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英演唱 钱学森夫人蒋英逝世 歌唱家蒋英资料照片生平

2018-01-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蒋英是我国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之女,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夫人,她也是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表姐.作为一名声乐教育家,蒋英50多年辛勤耕耘,曾辅导过

蒋英是我国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之女,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夫人,她也是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表姐。

作为一名声乐教育家,蒋英50多年辛勤耕耘,曾辅导过傅海静、祝爱兰等多位活跃在国际歌剧舞台上的歌唱艺术家,翻译和撰写过众多声乐发展的著作和文章,在我国声乐界被誉为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而作为一位科学家的妻子,蒋英60多年来一直默默站在钱先生背后,支持钱先生的科研工作,是我国航天科学事业发展的“幕后功臣”。

在中国科学院宿舍区一排老旧的红砖楼群中,有一座普通的小楼,这就是钱学森和中国“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蒋英夫妇的家。很多人看到蒋英年轻时的照片,觉得跟影视明星赵雅芝很像,甚至比赵雅芝还漂亮。

在蒋英93岁的人生中,音乐占据重要一席。年少的她离家万里出国十年,在西方学习音乐,终成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她与钱学森六十二载的婚姻,更被视为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晚年,她的门下桃李芬芳,个个蜚声国际乐坛…… 本期阵眼

蒋英是中国现代著名军事战略家、军事教育家蒋百里的三女儿,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和蒋英的父亲蒋百里都是前清秀才,又同是留日学生,两人回国后都在北京供职,因此两家来往甚密。

蒋百里与夫人左梅生下5个女儿,钱均夫与妻子章兰娟生下独子钱学森。钱均夫夫妇希望有个女儿,见蒋百里的三女儿蒋英长得漂亮,天真活泼,便恳求蒋百里夫妇将此女过继给他们。得到应允,钱家办了几桌酒席,奶妈和蒋英住进了钱家,蒋英改名“钱学英”。从此,钱学森和蒋英以兄妹相称,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在蒋钱两家的一次聚会中,钱学森和蒋英当着父母唱起了《燕双飞》,唱得自然、和谐,悦耳动听,4个大人都笑了。儿时的一曲《燕双飞》,竟然成为钱学森和蒋英日后结为伉俪的预言。

过了一段时间,蒋百里夫妇思念三女儿蒋英,提出带她回家,钱家应允。钱均夫直言:“你们这个老三,聪敏伶俐,将来得给我当儿媳妇。 ”蒋百里夫妇满口答应:“好啊,门当户对,我们赞成。 ”

1935年,蒋英随父亲到欧洲考察。1937年,蒋英考进柏林音乐大学声乐系,从此开始了她在欧洲学习音乐的漫长旅程。而钱学森,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对艺术也很热爱。书法、绘画、写作、小品尽显才艺。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钱学森和导师冯·卡门共同开创了举世瞩目的“卡门——钱学森公式”。从此,钱学森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相别12年后牵手

一个在美国苦攻航空机械理论,一个在欧洲畅游于声乐艺术的海洋之中,10多个年头,钱学森与蒋英彼此没有来往。然而,当蒋百里赴美国考察把蒋英在欧洲的留影拿给钱学森看时,照片上那动人的微笑和儿时就依稀可见的美丽,在钱学森的心里掀起了微澜。

1946年,蒋英结束了在欧洲长达10年的求学生涯,回到了祖国。她已是一位出色的女高音歌唱家,在兰心大剧院开了首场独唱音乐会。

1947年,钱学森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同年暑期,他第一次回到阔别12年之久的上海,农历七月初七,钱学森刻意选择的良辰吉日,他来到蒋家,走到蒋英面前恳切地说:“英妹,12年了,我们天各一方,只身在异国他乡,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我们多么需要在一起,互相提携,互相安慰! ”

随后,钱学森与蒋英在上海喜结良缘。这一年,钱学森36岁,蒋英27岁。

这年9月26日,钱学森与蒋英赴美国波士顿。他们先在坎布里奇麻省理工学院附近租了一座旧楼房。在新家的起居室里摆了一架黑色大三角钢琴。这架钢琴是钱学森送给新婚妻子的礼物。蒋英那时英语还未过关,钱学森就抽空教她,还不时用英语说一些俏皮话,逗得蒋英咯咯地笑。谁都不会想到,大科学家钱学森还烧得一手好菜。蒋英对上门拜访的朋友说:“我们家钱学森是大师傅,我只能给他打打下手。 ”钱学森则开玩笑说:“蒋英是我家的童养媳。 ”1949年暑假过后,钱学森出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技术中心主任教授,他们搬到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第一个孩子永刚出生了。次年,他们家里又添了一个小天使,名字叫永真。有了一双儿女,家里充满了欢乐。合奏音乐排除软禁烦闷

1949年中秋月圆,归心似箭的钱学森准备回国。“他万万没有想到,为归国竟历尽了千难万险,经受了长达五年多的折磨。 ”

那几年,他们全家一夕三惊,为此经常搬家。蒋英回忆说:“我们总是在身边放好三只轻便的箱子,天天准备随时获准搭机回国。可以讲,他最后是作为"美国犯人"被驱逐出境的。 ”

整整5年在美的软禁生活并没有消磨掉钱学森和蒋英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钱学森常常吹一支竹笛,蒋英弹一把吉他,两人共同演奏古典室内音乐,以排除寂寞与烦闷。科学和艺术相辅相成

