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劲光和粟裕 毛泽东为何选萧劲光做粟裕搭档

2017-06-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50年的攻台战役和抗美援朝,粟裕两次与萧劲光成为搭档,显示出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知人善任的卓越用人艺术.萧劲光与粟裕可以说是老战友了,两人感情很好.1958年粟裕被军委扩大会议扣上"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帽子,遭到错误批判.当毛泽东向萧劲光征询对粟裕的看法时,萧劲光说:"粟裕为人正派,没有二心",毛泽东点头赞同.从而使粟裕免于被进一步打成敌我矛盾.1984年粟裕逝世后,萧劲光动情地说:"我与粟裕同志相识几十年了,我们每次相见都十分亲切,亲如手足".

1950年的攻台战役和抗美援朝,粟裕两次与萧劲光成为搭档,显示出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知人善任的卓越用人艺术。

萧劲光与粟裕可以说是老战友了,两人感情很好。1958年粟裕被军委扩大会议扣上“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帽子,遭到错误批判。当毛泽东向萧劲光征询对粟裕的看法时,萧劲光说:“粟裕为人正派,没有二心”,毛泽东点头赞同。

从而使粟裕免于被进一步打成敌我矛盾。1984年粟裕逝世后,萧劲光动情地说:“我与粟裕同志相识几十年了,我们每次相见都十分亲切,亲如手足”。早在红军时期的1933年2月,他们即在一个指挥部共事,粟裕任红11军参谋长,萧劲光为该军政委。

同年10月至11月,粟裕任红七军团参谋长,萧劲光为红七军团政委。此后,两人分开了。粟裕于1934年7月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随寻淮州离开中央苏区北上,而萧劲光则被“左”倾主义领导人抓了起来,再以后随同红军主力长征。

粟裕主持攻台战役期间,“实际困难为过海”。1950年3月,粟裕与奉军委命令前来的海军司令萧劲光会商,两人再度合作共事,最终决定以三野全军50万人分一、二梯队攻台,其他野战军四个军为预备队。

萧劲光又是极受毛泽东信任的将领,两人交往很早。1920年8月,17岁的萧劲光与好友任弼时一起,在长沙船山中学参加了毛泽东任总干事的俄罗斯研究会,可说是毛泽东的学生。1925年,萧劲光首次见到时任国民党一大执委会委员的毛泽东。

毛泽东鼓励他说,中国将面临一个大的社会变革,需要一大批同志为之奋斗,有志者必有大作为。此后,萧劲光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2军6师中将军衔的党代表,参加了北伐战争。1932年12月,萧劲光在中央根据地又一次见到了毛泽东。

毛泽东当时受王明路线打击,被解除了党内、军内职务,仅保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一职。他听说萧劲光即将到红5军团当政委,很是高兴,勉励他好好工作。1933年,萧劲光被博古等人打成“罗明路线在军队中的代表”,而这种路线实质就是毛泽东的路线。

同年12月,军团长寻淮州、政委萧劲光率领的红7军团先后遭遇黎川失守、八角亭失利。“左”倾主义的领导人不去追究军事主官寻淮州的责任,却追究政委萧劲光。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萧劲光同毛泽东的关系不一般。他们抓住红七军团作战失利大做文章,将萧劲光撤职,并送军事法庭公开审判。结果萧劲光被开除党籍、军籍,判刑5年,且无上诉权。萧劲光在关押期间,毛泽东派妻子贺子珍前往探视。

贺子珍向萧劲光转达了毛泽东的话,说黎川失守是“左”倾军事路线造成的,你应该撤退,做得对。这给了逆境中的萧劲光很大的安慰。有人主张枪毙萧劲光,遭到了毛泽东等人的坚决反对。

毛泽东说:打击萧劲光是为了打击我,是杀鸡给猴看。萧劲光因此得以保住性命。遵义会议后,萧劲光成为一名“位高权重”的将领。抗战期间担任了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负责保卫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的兵员与出征前线的八路军115师、120师、129师的人数不相上下,毛泽东还当着众人的面说:“有了劲光同志,我们都可以把脑袋放到枕头上了。

”可见其信任程度之高。解放战争中,萧劲光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东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1兵团司令员,第四野战军12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从职务上看,长时间内是司令员林彪的副手。

解放后,萧劲光于1950年1月担任海军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文革”期间的1967年,林彪的干将李作鹏策划打倒萧劲光,毛泽东将萧劲光召回北京,安慰他说:“你不要管那么多事,谁要夺权就让他夺去,你的任务是把身体养好,工作以后有你做的,有人要打倒你,其实是想打倒我。

因为海军的批示都是我做的。”后来毛泽东多次力保萧劲光,说:“海军司令还是要萧劲光来当,萧劲光是终身司令!”毛泽东在“文革”中公开说“终身”不能打倒的,只有萧劲光一人。

人民军队战争年代的各个时期,均不同程度出现过军政首长合作不融洽的问题。比如新四军前期的军长叶挺与政委项英;后期的代军长陈毅与政委饶漱石;东北民主联军时期的总司令林彪与第一政委彭真等;即便是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与负责战役指挥的副司令员粟裕之间也曾有较激烈的争论。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在朝鲜战场上呢?

