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华医生 青绿浓淡绘人生 ——记山水画家张金华

2018-04-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12月28日下午3时,"大美河山"山水画展在临清市张彦青艺术馆开展,画展展出了顾大明.赵忠仁.张金华三位当代山水画家的作品.顾大明.赵忠仁是当代山水画的

    12月28日下午3时,"大美河山"山水画展在临清市张彦青艺术馆开展,画展展出了顾大明、赵忠仁、张金华三位当代山水画家的作品。顾大明、赵忠仁是当代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业内早已耳熟能详,而没有进行过系统专业学习的临清市本土画家张金华,是三位画家之中最特殊的一位,扎实的写生功力和清新的画风让人眼前一亮。在画展间隙,记者采访了张金华,探寻这位年逾六旬画家的写意山水世界。

醉情山水 师造化之境           

    与张金华对话从这次画展开始。张金华说,他经常出去参加各种书画活动,期间认识了顾大明和赵忠仁两位知名山水画家,并向二人发出邀请,在临清举办三人联展。他说,这次联展,最主要的目的是让临清画家开眼界,两位画家风格略有不同,各有千秋,是本地画家学习的绝佳机会。

作为中国青绿山水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青绿山水画派的领军人物,画家顾大明较少受传统文化的约束和规范,通过色彩和强有力的形式感,强调中西文化的融合性,在其作品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著名画家赵忠仁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的作品强调整体浑然的气势与韵致,白山黑水对比强烈、笔法沉凝苍润,运墨浑厚有力,构思巧妙,气韵生动。

    今年61岁的张金华,他的作品也属于山水。山水画始于唐,在宋元形成了一个发展高峰,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山水画家,画法不断推陈出新,使山水画这一传统题材得到长足发展。青绿山水是山水画的一个门类,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大青绿山水长于灿烂明艳,小青绿山水妙在温蕴俊秀。

像顾大明的作品,在抽象与具象的整合中将意象充斥其中,看似挥洒的笔墨和色块无形中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那种自由之态,张扬又含蓄地将矛盾同置一体,给人带来既丰富又独特的视觉联想,时时给人一种苍茫之境,又不乏烟岚之气,传达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张金华从小对于书画十分喜好,但从来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在青少年时期就自己从书本上学一些书法、绘画的基础知识,一点一滴的摸索、积累。1976年参加工作,做专业美工,他的特长算是有了用武之地。

虽然那时候是一种实用美术,但却让他就有机会利用工作之便,到全国各地走一走,看画展,看祖国的名山大川。到中年时期,他又专注于对书法的研修,特别是中国古文字的源流、变迁,对甲骨文、金文等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研习。在这期间,他的山水画的创作并没有完全中断,但主要的兴趣全放在了中国文字上。之后,他又把重点转移到山水画创作上。

    绘画艺术,重在创新,画家眼界要高,要师法自然,学习古人,必须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闭门造车式的创作很难有所建树。所以,只要有时间,张金华就认真研学近现代山水画大师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

艺术来源于生活,绘画更是如此,张金华非常看重写生,师造化,多写生。他认为没有深厚的现实生活根基,不可能创作出有生命力的作品,有时还会在作品中出一些低级错误。有一次,他在看画展时,发现一幅描绘长江三峡的山水画中有一艘船挂着满帆,感觉很不妥。

因为长江三峡由于特殊的地理形势,一般的船是不会挂满帆,这说明这个画家缺少对生活细致的观察,才会导致这样的败笔。所以,写生是画家提升表现手段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式。

画家必须深入到生活中,去感悟,去领悟,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有生活气息,才有内涵。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画家,齐鲁大地一山一水一圣人让他引以自豪,作为山东儿女,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去表现五岳之尊泰山和母亲河黄河,去表现山东的地域文化。

    除此之外,他还把眼光聚焦在临清,在身边寻找创作素材。张金华说,围绕全国的大江大河,古人今人已经创作出了许多名品佳作,而临清虽然没有高山峻岭,不能创作出交响乐,但可以画田园风光,以轻音乐的形式表现家乡的美丽。

因此,近几年来,他的作品中出现的更多的是表现临清的田园小品。在这次画展中,张金华就特地展出了一幅在临清黄河地质公园创作的作品《夏夜雨后好捕蝉》,表现的是夏天雨后的农村,孩子们去捉知了,生活气息浓厚,很有情趣,让人感觉十分亲切。临清黄河地质公园有很多数百年的古树,苍劲挺拔,形态各异,张金华经常去那里和朋友们一起去写生创作。

