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墓在什么地方

2017-06-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伍子胥墓在什么地方伍子胥,名员,字子胥,生于楚国椒邑,今湖北襄阳市付家寨,死于现在的江苏吴县,是春秋时期的吴国属地.有关伍子胥的墓葬所在,现在这两个地方都有,也

伍子胥墓在什么地方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生于楚国椒邑,今湖北襄阳市付家寨,死于现在的江苏吴县,是春秋时期的吴国属地。有关伍子胥的墓葬所在,现在这两个地方都有,也都出土过相应的文物。

伍子胥家乡墓

《史记》记载,伍子胥在被吴王杀死之后,曾让下人将其的眼珠挖下,放于吴国的都城之下,他要亲眼看着吴国灭亡。得到消息的吴王夫差非常的生气,他命人将伍子胥的尸体丢入钱塘江中喂鱼,但由于伍子胥平日在民众的心中是一个忠臣的形象,所以执行此任务的士兵没有真正的将他的尸体扔入江中,反而将他给了伍子胥的同乡。

伍子胥的同乡将他的尸体偷偷地运回故乡之后,由于当时他的家乡还在楚国的统治之下,乡民们为了不让我伍子胥的墓被盗,一共修建了100座坟墓,其中99座是假的,出殡时100口棺材齐出,所有人都不知道哪座是真坟。传说毕竟是传说,真实性没有多大,试想如果楚平王的后代知道伍子胥的坟墓在自己的境内,肯定会发动所有的力量掘开它的,就算是有99座假坟,那又如何。所以,伍子胥被同乡偷偷安葬的,墓碑后世所立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伍子胥的第二处墓葬是在江苏吴县的胥口镇,这也是传说伍子胥被吴王抛尸的地方。相传,伍子胥的尸体被吴王夫差抛入钱塘江中的是五月初五,旁边的百姓为了防止他的尸体被鱼吃掉,向江中投去食物,所以后世很多人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并不是屈原。后来,伍子胥的尸体被百姓打捞上来,就近安葬在了旁边的一座山中,现在这座坟墓的墓碑,坟茔都还保存的很完整。

最好的说法是,这两个墓有一个是衣冠冢,或者两个都是衣冠冢,伍子胥的尸体已经被钱塘江所吞噬。

伍子胥一夜白头是什么原因

伍子胥和楚平王的太子一起逃楚国之后,由于楚王的大规模搜捕,使得他不得不东躲西藏,好不容易逃到楚国的边境昭关边。

伍子胥雕像

出了昭关就是一条直通吴国的大河,但是昭关的镇守者是楚国著名大将,而且由于是边境重关,戒备非常的森严。伍子胥只好和太子躲进旁边的山林之内,恰巧碰到了传说中的扁鹊的弟子东皋公。

东皋公认出了被通缉的伍子胥,但是他非常同情伍子胥的遭遇,不但没有向官府举报,还非常热情的招待伍子胥他们,东皋公还向伍子胥保证会帮助他们通过昭关的。

可是,一连七天过去了,东皋公丝毫不提过关的事情,伍子胥心中非常的焦急,急切的问东皋公说:“父兄大仇不能得报,我被困在此地实在是度日如年,您想到了什么妙计来帮我?”。东皋公回答说:“办法我已经有了,现在就差一个重要的人物了,他马上就来了,你安心等待即可”。

伍子胥听到此话,不知道该不该相信东皋公,毕竟他们之间没有任何交情,他也不是太了解东皋公这个人。晚上就寝的时候,伍子胥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他在纠结着到底该怎样做。如果自己离开东皋公,独自一人想办法出关,这和送死没区别,如果在这边继续等的话,又不知道还要等多久,心中焦急万分的伍子胥一夜未睡。

第二天早上,东皋公看到伍子胥,非常的惊讶的说:“你怎么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伍子胥拿过铜镜一看,发现自己的头发已经雪白如雪,而旁边的东皋公却拍手称好,连声说“这是上天的安排啊!”

