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闾玗张居仁 张闾实:张学良最厌恶战争 张氏后人各走自己路

2017-11-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作霖.张学良的名字耳熟能详,但对于他们真实生活及张氏家族在大时代考验下存活的经过人们却很少能够了解.3月1日,张作霖的孙子.张学良六弟张学

张作霖、张学良的名字耳熟能详,但对于他们真实生活及张氏家族在大时代考验下存活的经过人们却很少能够了解。3月1日,张作霖的孙子、张学良六弟张学浚的儿子张闾实先生告诉记者,将在自己的新书《漫漫归乡路》中,讲述一些关于自己家族的真实故事。

回乡完成父亲遗愿

张闾实先生说,自己小的时候,父亲张学浚从没告诉过他就是张作霖的孙子。对于这件事,他还是2年级时从课本上了解到这段历史的,台湾的教科书记载得实在有限。在得知那段历史后,自己还是感觉刻骨铭心。

2007年,张闾实先生踏上了回乡的旅程,为何要回来?张先生很肯定地说,自己就是沈阳人啊!此外,张先生有些哽咽地回忆道,就在1981年,父亲弥留之际,口中呼唤的竟然都是儿时在沈阳的朋友和亲戚的名字,张先生知道,他当时特别想念故乡,临终前还一再表示希望两个儿子中的一个将来能够回到故乡看一看。

回到故乡之后,张闾实先生曾到锦州凌海祭拜爷爷张作霖,他说,那也是张家孙辈第一次来给爷爷扫墓。

看到爷爷的墓碑,张闾实先生非常难过,他说在回乡之前,自己听母亲讲了许多关于爷爷和大伯的故事,可当自己在一片玉米地里找到爷爷的墓碑时,当时的凄凉让他这个 40多岁的人泪流满面,爷爷曾有的过往让人感叹,可是听到的却与现实如此不同。家中曾有那么多小孩,在爷爷过世后,却没有人给他扫过墓……亲历感受真实的一面后,留下来!张先生说,只是想要让爷爷知道,他还有家人在辽宁,不是只把他一个人留在这里了。

从离开沈阳,到重回故里,80年间都有怎样的曲折艰辛?张先生说祭拜爷爷之后,自己就下定决心要亲自讲述这个故事。

在亲友的共同协助下,张先生收集到很多珍贵的老照片和史实资料,家人历经战争、逃难、隐姓埋名、困苦求生、家族离析等等在台湾生活的真实写照、近8万字的生活点滴就这样跃然纸上。

回忆大家长般的伯父

“他为人很风趣、幽默,经常给晚辈们讲笑话,自己却又一脸的严肃……”谈起大伯父张学良,张闾实先生很轻松地讲述道。随后,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张先生说,自己第一次见到张学良是在1967年春节,那是他随家人搬到台湾后的第一个春节。那一年,张先生才6岁。张学良比张先生的父亲大20多岁,那时感觉他就像一个大家长,非常和蔼可亲,经常会拿出各种好吃的东西给晚辈吃。

张先生不无遗憾地告诉记者,虽然同住在台湾,张氏家族的人并不是有很多机会看望大伯,张学良的住处四周警备森严,进门的时候要拿出证件一遍又一遍地核对后才能进去。

在张闾实先生眼中,大伯是个和平主义者,但是怎么也没想到命运却安排他这个最厌恶战争的人当了军人。或许就是因为他是张作霖的长子,要由他来继承张家的大业。

大伯在家人面前从来不提西安事变,而到了晚年,他却不止一次跟家里人表示,假如时间流转、历史再重演一遍的话,自己还会那样做。

如今张氏后人各走自己路

1928年6月4日,日军河本大作等人在中国铁路与日本控制的南满铁路交叉地皇姑屯三洞桥,用150公斤黄色炸药对张作霖所乘专列实施爆炸,张作霖不治身亡。自此,张家的后人都过上了怎样的生活呢?

张闾实说,自他爷爷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张家的后人就不再受到庇护。张学良那一辈,8个兄弟都独立地走了自己的路。

喜欢下雪天、爱吃街边的小吃、欣赏东北人的热情和直率……张先生说,自己就是很地道的沈阳人。“落地发芽”,张先生说,自己之所以成为张氏家族后人返乡定居第一人,就是告诉家人和与他有类似经历的人,故乡母亲是宽容的,她愿意接纳每一个游子。

投资、定居、写书、学习,张闾实说,从2007年第一次踏上祖国大陆的土地,他走遍全国许多地方,走得越多,就越觉得沈阳才是自己的家,因为爷爷和大伯的故事,在沈阳听到的最多,在这里,每每看到与他们有关联的那些老建筑、听到沈阳人讲述着关于他们的故事,就觉得仿佛离他们很近很近了。

如今,历经三年、漫漫归乡路,张闾实先生亲自执笔把自己家族在台湾的生存史,历经战争、逃难、隐姓埋名、困苦求生、家族离析等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还原历史、书籍出版,他说,这也是在完成整个家族的一个心愿。

本报记者 齐晓棠 摄影 王晓辉

相关新闻:张闾实简介

张作霖的孙子,张学良六弟张学浚的儿子,是张氏家族第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