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图片 赏析屈原的九歌

2017-12-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屈原人物形象的图片屈原作为一个成功的文学家,失败的政治家存在于历史洪流之中.一提到屈原,人们眼前浮现的多是一个眉头紧锁,满脸忧容的没落知识分子形象.如下面这幅图

屈原人物形象的图片

屈原作为一个成功的文学家,失败的政治家存在于历史洪流之中。一提到屈原,人们眼前浮现的多是一个眉头紧锁,满脸忧容的没落知识分子形象。如下面这幅图,他站在山巅,若有所思。那郁郁不得志的眼睛所望之处,处处是楚国的锦绣河山,可这河山还能锦绣多久?风掠起他的衣裳,吹动他的发丝,却吹不散他的愁思。

屈原图片

屈原的文学造诣确实很深,他的爱国情怀也的确很高,可这满腹才华却不能让他在官场游刃有余,这世间之事总是这般遗憾。

众所周知,屈原投江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为了不让鱼儿蚕食屈原的身体而将粽子剥去外皮投入江中。其实,这与屈原的一件事有关。屈原好食糯米,有一次厨房为他做了粽子,他不知是何物,便连带苇叶皮一起吃进了肚子,吃完他意犹未尽,对仆人说到,此物甚是美味,下次可替换成稍微柔软的外皮。后来人们知道了屈原这件事情,所以在他投江自尽后,为了缅怀他,人们将煮熟剥去外皮的粽子扔到江里,希望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另一个空间里也可以享受到美食。

从中不难看出,屈原虽然在庙堂之上不能得志,在民间还是威望极高,世人对他有着毫不掩饰的推崇与钦佩。一枚小小的粽子包含了人们无尽的哀思。可以这样说,屈原用他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大众。

赏析屈原的九歌

九歌是优秀诗人屈原的一首经典诗歌,这首诗想象力肆意狂放,用词华彩瑰丽,读起来朗朗上口,荡气回肠,是战国时期诗歌的典型代表作。

九歌舞台照

屈原和李白堪称是我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双绝,和李白的豪放洒脱不同,屈原的诗歌里有时会多一些悲怆,多一些怜悯,多一些优柔的情思。

——九歌就是这样。诗歌讲述了一位多情惆怅的女鬼在山之巅默默等待的故事。女鬼穿着漂亮精致的衣裳,上面点缀着朵朵鲜花,山间的微风吹来,衣袖飘飘,芳香迷人;女鬼还画着迷人的妆容,娇艳欲滴,像是刚被露水打过的花瓣一样。她从幽暗神秘的竹林深处而来,来到这座高高的山岗上面。

山岗下面过客很多,山鬼耐心的端详着每一个人,等了很久还是没等到自己的心上人。是不是自己来晚了?她恨自己走的太慢,她恨这山路太过陡峭崎岖。她满腔是恨,寂寞又凄凉的站在那,孤苦伶仃,行单影只。风吹动天边的一片片白云,连白云都是成双成对地簇拥在一起。

白云变成了乌云,山风越来越大,马上就要下雨了,还是没看到心上人的身影。乌云越来越密,天地间一片漆黑。劲风吹的树叶哗哗直响,吹散了女鬼漂亮的妆容,冷得她瑟瑟发抖。她多么希望心上人此刻就出现,给她一个宽广的肩膀,为她遮风避雨,驱寒取暖。

大雨倾盆而至,夹杂着电闪雷鸣,天地间一面灰蒙,还是没有心上人的踪影。

关于屈原的故事的介绍

说起屈原,大家首先可能会想到他报国投江的故事。其实还他有另外一个故事同样动人心魄,那是关于爱情的一个故事。公元前325年,屈原15岁,正是青春年少,情愫懵懂的年纪。

屈原剧照

屈原每天早起读书,读累了就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在田地里散步。连续三天了,每天他都能看到一个小姑娘背着一个大大的竹篓,手里拿着一把镰刀。小姑娘右手持着镰刀飞快地划过野草,左手迅速接住,然后头也不抬,顺势扔到背后的竹篓里。整个动作成熟老练,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可是小姑娘的面容却一点也不成熟,眼睛不大,嘴巴也不大,看起来小巧精致,大约有十三四岁的样子。屈原看着小姑娘背着满满的竹篓消失在田野里时,心里总会升起一阵莫名的失落感。好几次,他都想走上去问个好,但都没鼓起勇气。

又是一个清晨,这天天气并不好,阴得很重。屈原刚走出门口就看到了那个小姑娘。小姑娘低着头,全神贯注地割着草。屈原在远处静静得看着,他忽然觉得这默默地关注着也挺好的。

乌云很快越积越多,随后就下了雨。小姑娘头发一下子被打湿,她无助得抬起头。突然看到屈原所在的屋檐,她咧开嘴,露出一个甜甜的笑容,飞快地跑到屋檐下。

竹篓里草已经很多,她想卸下来,但是有点吃力。屈原赶快上去帮了一把。

小姑娘回报了一个和刚才一样甜的笑容并且问道:下雨了,你怎么还不回家啊。

屈原是第一次听到小姑娘的声音,这声音直爽干脆,像是田野里无拘无束的风一样。屈原支支吾吾地说:我回家也没事做,在……这看你割草。

小姑娘说:唉,割草很累的,有什么好看的,看你这打扮,平时很少干农活吧?