原来,东皋公找到一个和伍子胥长的非常相像的朋友,准备让他装扮伍子胥,然后让伍子胥和太子装做那个人的仆人,当官兵捉拿他的朋友的时候,白发的伍子胥和太子可以乘机出关。事后,士兵发现抓错人了,也不会想到伍子胥已经逃出关外去了。

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的,伍子胥逃出了昭关,最后来到了吴国,帮助吴王破灭大楚,得报父兄之仇。

京剧伍子胥主要有哪些情节

京剧《伍子胥》是一部传统戏曲栏目,它的主要唱法是以老生为主。《伍子胥》是在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司马迁所著的《史记》的基础之上,再根据著名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创作而成。全剧主要讲的是伍子胥从出逃楚国到被吴王阖闾重用的过程,共分为七折。

京剧《伍子胥》剧照

伍奢由于进谏楚平王被杀,从而连累楚平王的太子和自己的两个儿子都要被处死,万幸的是聪明的伍子胥逃出了都城士兵的逮捕。昼伏夜行的伍子胥来到楚国的最后一个关卡昭关,面对着防卫森严的关卡,伍子胥只得无奈躲进深山,后来得到扁鹊徒弟东皋公的帮忙,成功逃出昭关。

来到吴国的伍子胥苦于没有人引荐,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面对着生活的艰辛,他不得不当街卖艺,在卖艺的过程中,他结识了专诸,两人结拜为兄弟。后来,吴国的公子姬光看中了他,被姬光收为门客。

姬光本来是王位的继承人选,但是后来自己的位置被姬僚夺过去了,姬光一直想将属于自己的东西夺回来。他听闻伍子胥有才华,于是向他询问计策。伍子胥向姬光推举了专诸做刺客,后来姬光又收集了一把削铁如泥的短剑,在一次宴会上,专诸化妆成一个厨师,借献鱼之机,拔出藏于鱼腹中的宝剑,刺死了姬僚,姬光得以即位,就是后来的吴王阖闾。

《伍子胥》曾是有着“京剧鼻祖”之称的程长庚代表剧目,后来经过几次起伏,渐渐被人所遗忘,最后被杨宝森成功改编,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伍子胥和孙武谁的知名度高

提到孙武,很多人都会想到《孙子兵法》和武圣,比起孙武来说,伍子胥就要低调了好多,其实他也写了一部很著名的兵书叫做《伍子胥》,只不过现在已经绝迹。

伍子胥和孙武

孙武,《孙子兵法》的作者,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齐国人,后来到吴国,向阖闾进献自己所著的《兵法十三经》,受到吴王重用,最后率领吴国大军和伍子胥一起攻入楚国国都。孙武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就是他晚年所整理的《孙子兵法》,这部兵书流传到现在,被翻译成十几国语言,还被现在很多国家奉为军事经典,也被很多军事研究机构参考研究。

伍子胥和孙武是同时代的同国家的成就差不多的人物,但是为什么后世孙武的知名度要比伍子胥高这么多?

一是因为后世历史对于伍子胥的偏见较大,由于伍子胥鞭尸楚平王的举动,在当时被很多文人不能接受。所以后世史书著作者对于他很难做到公正的评判,再者他最后是被吴王夫差以叛国罪处死的,那么在吴国的史书之上,肯定会尽量地丑化他,才能让当时的吴王开心。

二是孙武最后是自然死亡,他在帮助吴国取得大胜之后,就辞官归隐了,开始安心的整理自己这一生的所学,这才给后世留下了一部经典的兵法著作。反观伍子胥,开军事取得巨大成就之后,开始进军政治,做了夫差的辅政大臣。但是长期混迹军旅的他,不太了解真正的为官之道,不能很好地“左右逢源”,这才导致后来的下场凄惨。

其实,伍子胥和孙武到底谁更厉害,我们就要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比较。在生存之道上,孙武比伍子胥要厉害的太多,这从两人的结局下场就能看出。但是要说军事政治成就,孙武比起伍子胥就要略输一筹,《孙子兵法》里的很多理论的修改和完善,都是孙武和伍子胥共同指挥军队时所做的。

