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均益怎么了 水均益的《益往直前》为什么叫好又叫座

2017-11-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4年全国出版的名人传记里,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水均益的<益往直前>成为佼佼者.该书出版后连续10周位居开卷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在2014年度开卷非虚

2014年全国出版的名人传记里,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水均益的《益往直前》成为佼佼者。该书出版后连续10周位居开卷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在2014年度开卷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总榜里位列第七。作为该书的策划、责编,我谈谈我们是如何通过努力将这本书运作成功的。

通过调查找准定位

《益往直前》选题策划的灵感来自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广告招标会。2012年年底,我在网上看到央视领导向广告商介绍2013年度重大选题时,提到将派水均益重返伊拉克,回访伊战十年。这条信息使我想起2003年那场举国关注的“伊战逃兵”事件,许多人对从伊拉克战场撤退的央视记者水均益进行批判。

10年后重返伊拉克,他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我意识到,这会是一个很好的图书选题,便立即联系水均益。经过半年追踪,最终我们用诚意打动了他。

为做好这本书,我和编辑团队对名人传记图书市场进行了调查。我们发现,有些主持人出的书能销售一两百万册,而有的还不到10万册。差距为什么这么大?通过文本分析,我找出了原因:这是“记者型主持人”和“演播室主持人”的差别。

“演播室主持人”的经历局限于演播室内,出书所能讲述的内容,往往只是个人成长。而“记者型主持人”采访的都是大众关注的热点事件,这些新闻背后的人和事吸引大众眼球,即便读者不是这位主持人的粉丝,他也会对书的内容感兴趣。

这个发现使我明确了水均益新书的定位。他是一名“记者型主持人”,不同的是,他是一位国际记者,写作上应以战地采访和与国际政要对话的经历为主,以“国际记者看世界”的视角,帮助读者重新审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通过试读组织修改

作者完成初稿后,我们请了一些读者试读。随后,根据读者的反馈,再结合对名人传记书市场的分析,我给水均益写了份详细的修改意见,例如,删去与全书“国际记者看世界”风格不一致的《我的父亲》等章节;为了让这本“高大上”“国际范儿”的图书更接地气,我建议他回应网上那些最受关注的“央视八卦”,如水均益月薪26万元、央视离职潮等;为拉近与普通读者的距离,我建议他增加一章“央视老兵”,写老百姓熟悉的央视“名嘴”白岩松、崔永元等。

在稿件修改过程中,水均益又接到两个任务:采访来华访问的英国首相卡梅伦,以及在索契冬奥会前去俄罗斯采访普京。我立即请他把这些当下发生的时事写进书里。总之,在文本内容方面,突出他有别于其他“名嘴”的独特标签——“战地记者”和“高端访问”。许多按我的建议增加的内容,后来都成为该书吸引读者的卖点。

每位名人出书都有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但一本畅销书的诞生,却需要编辑从市场的角度,对内容写作方面给出合理化建议。给水均益写修改邮件时,我很忐忑,不知道这位“名嘴”是否会听一个小编辑的建议。我告诉他,初稿是您想表达的内容,而一本畅销书的内容,却应是“作者想表达的 读者想看到的 市场所稀缺的”三者完美结合。

通过作者主动营销

首先,用“艺术人生式”的大型首发引爆宣传。为宣传书中内容,我模仿《艺术人生》节目设计了一个“三段式”新书首发式,这个创意得到了水均益的大力支持,他请央视“名嘴”朱军和北京电视台主持人春妮共同担任首发式主持人。

请当年同去伊拉克采访的“战友”冀惠彦等人畅谈战地采访经历,请央视小伙伴白岩松和崔永元回顾激情燃烧的岁月,请演员王刚和音乐人高晓松纵论国际时事。首发式众星云集、看点十足,成为业内媒体分析“如何做新书首发”的经典案例,也一举将《益往直前》推上开卷畅销书榜。

其次,不断制造话题持续吸引关注。上市之前,《鲁豫有约》专访是预热,让水均益宣告“我要出书啦”;首发式第一轮集中发稿过后,《南方周末》的重磅专访《国际新闻民工水均益》紧接着推出,成功吸引读者眼球;随后,水均益谈中日、中俄关系的专访稿,被网媒冠以《普京拥抱我有政治目的》的标题推波助澜,又引起热议……这些热点话题,使书中的精彩内容得到有效传播。

最后,用巡回签售拉动销量。2014年,我们为水均益在武汉、南京、深圳等11个城市联系了25场签售和讲座活动,所到之处,受到当地读者热烈欢迎,直接促进了该书的热销。(作者刘碧芳 作者单位:长江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