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波三胞 混双新军郑波马晋刚刚上路 从陌生到熟悉经历三战

2017-10-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00年9月,悉尼奥运会,年仅21岁的高崚携手张军以"黑马"之势登上混双冠军领奖台.2000年12月,广州世界青年锦标赛,18岁的郑波与桑洋合作勇夺男双冠军,

2000年9月,悉尼奥运会,年仅21岁的高崚携手张军以“黑马”之势登上混双冠军领奖台。

2000年12月,广州世界青年锦标赛,18岁的郑波与桑洋合作勇夺男双冠军,随后进入国家一队。

同年,12岁的马晋正在家乡的某个球馆里刻苦训练,梦想着早日迈入专业队的大门。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30岁的高崚离开了国家队;26岁的郑波作为老将选择了继续征战;20岁的马晋晋升国家队一队,并且顶替高崚,成为郑波新的混双搭档,一段全新的新老组合的故事就此展开……

过去,陌生

一切相识相熟都是从陌生开始,这一点郑波和马晋也不例外。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国家队进行了队伍调整,此前一直在国家队二队训练的马晋被调至一队,这让她非常兴奋。刚进入一队,马晋还不敢去设想自己什么时候能拿到第一个超级赛冠军,只是下定决心要更加刻苦的训练,抓住每一次比赛机会,把自己水平充分发挥出来,赢得教练的信任。

2008年10月,全国锦标赛在苏州展开。进入一队不久的马晋作为山东队主力参加了这全国锦标赛,她不仅在团体赛中表现抢眼,而且还和王思韵收获了女双冠军。不过,对于马晋来说,与夺取女双冠军相比,另一件事给她的印象更加深刻。

在这次全国锦标赛期间,马晋从队友那里听到了一些有关她将与郑波配合混双的风声。有一天,队友指着正在场上不停跳杀的郑波对马晋说:“回去后,你可能要跟他配混双了。”“啊?”马晋的第一反应是诧异。“一听到要跟郑波搭档的消息,我就有点紧张了。”马晋回忆说,“这种紧张跟平时的紧张不太一样,它不是来自于比赛,而是来自于自己。毕竟‘波哥’是老队员,而且前一个搭档还是高崚。我怕自己打不好,拖了他的后脚。”

和马晋比起来,郑波听到“风声”的时间要晚得多,他笑笑说:“小孩子们的消息太灵通了!”

北京奥运会给正值当打之年的郑波留下了永久的遗憾,奥运会前他和搭档高崚的状态一直不错,还拿了很多公开赛冠军。可谁都没想到,在北京奥运会上,他们第一轮就被英国选手埃姆斯/罗布森淘汰了。

奥运会后,郑波花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调整自己的心情,但他从未想过退役的事。他很认真地算了一笔账:“我是11月的生日,2012年伦敦奥运会应该是在8月举行,所以,那时候我还不到30岁,凭我的能力和身体素质,我觉得我打到30岁应该没什么问题!”

对郑波来说,坚持到伦敦奥运会是他给自己设定的目标,但在高崚离开之后,他也面临着一些困惑,他时常在想:自己究竟能和谁配合混双?能否再达到与高崚合作时的水平?能否取得理想的成绩?对于新上来的这些小队员,他几乎都不认识,更谈不上了解。

2008年11月,中国公开赛在上海举行,赛前,郑波得知自己将和马晋配合混双,他马上在脑海里反复搜索起未来搭档的模样,“马晋是谁?长什么样?”但是,想了很久,他仍然无法把马晋这个名字和形象对上号。

中国公开赛开始前,郑波和马晋在一起仅合练了两三次。郑波对马晋的印象是:这小女孩儿性格外向,球风很硬,反应也很快,可有个毛病,打球时总是精神不集中,爱东张西望。而马晋眼中的“波哥”是水平高、经验老到的高手,训练时常常给自己讲球,帮自己补位,可有时候在场上会着急,急了就用大喊来发泄情绪。

一个26岁,一个20岁;一个是混双组里最有经验的老将,一个是初出茅庐缺乏自信的小姑娘;一个打球时偶尔会忍不住发脾气,一个在场上容易走神,爱东张西望……就这样,两个人走在了一起,开始了新奥运周期的新征程。

