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回族 民族十问:由李贽和蒲松龄是回族人想到的

2018-03-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民族是什么?常令我泪流满面,又令我困惑不解.    除了汉族之外,这些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特殊人群,生活在汉族的汪洋大海中,活得是否舒服?过得是否自在?

    民族是什么?常令我泪流满面,又令我困惑不解。

    除了汉族之外,这些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特殊人群,生活在汉族的汪洋大海中,活得是否舒服?过得是否自在?还有多少民族在强烈地认知着自己的民族,还有多少烙印没有被汉文化的海浪所冲刷干净?

    问一:是否可以通过一个人的相貌推测一个人的民族?

    问二:是否一个人是这个民族的成员,就一定有这个民族的鲜明特征?

    问三:为什么本来一个人的民族属性本应该是确信无疑的事儿,在中国的有些名人那里却变得扑朔迷离?是 否一些名人不愿意公布自己少数民族的身份?

    问四: 为什么李贽是回族人确信无疑,为什么郑和是回族,海瑞是回族确信无疑,而蒲松龄为回族人就疑问重重?汉族中多一个蒲松龄,回族中少一个蒲松龄究竟有多大关系?为什么一些学者在道听途说之后,都怀着一些不太光明正大的目的去毁坏一个事实呢?一个毫无回族明显文化特征的回族名人,对于回族的意义又究竟有多大呢?

    问五:时代演进到今天,依然有很多名人,除了自己的姓名必须暴露自己是少数民族(如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之外,一些民族已经从姓名上无法区分自己的民族,如回族(蔡国庆、蔡明)、满族(启功、金铁霖)、朝鲜族(崔健、金海心)、苗族(沈从文、宋祖英),这些人很少在公众场合亮明自己的少数民族身份,其中宋祖英可能表现得强烈一点。

是什么导致了他们今天的样子?他们的形象受到他们的民族喜欢和爱戴么?

    问六:少数民族为这个国家贡献了什么?又从这个国家得到了什么?为什么有的民族从未出现在过这个国家的媒体上?

    问七:为什么当一个少数民族拿出自己的身份证亮于一个汉族面前,总是有一种弱势群体的感觉?为什么当长长的人名单里列出大家的民族之后,少数民族那么易于辨认,而真得把这个人叫到跟前,却觉得他普普通通?

    问八:多少个民族没有在国家意义上渡过过自己民族的节日,多少民族被迫一起过着本不属于他们习俗传统的春节以及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有多少个民族根本没有过春节的习俗,大家知道么?

    问九:有多少民族敢于在大街上穿上自己民族的服装而不被另眼相看?有多少汉族人钟情于少数民族的舞蹈,却好不了解他们的习俗,钟情于他们的饮食,却未有平等之对话?走到五十六根民族柱跟前,每个民族的人都想在自己的民族柱前留张影,汉族柱下不够站,有的柱下可能空无一人。

    问十:民族是个严肃的可敬的词汇,她有着母亲般的慈爱,她是我们的根脉和血液,她是造化和奇迹,不然我们真得相同了,也便不会有地区和国家了。大家真得希望世界只有一个国家,人们只属于一个民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