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秉贵的电影 [难忘的中国之声]张秉贵:王府井百货大楼的“一团火”

2017-07-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广网北京7月3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北京王府井(600859,股吧)百货大楼,这个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店的正门外有一尊老人模样

中广网北京7月3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北京王府井(600859,股吧)百货大楼,这个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店的正门外有一尊老人模样的半身雕像,他笑盈盈看着每一个要走进百货大楼的人,仿佛在说“来了您呢”这是一个售货员的雕像,全世界售货员的雕像恐怕也没有第二尊,他叫张秉贵,是王府井百货大楼糖果柜台的售货员。

张秉贵:那就拿奶质的吧,奶质还是不错的。

顾客:那拿来看看吧。

张秉贵:奶质是2.5元一斤的,这个还不错,拿半斤。要多少这个?

顾客:要半斤吧。还有什么好的?

张秉贵:还有一种带巧克力味道的,奶油糖。

顾客:那好那好,也来半斤吧。

这张笑脸也被人称之为“一团火精神”,在物资匮乏的上世纪6、70年代,各地游客到北京就算手头再不宽裕,也会到百货大楼给家里的孩子买上一包糖,一年365天糖果柜台总是排着长队,为了让顾客少排一会儿,张秉贵练就了称重一抓准,算帐一口清的绝活,不管三两二两还是半斤张师傅随手一抓放到称上保证是足金足两,一边包装嘴里的价钱也随口而出了,也是分毫不差。他的儿子说,一抓准、一口清和一团火是父亲的标签。

张秉贵的儿子:我的父亲他是总结出接“一问二连三”,接待第一个顾客,问候第二个顾客,再招呼第三个顾客,由原来的4、5分钟,现在是一分钟要接待一个顾客。

张秉贵的同事都知道,他每星期要理一次发,每天都换衬衣,每个早晨都刮胡子,为的是让自己精神的迎接顾客。和张秉贵一起站过六年柜台的同事说,在1985年以前的那些年里,很多人非要到百货大楼买糖不可就是为了看看张师傅试试他的一口清,一抓准。

同事:过去像我们货柜将近3、40种糖果,一个糖果一种价钱,我们有杂瓣糖也是将近20个品种组合在一块的,但是有的顾客不乐意要,有的顾客来了,你给我一样一两那么称,称了以后再给我搅和到一块,为了看什么?就看张师傅的一抓准,一口清。

同事称,张师傅上了柜台就像演员上了舞台张弛有度,熠熠生辉,是让人竖大拇指叫好的角,张秉贵就这么熠熠生辉的站在柜台上一直到他生病去世。张秉贵的徒弟说,张师傅这样的人就应该有座雕像纪念他。

张秉贵的徒弟:张师傅的售货他具有催人奋进的感染力,我站在柜台上体现的是什么?我售出的每一块糖都代表着咱们首都的形象,代表中国的形象,站在柜台上我就如同战士进入战斗岗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