期待春天 入自由王国

    2006年,张金华开始担任临清市美术协会主席。他心底有一个梦想,一直想把临清的创作水平推向一个更高层次,让临清的画家能走出临清,走向全国。作为运河文化名城,运河文明是与黄河文明在此交融,为临清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在底蕴如此深厚的文化土壤中,临清京剧早已唱响全国,临清的青年书法家在圈内也声名鹊起,而在绘画方面,却尚难有在全国知名的画家。因此,张金华始终感觉身上有沉甸甸的责任。

   "请进来"是张金华走出的第一步。张金华说,平时搞创作基本上就是本地的这些画家,每个人的思路、观点和风格大家都熟悉,缺少新鲜感,时间一长就很难再碰出火花,必须引入新鲜元素去激活。

他们把国内知名的画家请到临清,办画展,搞讲座,让当地的画家开阔眼界,了解当代绘画艺术的流行趋势和发展状态,从名家的作品中吸取营养,寻找存在的差距。通过这次三人联展,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对临清的画家来说,是鞭策和鼓励,让大家有所触动和感悟,激发创作灵感。

有时,他还把外地专家请进来授课,和大家一起研讨,专家会谈一些当前中国画的走势和发展,画家应当从哪个方向去努力,会给大家一个新的观念冲击,换一个思考的角度。

    在这次画展上,张金华的两幅钢笔写生作品引起了专家和观众的兴趣。张金华说,钢笔写生是西方的舶来品,多年来,他也一直坚持用钢笔写生,其写生作品受到安徽著名水彩画家柳新生的好评。张金华自称画得比较杂,有重彩,有泼彩、泼墨,有水彩,表现的技法比较多,各种技术他都想尝试一下。

    写生对于绘画来讲,既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课,同时也是提升绘画技艺的重要手段。所以,张金华这几年千方百计组织画家出去写生。

    此外,他还经常组织本地画家搞艺术沙龙,每个人把各自的作品拿出来,让大家一起品评,"不怕红脸,不怕下不来台,只挑毛病不叫好"。这样不断做下去,原来不足的地方得到了改正,绘画水平自然提升。

    张金华担当美协主席以来,有不少创新之举,出画刊即是其一。张金华介绍,他们不定期出版画刊《临清美术》,一是介绍本地有成绩的书画家和好的书画作品,向外界宣传。二是展现近现代史上那些鲜为人知的临清籍的大画家、大书法家的生平事迹和作品。

刊物出来之后,获得了大家的好评。     用正能量带动整个团队前进,这是张金华一直坚持的原则。2008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后,因为无法到灾区去帮助灾民,张金华就打算搞一次义卖,把所得收入捐到灾区,以表达画家们的心意。

最后,十几位画家拿出了自己的作品,用大卡车拉到市中心进行义卖。他们在作品旁边写了说明,在底价基础上,不管出多少钱,都可以买走任何一幅作品。张金华说,因为是第一次搞这样的活动,心里没底,所以在义卖那天,画家们都没有人敢去现场,委托义工协会的义工们进行操作。最后,十几幅作品很快全被买走。

    2009年,他们又搞过一次义卖。张金华听说临清市聋哑学校的条件较差,就想利用自己所长,帮一帮这些残疾学生,改善一下他们学习和生活条件。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美协的画家们时,大家都非常支持,纷纷献出了自己的佳作,十几位画家共贡献了40多幅作品,然后张金华全部进行了精装细裱。

张金华说,让他十分感动的是,他没想到临清人民这么热情,当群众知道是为了给聋哑学校搞义卖时,都争先恐后地购买画家的作品,几十幅作品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内全部被抢光。之后,他们把义卖得来的4万元的善款交给了聋哑学校。学校的师生专门搞一个隆重的欢迎仪式,孩子竖起大姆指,以特有的方式向画家们表示感谢。

    这两次义卖活动,让很多画家有了深深的触动,艺术离不开生活,艺术家更应该融入社会,回报社会,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能为社会做点事,我感到心里很踏实。"当谈这些年来的感受,张金华总是这样感慨。张金华自己有一个公司,6年来,为了临清美术事业,他一直在无怨无悔地付出,用尽全力支持推动临清的绘画艺术向前发展。

2014年,张金华准备组织画家们进行一次重要的集中创作活动,希望能从中选出一批好作品,向国展发起冲击。他希望临清的画家在面对真自然时,都能游刃有余地去表现,进入一个自由王国,那样临清绘画的春天就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