毛泽东确定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后,剩下的首要问题必然是安排谁来当政委,最后的结果也是由粟裕兼任。粟裕在红军时期提拔较慢,陈毅于1948年4月25日在华东野战军高干会议上指出:红军时期的粟裕“是多年受委屈的,是提拔得最慢的一个。

”由此显得资历稍浅,属大器晚成的后起之秀。又因一直为副司令员负责战役指挥,因此孟良崮战役时即有性格特殊的“老资格”部下摔电话,直至在粟裕指挥连战皆捷的情况下,部下们才最终服气。

而东北边防军几乎将集中解放军各大野战军的主力部队,假如和美军交战,出现个别将领不那么听招呼,人事关系不容易理顺,问题显然则更加严重。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强化主帅的权力,即让粟裕兼政委。诸葛亮认为:“夫兵权者,是三军之司命,主将之威势。

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要势,而临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随所遇而施之。若将失权,不操其势,亦如鱼龙脱于江湖,欲求游洋之势,奔涛戏浪,何可得也。”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所谓兵权,就是将帅统率三军的权力,它是将帅建立自己的威信的关键。

将帅掌握了兵权,就抓住了统领军队的要点,好像一只猛虎插上了双翼一般,不仅有威势而且能翱翔四海,遇到任何情况都能灵活应变,占据主动。反之,将帅如果失去了这个权力,不能指挥军队,就好像鱼、龙离开了江湖,想要求得在海洋中遨游的自由,在浪涛中奔驰嬉戏,也是不可能的。”显然,毛泽东是考虑到了这一点的。

同时,古人又早强调过“兵权贵一”,如果实际指挥作战的人被授予了最大的权力,在此前提下再群策群力,全军在指挥上就会产生最大的效能。这在毛泽东的用人史上也是有先例的。1945年9月至1946年6月,仅为中央委员的林彪与政治局委员、东北局书记、第一政委彭真对战局的看法与决策屡有争议,为强化林彪的权力以应对东北严峻的局势,毛泽东于1945年6月16日致电东北局,“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以彭真、陈云、高岗、罗荣桓四同志为东北局副书记兼副政委”。

在资历浅的林彪与东北局书记争议时,毛泽东不是调开林彪而是相反地提升其为东北战略区的一把手,而将1945年9月起即担任东北局书记的彭真降为副书记。

如此,林彪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此举反映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不拘一格用人的魄力。同理,面对将与世界第一号军事强国交手的态势,在东北边防军问题上,要想让粟裕压得住来自各个野战军的“骄兵悍将”,最好的办法也是强化粟裕的权力。彭德怀后来在朝鲜战场对作战失利的38军军长梁兴初发脾气说:“我彭德怀别的本事没有,斩马谡的本事还是有的。”这“斩马谡的本事”,其实质也就是主帅的兵权。

但是,政治工作是解放军的一大特色和优良传统,如果粟裕专注于作战,那么副政委必不可少。毛泽东看中了颇受青睐的爱将萧华。萧华是中央苏区一个红小鬼成长起来的将领,此时为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是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的副手,搞政治工作很在行,后于1964年创作了《长征组歌》。

他还有一个优势:在解放战争中与此时毛泽东中意的边防军副司令员萧劲光是老搭档。萧劲光兼任东北野战军一兵团司令员时,萧华为政委。两人主持接近朝鲜的南满军区,共事很融洽,在东北野战军“南拉北打”的战略行动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样,毛泽东最终决定让萧华离开总政治部,出任东北边防军的副政委。

接下来的问题是,谁来当边防军的副司令员?在这一问题上,毛泽东应该考虑到了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此人必须来自四野。因为解放军四大野战军中四野人数最多,兵力占了近一半,其次才是三野,且边防军所属第一个兵团是四野的13兵团;第二,此人在四野应有足够的威望,级别要够高,能够协助粟裕压得住四野的“骄兵悍将”;第三,此人应是毛泽东极为信任的人;第四,此人与粟裕有良好的关系。

如此,与粟裕关系良好、深受毛泽东喜爱的东北野战军原副司令员萧劲光就成为最合适的人选了。

有萧劲光的得力辅佐,凭借粟裕杰出的军事才能,与美军交战就有望在短时间内打开局面。只要开局一顺,以后人事关系就容易理顺了,主帅个人的军事才能也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从粟裕、萧劲光、萧华三人的东北边防军统帅班子搭配,可以看出毛泽东和军委早在7月7日国防会议之前的一段时期,即经过精心酝酿、慎重考虑的。《远东朝鲜战争》的作者王树增说:“毛泽东极为渴望用优势兵力像淮海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那样全歼美军几个整师。

”而粟裕在淮海战役中恰恰“履行了主要指挥之责”,并取得了最辉煌的战果。毛泽东对粟裕的大兵团军事指挥才能是相当信任与欣赏的,同时也寄予了极大的厚望,因而在粟裕长期以副司令员或者代司令员身份实际统率华东野战军和三野之后,第一次任命粟裕为野战军的军政正式一把手。

并且在萧劲光新任海军司令员,组建海军工作千头万绪以及萧华担任总政治部副主任,主持总政治部日常工作,事务也十分繁忙的情况下,均被安排为粟裕的军政副手,精心为其搭配了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在其著作《毛泽东与抗美援朝》中也指出:

“早在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准备出兵朝鲜之时,毛泽东就考虑过出国部队的统帅人选”,“成立东北边防军时,毛泽东首先就想到解放战争中战功赫赫的粟裕。”

“毛泽东同意的这一指挥人选安排(指东北边防军指挥机构人选),是考虑到粟裕长于战役指挥,却长期在华东作战而不很熟悉东北野战军的部队及东北的情况。萧劲光、萧华在解放战争中长期在南满工作,既熟悉东北边防军的第四野战军部队,也比较了解朝鲜情况,可以协助粟裕指挥。”

显然,徐焰的说法是切中肯綮,符合客观史实的。同时,原东北野战军林彪的副手萧劲光、现任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的副手萧华,此时均成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的副手,也无疑清楚地表明东北边防军是野战军级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