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功爸爸爸 解读韩少功的《爸爸爸》

2018-04-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寻根运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次声势浩大的文化追溯浪潮,韩少功就是其中的一位重量级作家,我们将通过他的一部的代表性作品<爸爸爸>来探讨一下"

“寻根运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次声势浩大的文化追溯浪潮,韩少功就是其中的一位重量级作家,我们将通过他的一部的代表性作品《爸爸爸》来探讨一下“根”的寻求与重建。

二、作者简介

韩少功,笔名少功,艄公等。湖南长沙人。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执笔含有大量史料的传记《任弼时》。19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引起各方争论。他是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发表《文学的根》,提出“寻根”口号,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比较著名的有《爸爸爸》、《女女女》表现了向民族历史文化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饱含深逢的哲学意蕴,在文坛产生很大影响。

三、内容简介

韩少功的中篇小说《爸爸爸》是以一种富于想象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通过描写在湘山鄂水之间一个原始部落“鸡头寨”的历史变迁,吧祭祀打冤、迷信掌故、乡规土语揉合在一起,刻画了一幅具有象征色彩的民族画,从而展示了一种封闭、凝滞、愚昧落后的民族文化形态。

作品以白痴丙崽为主人公,通过对他的,勾勒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某种畸形病态的思维方式,表达了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与批判,更对民族文化中丑恶顽固和浑浑噩噩的劣根性给予深刻的揭露。

四、内容浅析

《爸爸爸》里面的主人公丙崽是一个“未老先衰”却又总也“长不大”的小老头,外形奇怪猥琐,只会反复说两个词:“爸爸”和“×妈妈”。失去父亲维护的丙崽与母亲相依为命,这对母子在当时的男权社会中便处于无势地位,再加上他身体畸形,语言匮乏,头脑弱智从而成为鸡头寨任人取笑、欺辱的对象。在中国封闭而沉闷的乡村社会,丙崽的智障和无助,使他成为一个随时被攻击的靶子。

他的第一次“受辱”,发生在小说的第三节。村里的仁宝,是个喜欢在树林里偷看女人洗澡的胆小好色之徒,他因“丑行”被丙崽娘等一干婆娘背后议论而心生怨恨,去找丙崽出气,狠狠地在他脸上扇耳光。

再来就是后来的娃崽们对丙崽的另一场“欺辱”。几个娃崽在祠堂前玩耍,见丙崽路过,变生戏弄他的念头,强迫他吃牛屎,喊“爸爸”。而丙崽的“悲剧”之所以没有重新上演,是因为一群大人“热热闹闹”地经过,吸引了娃崽们的注意,于是他得救了。

从先前的仁宝到后来的娃崽,他们之所以这样肆无忌惮地欺负丙崽,无非是因为与自己的“弱”相比丙崽是更弱的“无势者”,这是人性中最不堪的弱肉强食的极端表现。而一直以来,丙崽的悲剧都没有停止过,这种持强凌弱的世袭性折射出人们的那种盲目跟随、效仿,而不追问、不反思传统的思维方式,显示出人对生存价值思考的惰性和麻木性。

作者还从现代意识的角度出发,在对鸡头寨的原始生存方式的审视中,发掘出其文化构成的巨大缺陷,也就是对民族文化形态的一种审视。韩少功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浓郁厚重而又愚昧无知的原始风情画卷。鸡头寨坐落在云雾缭绕的深山中,“出门就一脚踏进云里”,白茫茫的云海总是围着你。

鸡头寨里的人们相信鬼神,迷了路要赶紧撒尿、骂娘,一驱赶所谓的“岔路鬼”,认为丙崽娘生下长不大的丙崽是现世报应。“打冤”的起因是巫师说鸡精作怪,他们杀牛占卜打冤的吉凶,把丙崽的那两句话信奉为阴阳二卦,更将丙崽尊为“丙仙”。

他们处处追寻祖先的遗风,遵循祖先的规矩,延续着各种习俗,他们的生活几乎就是由那些古老的习俗组合起来的,其中渗透着迷信、保守、愚昧,小说以冷峻的笔调描绘了民族古老的文化风貌,同时渗透着理性的批判精神。

在这部作品中,除了文化批判的内容之外,同时还张扬着人性的善良,重塑了文明的新生。比如说仲裁缝,仲裁缝虽然与丙崽娘“交恶”,但他并没有像仁宝那样拿丙崽“复仇”,而且容忍了他在自家裁缝铺里“胡作非为”;当丙崽失去亲娘,沦为孤家寡人的时候,仲裁缝不满娃崽们欺负丙崽而把他领了回家,不管丙崽丑陋智障,还是他们两家有过纠葛,他都能秉着善良的心宽容、容纳丙崽。

到后来鸡头寨迁徙族人的后代遇到吃了毒药却不死的丙崽,孩子们也欣然接受了这个原始社会的“多余人”在这里,“宽容”“仁爱”、“友好”成为关键词,在回应了人性自我救赎、超越的母题的同时,彰显了民族文化的重新崛起。

结局模式似乎让人联想起凤凰涅槃,鸡头寨败落之后,人们一起面对东方殉古,一只金色的大蝴蝶从云海中飘来,像一闪一闪的火花,似乎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只蝴蝶。在这次劫难过后丙崽奇迹般生存下来,还抱着盛满太阳流光的水盆,浪漫的夭亡与重生显示生命力的顽强;轮回的生生不息,也预示着文明的超然新生,不仅丙崽面对新的友好,而且文化也在涅槃之后焕发新的光彩和力量。

总而言之,韩少功借助一个部族从毁灭到新生的历程诉说着自己对于中华文明经历战争、文革之后重新崛起的渴望和追求,在批判国民劣根性和传统文化的消极性之后,揭示出中国文化涅槃新生,重构民族文化的征途,催促民族文化苏醒、强盛的脚步。

参考文献:

刘蕊:《“根”的寻求与重建——解读韩少功<爸爸爸>》,《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