伍子胥救幼主的事迹

伍子胥救主是一个历史小故事,讲的是伍子胥冒死救幼主的故事,这里的幼主是楚平王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后世又将他称为白公胜,据传为白姓始祖。

白公胜画像

楚国太子建被平王下令处死之前,得到当时边城司马的帮助,逃出了楚国,后来又和一同逃出楚国的伍子胥相遇,太子建和伍子胥一路躲过楚平王的追杀,来到了郑国。郑国是太子建生母的故国,所以,郑国国君收留太子建在自己的国家之中生活。

生活在郑国的太子建一心想要报仇,他开始打起了郑国的主意,太子建在郑国广收门客,结交郑国的一些大臣。太子建想暗中杀死郑国的国君,然后自己掌控郑国的大权,最后再率领郑国大军杀回楚国,为自己报仇。但是,想法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太子建的反叛计划还没有实施就被郑国君王知道了,郑国马上开始围剿太子建,太子建被杀害。

伍子胥带着他太子建唯一的儿子公子胜和公子胜的生母马氏逃到一座寺庙内,被郑国士兵重重包围。伍子胥对马氏说:“以我的能力只能保护幼主公子胜一人突围出去,不能带你一起走了,如果我带着两人的话看,可能都会死。为了确保幼主能够活命,只能牺牲你了”。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马氏当然不肯自己去死,她试图说服伍子胥带着自己一起突围出去,但是不管她运用什么方法,伍子胥就是不肯带她一起走。无奈,马氏只得投井自尽,最终,伍子胥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的包围圈,来到了吴国。

来到吴国的公子胜改名叫白公胜,后来楚国令尹子西将白公胜召回楚国担任大夫。

有关谋略家伍子胥的故事

有关伍子胥的故事,现在广为流传的有三个,分别为伍子胥一夜白头、伍子胥与渔夫和伍子胥与洗衣女。

伍子胥铜像

伍子胥一夜白头,讲的是伍子胥过楚昭关之时,住在东皋公的家中,东皋公答应帮助伍子胥过关。但是,伍子胥苦等好几天之后,没有任何消息,着急的他一夜未眠,醒来后发现自己的头发在一夜之间变得雪白如雪。后来,伍子胥靠着这一头白发,混出了昭关。

伍子胥与渔夫的故事,讲的是伍子胥在过河的时候,被一名渔夫所搭救,来到对岸之后,渔夫看到伍子胥饥肠辘辘的样子于心不忍。渔夫让伍子胥呆在岸边的大树之下,他回去给伍子胥准备饭食。等了渔夫好久的伍子胥开始怀疑渔夫是不是骗自己的,他怕渔夫引来官兵,于是藏进了旁边的芦苇丛中。

过了一会儿,渔夫端着丰盛的饭食来到树下,发现伍子胥不在,他就站在树下呼唤伍子胥,喊了好久,伍子胥才从芦苇丛中出来。吃饱了的伍子胥解下自己的价值百金的佩剑,要送给渔夫,渔夫拒绝了,他说:“楚王的赏金比你这把宝剑值钱了不知道多少倍,我要是贪念财富就不会救你了”。伍子胥听后,感到非常的惭愧,向渔夫道谢之后,他又叮嘱渔夫不要将自己的行踪泄露出去。渔夫为了让他放心,划着自己的小渔船,自沉江底而亡。

伍子胥与洗衣女的故事,讲的是伍子胥逃难到一个山间的一个小水潭旁边,看到潭边洗衣女子的身边有一个饭盒,饥饿难耐的他向洗衣女乞食。洗衣女将自己的饭食送给了他吃,吃完后伍子胥对她说:“你放心,等我发迹之后,会以千金报你的一饭之恩的,但是请你不要将我的行踪泄露出去”。洗衣女对她说:“既然你怀疑我的品行,我就以死明志吧”。最后,洗衣女抱着一块大石跳入潭中淹死了。伍子胥后来在吴国当上大官后,曾携千金在山边的村落中寻找洗衣女的家人,但都没有找到,伍子胥就将千金扔到洗衣女自尽的那个水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