从上海到巴塞尔,磨合

2008年末的中国公开赛和中国香港公开赛是教练组对郑波和马晋的考验期。教练对马晋的关注是:面对强劲的对手,她能不能稳定地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对郑波的考验则是:他能否胜任新角色,带好小队员。

中国公开赛是马晋参加的第一个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赛前,马晋一看对阵表,满眼都是陌生的名字,心里一下子没了底。她指着第一轮的对手、泰国的苏凯特/萨拉莉,问郑波:“他们厉害吗?”“厉害!网前很强,你要注意!”“啊?!”马晋嘴上不说,心里却开始犯起了嘀咕:“那要怎么打啊……”

其实,在国家队二队训练时,教练也会安排队员看主要对手的比赛录像,但当时马晋觉得跟那些国外高手比赛是非常遥远的事,根本没有想到一切会来得这样快。就在马晋为上场后先迈哪只脚后迈哪只脚犯难的时候,郑波想的却是:怎样才能让同伴更放松地发挥,怎样帮她补位。“那时候她刚上一队,我不会对她要求太高。我就跟她讲,你尽力发挥,该怎么打就怎么打,很简单。”郑波回忆说。

在中国公开赛和中国香港公开赛上,新搭档郑波/马晋都正常发挥了水平,均打进了四强。中国公开赛半决赛,他们输给了队友徐晨/赵云蕾;香港公开赛,他们败在了老将张亚雯/谢中博的拍下;两站超级赛,他们没有输给任何一对国外选手。

经过这两站比赛的磨练,马晋渐渐适应了高水平的对决,遇到世界排名前几位的高手也不慌乱了,而郑波的心态也不错,他慢慢恢复到了奥运会前的水平。他们顺利通过了比赛的考验,进入了稳定的搭档阶段,于是便有了牛年新春的三站好戏。

马晋和郑波都说,2009年的德国、全英和瑞士三站公开赛,他们发挥得都还不错,但是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的却是三个完全不同的结果:德国正常,全英失常,瑞士登顶。

有了中国公开赛和香港公开赛的积淀,心气正旺的马晋开始想夺冠军了。确实,没有一个运动员不想拿冠军,可是心急往往吃不到热豆腐。顺利进入德国公开赛决赛后,他们再次败在了队友徐晨/赵云蕾的拍下。因为起点低,马晋并没有感到失落,她鼓励自己说:“不管怎么样,我还没有输过国外选手。接下来的全英我要好好表现。”

但是,随后的全英公开赛,郑波和马晋的表现让所有关心他们的人失望了。半决赛输给韩国第二混双高成贤/河贞恩并不是问题,跑位、补位还不够默契也不是问题,输球和磨合是每一对选手都要经历的过程,问题是两人之间出现了矛盾和隔阂。

四分之一决赛对阵李龙大和李孝贞,郑波和马晋打得非常艰苦。在场上,两个人的战术思想总是不能统一,配合也就不可能统一,抢球、跑位出错的问题频频出现。再加上马晋的经验不足,一些球处理得不太合理,郑波开始着急了。

马晋说:“可能是前几站打得太顺,我们都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心理问题。沟通不畅,战术思想不统一是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场比赛,郑波和马晋以2比1战胜了对手,在场上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因为胜利暂时被他们忘记了。

但是,问题毕竟已经出现,如果不及时解决,最终还会在比赛中爆发。半决赛,郑波和马晋之间的矛盾像火山一样喷发了出来,而导火索还是马晋的经验不足,处理球不合理。眼看比分渐渐落后,郑波急了,虽然他没有在场上指责同伴,但他的情绪已经有点失控,已无法冷静合理地处理每一个来球。

看到郑波着急了,马晋也紧张起来,心想:是我又做错了吗?我要注意啊!越想越紧张,越紧张,手就越硬,出球的质量也就越来越差,输球也就在所难免了。

下场后,马晋觉得自己有点委屈:“我打得也不是非常差,已经尽力了,而且落后的时候我也在想办法,只是我的经验有限。”赛后,队友们拉马晋去附近的中餐馆吃火锅,边吃还边逗她开心,绝口不提比赛的事。但马晋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这是她进入一队后遇到的第一个挫折。

