一代主持人,原名王薇,1972年2月14日出生于河北承德,因为多病,在外婆的建议下改名王欢。王欢从小喜欢朗诵,多次在承德市的朗诵比赛中获奖。她曾表示自己一上语文课就亢奋,因为可以朗读课文,“当时我不知道,朗读文章这种爱好日后竟然变成了自己的职业。”

18岁那年因为同学的怂恿,王欢报考了承德电视台播音员并被录取。因为不是播音主持科班出身,王欢比其他同事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唱青衣出身的母亲每天都会陪她拔嗓子、练气息、说绕口令、大段大段地读报纸。

在地方台工作的四年里,王欢从天气预报播音员成长为电视台当家花旦,被观众投票选为“最受欢迎的主持人”,还曾获承德电视台先进工作者、国家广电总局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王欢曾回顾那段经历:“在家乡电视台工作的几年里,播新闻、配专题、配广告、主持娱乐栏目……台里的所有节目我几乎全做,也正是那时的培养和锻炼,才会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充满了自信。”

与王欢同期进入电影频道的《流金岁月》主持人兼制片人潘奕霖回忆,共事不久后,几位同事一起去承德王欢家玩,“她在承德非常有名,出租车司机都认识她。”

王欢性格沉静不争、踏实平易,她之所以从地方台来到央视,是因为我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和电视主持人沈力的鼓励。沈力认为王欢悟性高、有潜质,但在地方台的发挥有限,建议她到北京发展。王欢多次表示,最感恩的两个人,一是母亲,一是沈力。

1994年,中央电视台文艺部缺主持人,王欢被借调到《中国音乐电视》栏目组,还曾与朱军[微博]、许戈辉和亚宁合作主持了《东西南北中》春节特别节目。“中央电视台毕竟是大台,她能为你施展才能提供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机会,周围的同事也很出色。在这种环境下,我在生活上很快就独立了,在工作上也适应了紧张、快捷的竞争氛围。”王欢曾如此回忆。

1995年,正在筹备中的电影频道招播音员,同去面试的潘奕霖至今记得他第一次见到的王欢:“那天正下雨,面试地点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一幢楼里,我进入楼道,却发现已经站着一个姑娘:拿着伞,漂亮、青春、清纯,看起来不爱说话,很恬静的样子。楼道很长,很幽深,很有画面感,她站在那里像电影一样。”

当时潘奕霖没有带伞,便问这位姑娘是否也是面试,结束后能否借她的伞一道走,姑娘答应了。但潘奕霖没有想到,面试要经过一系列的朗诵、复述、即兴主持、试镜等专业考核,时间非常长,等他走出面试房间时,画中人一般的姑娘仍站在楼道等他。

当时近千名考生中只录取了3人,而其中就包括这共伞的两人。主考官、时任电影频道节目部主任的张海芳回忆:“当时电影频道正在筹备中,需要一种正能量。当时招的是播音员,我们觉得王欢人很沉稳,从外形到播音的专业方面都不错,也有工作经验,而且她有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

王欢最初担任电影频道《节目预告》主持人兼制片人。当时的电影频道并未24小时播出,王欢的节目并非重点,每天早上六点和晚上最后一部电影播毕的凌晨,为观众介绍当日及次日节目,每次只两三分钟。但王欢的工作内容却包括资料统筹、撰稿、录音、剪辑、后期制作等全部流程。

“如果您每天早晨锁定电影频道,最早见到的就是我,我会迎着朝阳向您问好,希望您度过充实快乐的一天;当一天的节目结束,向您道晚安的也是我,我会祝福您拥有一个甜美的梦!”

张海芳感喟,在王欢入职之后,她更加欣赏这个年轻人:“她并不看重名利,主持节目不会去挑是早晨还是晚上。《节目预告》开播后,她一直很勤奋,很多粉丝给她写信,她还会回信。她是一个很职业的电视人。”

曾经有位观众来信,说王欢在某次播音时念错字。王欢立即去书店买了最新版的《辞海》查阅,又反复向人核实,最后结论是自己并没有念错。她非常认真地给那位观众回了封信,感谢他对自己和电影频道的关注,并把那个字的正确读音告诉他。

张海芳反复说起王欢的正直:“她不会奉承人,有性格,有自己的主张,不重金钱,不重权力。她作为一个年轻的女主播,又漂亮,业务又好,但她并不会把自己的优势格外去发挥,只是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是我欣赏她的地方。”

在生活中,王欢也保持着自己的本色。视王欢如亲姊的歌手师鹏介绍,王欢的身边并不乏各式各样的追求者,但她选择了一名警察,因为觉得“可以踏实过日子”。

歌手师鹏2006年去电影频道工作,第一个见到的人就是王欢,那天她穿了一身红衣服,虽然已经34岁,但师鹏却感觉她“像个洋娃娃”。这个娃娃脸的姐姐一直照顾师鹏,不论是他在央视工作期间,还是离开之后。每次遇到事业和生活上的问题,师鹏总会第一时间去倾听王欢的意见。

还在做主持人的时候,王欢就说过:“我是个顺其自然的人,现在的工作状态我很喜欢。主持节目是我喜欢的职业,没想过通过它给自己带来什么名与利。如果有一天年龄和形象不允许我站在台前了,我会转向幕后。当然,还是在电影频道。”2008年,电影频道调整,王欢转入幕后,担任《爱上电影网》栏目制片人。

2010年,王欢罹患乳腺癌,但她一直坚持工作,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进行治疗。2012下半年病情加重,直到今年上半年,她才彻底停止工作、专心治疗。

病中王欢仍表现得积极乐观,生病卧床,老公下班时问她病情,王欢说:“给我两鸡蛋的话很快就能孵出小鸡儿了。”王欢的女儿去年9月刚上幼儿园,在微博上,王欢不时发些女儿趣语,还表示可以编个“宝乖乖萌语录”。

去年“7·21”大雨后,生病的王欢还发微博委托同事帮忙捐赠:“算我一份吧,但是明天一天我都在医院,如果周五去就可以。或者我捐钱帮我带过去,帮忙买些需要的物品也行。”

以前要是有同事生病,牵头张罗大家去看望的一定是王欢,但她病后,却一直婉拒同事们的探望。电影频道总编室主任王平久[微博]说,上海电影节之后,他和同事们本打算去探望王欢,被她婉言谢绝。“她说自己挺好的,可我们明白,她是怕我们看见了伤心。”

潘奕霖最后一次见到王欢是在一个月前,她看起来“有些疲惫,但还是很乐观”。当时同行的还有一位实习生,“她还给实习生提了不少建议,告诉他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一些什么事情。”

5月时,张海芳联系王欢说要去看她。“她可能刚做完化疗,说自己挺好的,不用来。所以现在,她在我心里留下的印象还是像以前那么美好,还是那个甜甜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