1955年10月8日,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下,美国政府终于准许钱学森夫妇回国。但当钱学森和蒋英带着他们6岁的儿子永刚、5岁的女儿永真在机场最后登机时,美国政府又无理扣留、没收了钱学森在美国20多年间积累下的研究笔记。而他们的结婚“信物”——黑色三角钢琴,在蒋英的据理力争下,最终与他们一起回到了祖国。这架三角钢琴也因此成为钱学森和蒋英历经风雨、沐浴幸福的见证。

回国以后,蒋英先在中央实验歌剧院担任艺术指导,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歌剧系担任领导并任教,每当蒋英登台演出,或指挥学生毕业演出时,她总喜欢请钱学森去听、去看、去评论。钱学森也喜欢把所认识的科技人员请来欣赏,大家同乐。有时钱学森工作忙,蒋英就录制下来,放给他听。如果有好的交响乐队演奏会,蒋英也总是拉钱学森一起去听。

每当听到蒋英的歌声,钱老总能感到一种美好的赐予。于是,他自豪地对自己说:我是多么有福气啊!他甚至总想对人们高呼一声:让科学与艺术联姻吧,那将会创造奇迹!她是钱老心里的偶像 “她的歌声是美好的赐予”

科学界泰斗级人物钱学森,不知为多少人所敬仰。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钱老“人生最大的幸福”,却是“在年轻时就被蒋英的琴声与歌声所吸引,能够时时听到她的琴声,听到她华丽的女高音”,执手走过了六十二个春夏秋冬。

而蒋英呢,也总是把丈夫作为第一听者,第一评论家。过去每逢登台演唱,蒋英总要请钱学森去听,请他欣赏,请他评论。有时钱老工作忙,不能到现场,蒋英就录下音带回家,待他休息时再放给他听。这样的日子,在两人已经成为默契,一种习惯。

1991年10月1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在授予大会上,钱学森深情地提到了妻子蒋英。他说:“蒋英和我的专业相差甚远,我是干什么的大家都知道了,蒋英是干什么的?她是女高音歌唱家,而且是专门唱最深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的。正是她给我介绍了这些音乐艺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丰富了我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了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

1999年,在蒋英执教40周年举行的研讨会上,88岁的钱老写了书面发言,让女儿代为宣读,其中有这样的话:“在我对一件工作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是蒋英的歌声使我豁然开朗,得到启示……”

蒋英的弟子如今散落在海内外的各大舞台。吴雁泽作为开门弟子无处不表现出对于恩师的感激和尊敬,吴雁泽将自己与恩师的感情归纳为三种:“第一是师生情,蒋先生是我的恩师;第二是亲情,蒋先生把我们这些孩子当作她自己的孩子;第三就是友情,我们是很好的朋友。 ”

赵登营1993年师从蒋先生,10年之中赵登营并不知晓先生有严重的头疼病,他只知道每每课堂之上先生总是精神焕发,如同女神一样,那么漂亮,却并不知晓在他们转身离去的时候先生被头疼折磨的痛苦。

“没有蒋老师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祝爱兰是蒋英所带名徒中的佼佼者,她是迄今为止在国际歌剧舞台上活跃时间最长的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在和蒋先生40多年的师徒生涯中,两人的感情早就胜似母女。

在祝爱兰看来,先生是一个特别朴实低调的人,她回忆起当年学校安排自己学习苏州评弹的一个场景,“蒋老师为我联系了一个老艺人,她每次都要亲自带着我去找老人上课,我在学唱,她就在旁边听。”让祝爱兰最受触动的是,当时老师家已经配了汽车,但她从来不占公家便宜,甘愿去挤公共汽车。“看老师那么为我辛苦奔忙,我当时还是个小姑娘,能为老师做的就是自己先拼命挤上车,给老师"抢"个座位。 ”

那时国内的声乐教育条件有限,为了接受更好的训练,在蒋英的支持和帮助下,祝爱兰踏上赴美求学之路。“美国的学校是老师帮我联系的,出国的机票也是她买的,就连我在国外的监护人,也是她托了好朋友帮忙的。 ” 她是儿子眼中的榜样父母“身教”重于“言传”

钱学森的长子钱永刚同样毕业于钱学森曾就读的美国加州理工大学,成为一名计算机专家。可钱永刚说,父亲从未教他如何读书,“没人教我怎么读书、做人,一切都是观察来的。 ”“在我看来,如果读书也要问爹妈,那是一种耻辱。 ”钱永刚说父母很少刻意和他们说一些大道理,或教他们某件事情该怎么做。以致成年后,他曾有一次向母亲“抱怨”:你们怎么小时候不教我?母亲非常奇怪:大人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做。我们十几岁到国外,有谁教呀?

没有“言传”有“身教”。“父母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比如下班回来大人都在忙工作,那我们也得学习,在一边歇着总不好意思。父母亲工作认真同样会影响我们的做事习惯。他们为我们营造了这样一种环境。 ”

在钱永刚看来,要说的大道理学校老师都教了,家庭教育中,父母“身教”重于“言传”。显然,他对自己的儿子也灌输了这样一种教育理念,把儿子送进了军校。“那里的环境未必能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但至少让人懂得什么是纪律和责任,不会学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