此时,郑波的心里也不好受,他没有出外放松,什么东西也没有吃。下场后,陈兴东教练单独找他谈了话,“在落后的时候不要总是埋怨同伴”这句话一直在他的脑中回荡。回想和马晋从上海一直拼杀到现在,郑波有些后悔自己在场上的表现,他开始检讨自己:“她还小,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大赛,难免会发生一些问题。

但是我却太急了,对她的要求过于高。她不是高崚,她需要时间。是我的想法出现了错误。”

事实证明,在成长的道路上交一些学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火山喷发后留下的是肥沃的土壤。同样道理,在全英之后的瑞士,郑波和马晋终于收获了他们的第一个超级赛冠军。

瑞士公开赛,郑波和马晋开始得并不顺利。带着小队员打球,郑波要耗费比往常多很多的心力和体力,再加上连续三站高强度的比赛,疲劳使他运动性血尿的老毛病又犯了。

比赛打得依然艰难,从第一轮开始,丹麦的卡米拉/雷伯恩、泰国的苏凯特/萨拉莉,印尼的诺瓦/纳西尔以及韩国的李龙大/李孝贞,郑波和马晋碰到的都是当今世界羽坛的顶尖组合,每一场他们都遇到了很多困难。但这一次,他们谁都没有放弃。

马晋知道郑波很累,开始学着帮同伴分担一些球,还主动得了好几分。在比分胶着的时候,郑波也没有再抱怨,而是一分一分地顶了下来。在决赛中,当他们以2比0战胜奥运会混双冠军李龙大/李孝贞摘得金牌后,他们居然没有设计任何庆祝动作。马晋微笑着和对手握手,心想,真没想到这次能拿冠军;而郑波仍旧是一脸的严肃,他实在是太累了。

郑波的运动性血尿回国后两星期才恢复正常,对于这次在瑞士夺冠,他觉得多少有点佩服自己:“在那样被动的情况下,我没有放弃,拼下来了,也拿冠军了,这对我是一个启示。那次之后,教练对我有一些新的认识,我也发现自己能做得更好!”而马晋则感觉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了,她解释说:“对自己的要求高了,压力就会大。”

从上海到巴塞尔,郑波和马晋一共经历了五站比赛。郑波对马晋的评价是:进步非常明显,而最大的进步就是自信心的增强,有了自信就有了一切;而马晋也发现“波哥”慢慢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她从“波哥”身上学到了太多的比赛经验。

未来,默契

私下里,郑波和马晋经常在一起聊天、吃饭,他们之间的话题总是离不开羽毛球。

在心里,郑波总是不自觉地会拿马晋跟高崚相比,“她们的最大差别就是一个成熟一个不成熟。有些不规律的球,高崚就会很好地处理过去,但马晋就只能挡一下而已。”同样,马晋也总是将郑波和曾经配合过的搭档沈烨、陶嘉明比较,“因为他们比我只是大一两岁,所以我们之间什么都可以说。但是郑波大我太多,我是个新队员,在场上有想法的时候也不知道怎样跟他建议,而且我也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到底对不对。”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郑波和马晋之间的理解更多了,默契也更多了。现在,郑波一旦发现马晋在上场东张西望、精神不集中,也不再生气,“这是她的习惯,短时间内恐怕很难改正,我只能去提醒她。她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提高,我只能适应她,不能让她适应我。

”而马晋也开始学着在场上主动与郑波沟通了,“教练跟我说,我要像于洋她们那样在场上多说一些,不能总像小女孩。为了我们能打得更好,陈指导希望我主动一点,这也包括平时主动跟‘波哥’探讨一些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

郑波和马晋,这对全新的混双组合已经拥有了一个相当不错的开始。但是,随着对手对他们的熟悉,他们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对此,他们都有清醒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他们深知,他们才刚刚上路,未来既充满希望,更充满挑战,要将美好的梦想化为现实,他们还需要付出更多,他们准备好了!(文/黄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