屈原点点头。

小姑娘低头想了会,狡黠地笑道:那以后你帮我割草啊,我俩一起割。

还有什么比这更开心的事?屈原捣蒜一般地点着头。

遗憾是,自从雨后两人分别后,屈原再也没有见到过这个小姑娘。屈原每天都在房檐下等候,小姑娘的身影再也没出现过。很多人认为是小姑娘雨后回家时遇到了意外,但这只是猜测,具体原因无人得知。

后来屈原根据这段伤心事写成了诗歌《九歌》,诗中主角也是苦等心上人而未至,大概是屈原最真实的内心写照吧。

纪念屈原的诗有哪些

屈原生于“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的战国末期,七国割据,正是门客和贤人的用武之地。最初在政治上崭露头角的屈原,最后却以文人的身份闻名于世。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离骚》,还是初次拜读的《九歌》都能让我感受到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屈原画像

“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九歌·云中君》里有他深深的叹息和无奈。一生经历三代君王,两次被流放,每每不得志,偶被重用也因小人谗言而被疏远。就是这样一个满腔热血的贤良之人,在被贬后写下一篇篇不朽著作。

《九歌·云中君》是他在被流放江南时所写。被小人诬陷,被楚王疏远,被流放江南远离故乡亲人,屈原颠沛流离辗转于沅湘水之间,比起身体上的苦,心里更苦。想他当时是何等的凄凉,满脸愁容,孑孓一人走在江边,耳畔却是欢快的祭神乐歌,身后是曼妙的祭典舞姿。他听得到那其中饱含的喜悦和希望,却没有办法全心沉浸其中。闭上眼,脑海里满是庙堂之高的社稷大事;睁开眼,面前是涛涛的江水和自己浮萍般沉浮的命运。

屈原擅长运用丰富的想象写诗,既然现实生活中得不到,那就付诸于想象吧。他把自己的理想,追求的完美全写进诗里,借神仙之手书写奇迹。神话看上去都是美好的,合乎理想的,成全所有的天马行空。在这首祭祀云神的歌舞辞里,他肆意驰骋的想象得到了满足,云神衣裳华丽,千姿万化,让人叹为观止。

屈原生活的时期是什么

众所周知,屈原是楚国的贵族。楚国是战国时候的一个国家。那是一段特别动荡又特别辉煌的时候,那是中华民族一个伟大的历史性大变革和大转折。在那一阶段,人们解放,思想多元,百家争鸣,欢乐无穷。在那个时代,无论你说什么,都不会因为说话而把你治罪。

屈原画像

所有的文人都在告诉统治者应该怎么去治理国家。在那个阶段,各国都在变法,都在想方设法的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发展自己国家的生产力。铁已经被发明了出来,人们也学会了用牛耕地。这是一次很彻底的解放,人们对于周朝的那一套等级制度更不欢喜。井田制已经没有了,聪明的人会用聪明的办法成倍地增加着自己的土地,这就是最早的地主们。

各个国家为了争夺领土和霸主地位,互相的打仗,今天和这个打,明天又和那个打。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

屈原所在的楚国,原本是一个国力还算不错的国家。屈原眼睁睁的看着楚国从强盛到一点点的衰落,最后灭亡。作为贵族的屈原,当然是受不了这巨大的变故和反差的。同时他还会觉得,这一切他也是有责任的。因此他选择了死亡。

天下分了合合了分是自然趋势,在吞灭出国之后,秦国继续的发展壮大,最终一统天下。战国时期从此就不再存在了,而始皇帝成了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个人物。

解析屈原的诗有什么特点

楚国诗人屈原,出生于贵族世家,早期得到楚怀王信任赏识,颇有抱负,在楚国政务上有不错的业绩,一直主张连结盟国对抗秦国。楚怀王去世之后,屈原被小人陷害,楚王蒙蔽心智误信小人竟然下令把屈原流放到了偏远地区。

屈原画像

屈原曾是一个政治家,忧国忧民,心怀天下,因为不得志,心里苦闷烦多,他的诗大多具有激烈的感情。代表作是《离骚》,《离骚》是诗歌海洋里最闪亮的宝石,后人多为歌颂。《离骚》是历史上篇幅最长的诗歌。屈原在这首诗里突破旧时传统,创新出了楚辞的体裁格式,较之以前,诗歌词句形式更加自由。

《离骚》有两千多字,三百多句诗句,分为前后两部份。前部分主要叙述的个人出生,经历,和理想抱负,后半部借虚拟的神话人物抒发情感。总体来说,饱含了屈原激烈而丰富的情感。抒发了对祖国的忠贞,强烈抨击黑暗腐败势力,以及落魄不得志的忧愁。

《天问》的素材是当时的神话和各种奇幻故事,诗歌展现了屈原个人对历史和自然的思考和看法。《九歌》渲染的是对美的追求,烘托浓厚的音乐氛围,糅合了有大量的生活场景在其中,其中的一首爱情诗表达了对女子炽烈的爱慕之情,读来非常打动人心。

屈原的诗歌识别度非常高,后人多喜爱引用他诗里的名言名句。诗歌用词华丽优美,语境高远,思想奇特丰富,读过其诗歌的人不得不由衷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