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成功有具体战略 孙正义如此成功 但你知道他也如此恐惧吗?

2017-05-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和绝大多数国人一样,我此前对孙正义最深的认知,只是来自于他对马云的那一笔世纪投资.读完新近出版的<孙正义:通往未来之路>这本书,才了解到他在人工智能.能源等领域的大布局.这样的手笔是孙正义醉心的.他崇拜日本名将织田信长.所谓战略高度,对于织田信长而言是"兵农分离"."使用火枪"这些范式转移的玩法,对于孙正义而言,就是做那些三百年后被人铭记的事情.但我最大的感触并不来自于这些情节.在这本书铺陈的宏图画卷之下,我惊异自己读出了一种强烈的焦灼感: "

和绝大多数国人一样,我此前对孙正义最深的认知,只是来自于他对马云的那一笔世纪投资。读完新近出版的《孙正义:通往未来之路》这本书,才了解到他在人工智能、能源等领域的大布局。这样的手笔是孙正义醉心的。他崇拜日本名将织田信长。所谓战略高度,对于织田信长而言是“兵农分离”、“使用火枪”这些范式转移的玩法,对于孙正义而言,就是做那些三百年后被人铭记的事情。

但我最大的感触并不来自于这些情节。在这本书铺陈的宏图画卷之下,我惊异自己读出了一种强烈的焦灼感: “我觉得自己虚度了几十年时光”、“要是那时更努力就好了” 、“相比乔布斯, 我的梦想是不是太小了呢”、“最近少许有些进入守备状态,对于这样的自己深感羞愧”……这样的字句时不时会跳跃出来,让我停顿,疑惑。

一个19岁就定下人生50年计划,让这张写着“二十几岁创办企业、三十几岁积累千亿资金、四十几岁实现兆的规模”的梦想清单一一兑现的男人,何故时常“依然觉得自己很渺小,虚度了几十年时光”?


(孙正义、马云在阿里巴巴上市时与众人合影)

我在本书的最后部分才找到了一些答案。作者提到一个细节:孙正义的人生五十年计划是以死亡为起点倒推的。他人生中,直面身边人死亡的时刻,往往成为事业的转折点。

十五岁父亲吐了满满一脸盆血的时候,孙正义燃起斗志,决心成为企业家,毅然赴美; 二十六岁经营刚上轨道,又因为慢性肝炎被宣判只剩五年可活,当时就下定决心,如果幸存,要为这个世界贡献力量;2011年乔布斯辞世,他立即自问,软银实现一个小小的目标就足够了吗?

于是收购斯普林特,加速国际化。面对自己19岁制定的人生计划,他不是欣慰已经实现的,而是深感时间无多,大业未竟。

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里描写了一座倒计时的钟,提醒世人死亡的不可逃避,只能沿着命运逆流而上。在孙正义的耳边,这座钟的滴答声始终是一种背景音,挥之不去。


在旁人看来,他已经足够成功了,但他却觉得渺小,对自己苛责。这并非自谦或作态,而是内心对于死亡(弱小、落后、失败……)的恐惧使然。也可以说,恐惧与梦想,在孙正义的人生中本来就是一体两面。

先说恐惧。

这个词听起来不那么“正能量”,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软弱无能。殊不知,恐惧是深植于人类基因里的东西。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代表危险的某些刺激一旦进入大脑杏仁核,就会直接触发“战斗-逃离”模式。远古丛林中的人类祖先,就是借助这种模式才得以存活。

美国畅销小说作家卡伦·汤普森·沃克换在她的TED演讲《恐惧能够教会我们什么》中说,我们的恐惧让我们想到未来。人,是唯一有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想到未来的生物。人之大限的不可抗拒,就是驱动孙正义的内在恐惧,这让他不能以世俗对成功的定义为度量,必须永不停歇地与时间和命运赛跑。

再说梦想。

这大概是眼下被严重高估和滥用的词汇之一。最常见的场景是一方发问:“你的梦想是什么”,另一方祭出或悲情或励志的故事,最终,一个梦想的剧本被合谋完成,再让千万人去消费。并不是说,此处的梦想没有一点真实或真诚的成分,而是说,当梦想泛滥之时,对这个概念本身的警惕和省察或许必要。

所以,孙正义的故事更让我思考:当人们谈论梦想的时候,到底在谈论什么?毫无疑问,企业家是必须有梦的,若没有那个让自己狂热的信念,怎么可能制造“现实扭曲力场”,让追随者云集? 然而,又该如何时刻鉴定那个梦想,让它成为让你迸发的火药,而不是一个不可触及的幻象?

实话说,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我喜欢读哈佛商学院教授小约瑟夫·L.巴达拉克(Joseph L. Badaracco, Jr.)的《领导者性格》。书中对《一个推销员之死》的解读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推销员威利那走火入魔般的梦想,最终变成了缓慢发生作用的毒药,毁伤了威利的人生。


美好的梦想与毁灭性幻想之间界限到底在哪里?巴达拉克的解答是:

首先,有缺陷的梦总是需要使劲打气;

其次它是易碎的,空中楼阁越筑越高,导致你将不惜任何代价卫护它,这样的追梦过程是让人心碎的。

我并不是说孙正义的梦想像空中楼阁——毕竟,他正在成功地将楼阁越搭越高。但我觉得,孙正义的追梦过程有让人心碎的部分。这不是一种旁观者的冷眼评断,而是我突然意识到,所谓梦想,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与自己的有限性对抗。一个“成功”的梦想,就是能够在这种对抗当中保持住一种微妙的张力,维持那易碎楼阁的绝妙平衡。

从这个意义上说,孙正义是当之无愧的梦想构造师。如果阅读这本书时,你邀请我来当导游,我要重点推荐的“景点”恐怕不是孙正义那张恢弘的战略地图,而是去检视他是如何构建梦想,并在恐惧的张力下,一步步构建巨型楼阁并让它风雨不倒的。也许,你能从中发现自己的答案。

最后,引用书中的一个情节来结束我的“导游”工作。书中写到,当年孙正义辞学西渡,去美国追求理想时,班里同学为他送行。大家清唱一首送别的歌曲,The Broadside Four 乐队的《年轻人们》。那歌词像命运的预言,揭开了这位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奋斗的画卷;也像一句发问,在他建立起庞大帝国之后,仍在他的耳边回响不绝:

“你欲行之路/遥遥不见尽头/然而为何/要咬紧牙关/你还要前行么/要如此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