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朵哪里人 我是“人间四月天”——陈小朵谈歌剧《林徽因》

2018-03-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对于林徽因,这位民国时期闻名遐迩的才女,文学作品和影视剧往往都把目光聚集在她的才气.美貌,与诗人徐志摩的浪漫故事,与丈夫梁思成的琴瑟

    对于林徽因,这位民国时期闻名遐迩的才女,文学作品和影视剧往往都把目光聚集在她的才气、美貌,与诗人徐志摩的浪漫故事,与丈夫梁思成的琴瑟和鸣……却很少有人关注她作为一位独立女性在事业、家庭各方面取得的平衡与成功。

在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花腔女高音歌唱家陈小朵正在筹备的这部当代歌剧《林徽因》当中,她以女性欣赏的视角,力求创作一部糅合多种艺术形式与理念的当代歌剧,力图塑造一个不一样的“林徽因”。这也是陈小朵实现歌剧演员与歌剧制作人多重身份并行的首部歌剧作品。谈及《林徽因》,无论是演唱、表演还是制作“融合”与“平衡”是她最希望展示的理念。

    4月的北京虽然早已迎来了满树花开,今年却多了一份持久的料峭春寒。或许正是这份不寻常,预示着歌剧《林徽因》将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人间四月天。

    【融合】 打破束缚,“一切皆可为我所用”

    作为歌剧演员,出演多部中外歌剧的经历为陈小朵提供了丰富的歌剧经验,此次她以制作人的身份进入到《林徽因》这部作品当中,让设计音乐风格更有指向性。从剧本筹备初期,到音乐创作,陈小朵为《林徽因》定下了“融合”的理念,即本着“品质至上”的目标,打破表现方式的条条框框,不局限于给该剧贴上一个单纯的“歌剧”、“音乐剧”或“舞台剧”标签,而是一部融合了歌剧、话剧、歌舞剧、音乐剧多重优点的剧目,她将其称为“当代歌剧”。

比如,这次音乐的设计改变了过去演员去“套”角色的常规,而是以角色终端的演员为主要设计的对象,从声线到形象都“量身订做”。陈小朵解释说,虽然每个声区都有一定的共性和共同的音域,但每个歌唱演员最漂亮的音区位置还是不一样的,这次的音乐设计就是从每个演员声音的力度、亮度在哪个音区,每个演员适合的音型、句法,如何彰显演员自身的气质这几个方面出发。

同时,整体音乐出来之后,还会根据A、B组的演员进行细微调整,力求与每个人的声线、表演最为贴近。

《林徽因》也是以创新、美感见长的田沁鑫导演执导的第一部歌剧,在形式手法上田沁鑫此次更是突破性提出“电影”歌剧理念,并非把歌剧排成电影,而是以电影式的手法,让时空平行、穿越、交叉、跳进、间离。

    在唱法上,一直在“跨界”上寻求尝试的陈小朵始终坚持着“一切皆可为我所用”、“探索中国歌剧新样式”的观念。通过十余年在各音乐领域探险般的深入积累,声名鹊起之时,又在北京大学歌剧院潜心深造三年,陈小朵自信已将美声方法到达并保持在一个专业、稳定的状态,与此同时,她希望尝试尽可能多的艺术元素、方法。

她表示,在《林徽因》这部作品中,只要是能够表现角色当下性格的任何唱法,她都不会拒绝。

譬如想要表达亲切的感觉时,她可能会使用气声演唱,如果剧情人物表现需要电声效果,她不吝将管弦乐队贴电声演奏。这部剧描绘了“中国风”人文味浓厚的民国时期故事,比如低音笛子能够很好地表现当时浓厚的文人气质,她也会建议作曲家考虑这些传统民乐器的单独使用。无论乐器、演唱方式是传统经典还是现代时尚,只要能够表现主题,都可以运用到剧中来。

    【平衡】 实现多剧种的“无缝链接”

    出演过众多歌剧同时观看过数量可观的戏剧作品后,陈小朵认为戏剧、歌剧、音乐剧、戏曲等有着很多共性,同时也各有特点,各有短板,未来的趋势必然是多种剧种的相互结合。带着“融合”观点去制作《林徽因》这部剧的陈小朵希望以一种“Balance”(平衡)来让这些剧种在该剧中实现“无缝连接”。

    她说,作为在欧洲成熟多年甚至是接近凋敝期的歌剧,因为它传到中国并生根发芽的时间还不长,目前在国内还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维基百科定义,音乐剧就是当代的歌剧,但当今的音乐剧很多时候损失了传统歌剧最动人的厚度与张力。

所以,《林徽因》在把握音乐结构上——如乐队的建制、伴奏的类型、唱法的跨度,在交响的宏伟度和纵深感等方面保持了歌剧的厚重感,同时结合戏剧的思想性,又不回避音乐剧时尚多元的表现手段。

陈小朵希望可以寻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让各自优点并存来弱化各自的缺点,在一个剧目中融合后达到效果最大化。“一个外表动人的女子内在更丰富、智慧,不是更美好的事吗?”这是她想要在《林徽因》中尝试的方向和思考的问题。

她坦言,多年来除了做一名歌剧演员之外,她不断在做各种大小试验:以西洋歌剧、原创歌剧为内容,从演绎手段、舞台手段,整体的视觉呈现上尝试与现代方法结合,观察市场、观众的反应,最终目标就是做一部她理想中的当代歌剧。《林徽因》是她在这么多戏剧概念的音乐会积累试验之后,第一个完整的戏剧作品、舞台作品。

    【角度】 对女性自我实现的致敬

    陈小朵谈到,自己身边的大部分女性都时常处于事业或家庭的纠结状态之中,这似乎是女性一直以来都无法突破的局限。然而她却在林徽因这个人物的身上看到了一种难得的平衡。世人普遍关注她在徐志摩与梁思成两位才子之间的情感抉择,而她在文学上、建筑学上的出色造诣往往被忽视。

在盛产大师的民国时代,林徽因积攒的才情使得她成为不可多得的女性大师,也是中国第一代女知识分子的代表,她独立、有思想、有抱负,家庭也美满,很多方面其实可以为现代女性所借鉴。

陈小朵此次与女性导演田沁鑫首度合作,双方都一致希望能够从这个不为人注意的角度去诠释、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林徽因——她不单是“魅力超群”的才女,或只是感情生活丰富的美女,她是多面的、立体的,是一位散发着强烈女性主义光芒和学者情怀的女性。

陈小朵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当时的知识分子最感人的一点,就是他们追求的并不是车子房子或者人前人后的显赫,而是以改良社会为己任。

当代年轻人有情怀、有追求,可能由于实力和能力不济,未敢轻言改良社会,但总能从改良自己所在的领域开始。我也是抱着这样的情怀,希望制作出一部代表青年一代歌剧人审美与思考的歌剧,引发年轻一代对女性自我实现的致敬与思考。”

    “入戏”是演员演好戏的第一步,在陈小朵的微博上曾发布过这么一句话:“演员与角色灵性世界的相逢,源自精神境界的呼应。”当古典歌剧一个个众多演员“重复”了多遍的角色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减弱,林徽因这个角色又被文学创作、影视作品过度消费甚至是误解时,陈小朵挖掘到了属于这个人物本真的特质:中国最后一代贵族世家女,中国第一代独立女性。

这是她想要饰演并传递给观众的“林徽因”,也是“不安分”的她在多年舞台积累之后给自己的又一次破茧式的尝试。

当古典歌剧的醇厚在这个春天里显得有些厚重的时候,集合了勇敢的创新与尝试的中国新歌剧《林徽因》,或许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近舞台,走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