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奶粉田文华 三氯氰胺奶粉田文华 从三鹿到民族奶粉业滑铁卢

2018-03-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从田文华的家庭出身.专业背景与职业经历来看,很难将她与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中轰动一时的董事长身份相联系.作为基层员工,她从事过母牛喂食.接生等底层工作,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职业生涯中她勤劳工作,享受着一个国企职工的常规福利,但也无甚前途.她的成功是从1983年开始的.从这一年起她担任三鹿集团前身石家庄牛奶厂副厂长并主抓产品技术创新.改革给了她解放思想与技术创新的诱导和启发.她从朴素的生活经验以及十余年基层工作中深切体会到"奶粉母乳化"有着深广的市场前景.她作出了一

从田文华的家庭出身、专业背景与职业经历来看,很难将她与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中轰动一时的董事长身份相联系。作为基层员工,她从事过母牛喂食、接生等底层工作,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职业生涯中她勤劳工作,享受着一个国企职工的常规福利,但也无甚前途。

她的成功是从1983年开始的。从这一年起她担任三鹿集团前身石家庄牛奶厂副厂长并主抓产品技术创新。改革给了她解放思想与技术创新的诱导和启发。她从朴素的生活经验以及十余年基层工作中深切体会到"奶粉母乳化"有着深广的市场前景。她作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企业决策:全力争取国家级"奶粉配方母乳化"课题,跻身"母乳化奶粉"定点生产企业行列。

因工作成绩突出,田文华于1987年成为牛奶厂正职负责人。1993年,三鹿集团突破"奶粉配方母乳化"技术难关,抢占奶粉市场制高点,其优势一直保持到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爆发之时。田文华的三鹿集团对整体行业的发展模式、技术标准和业态规模的形成有着不可取代的奠基性贡献,但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却成为她自身、三鹿集团乃至于整个中国民族奶粉业的"滑铁卢"。

2008年事发时,田文华66岁,已功成名就,享誉四海。恰恰就在其事业最巅峰之时,奶粉安全问题总爆发。该事件的法律影响如下:(1)2008年9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废除食品质量免检制度的通知;(2)2008年10月7日,卫生部发布《关于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规定的公告》,其中规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1mg/kg;(3)2009年2月28日,食品安全法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通过,并于当年6月1日正式实施。

"三鹿奶粉事件"成为2008年度最受公众关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也是推动食品免检制废除和食品安全法立法的直接动力。"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相关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重大缺陷(如免检制度)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工作的严重滞后。

首先是食品免检制大大放松了对企业的监管,延长了检查周期,降低了检查频度,从而使食品安全更多地依赖于生产者自身的"企业标准"。其次是缺失关键性的国家标准,如2008年8月1日三鹿高层决策时并无国家标准作为依据。再次是企业标准制定程序混乱,缺乏行政备案和必要的行政指导,导致企业为追逐利润和减少损失故意维持宽松标准。

"三鹿奶粉事件"为我们提出了食品安全规制的难题。这一事件直接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食品安全规制的反思。"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政府作出了强化规制的措施:废除食品免检制并启动食品安全立法。食品安全法贯彻了加强规制的立法思路,在食品安全标准这一章明确规定了食品安全标准的强制性,并排除了行业标准。

然而,另外一个不应被遗忘的数字是:截至2008年11月27日,全国累计报告因食用三鹿牌奶粉和其他个别问题奶粉导致泌尿系统出现异常的患儿达29.4万。这一群体及其家庭所受创伤非短期内可弥补的。

总之,"三鹿奶粉事件"和田文华案成了中国民族奶粉业的"滑铁卢",从此中国消费者丧失了对国产奶粉的消费信任,各种"洋奶粉"成为消费新宠,甚至引发了香港奶粉限购的反制措施。田文华曾经带领这一行业走出了一条民族奶粉业产业改革发展之路,但也因法律缺陷和企业相对忽视消费者健康而亲手毁掉了这条路。

浴火重生,如今的中国民族奶粉业正在艰难地重建行业信誉和发展模式。三鹿集团的破产启发我们:一方面,国家在法治转型期应强化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建构和监管责任完全问责,从他律维度堵死法律漏洞;另一方面,企业应建立"消费者福利"的伦理观,实现利润最大化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均衡,加强自律管理,以安全高质的产品赢得市场和消费者,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