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木博文 兴于守成 亡于扩张(转自张文木博客)

2017-05-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支持建造航母一事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张文木是坚决的.他认为,航母体现的是国家扞卫海洋利益的战略能力,而这种战略能力的拉升在当前主要并非出于作战的考虑.张文木曾经写作<论中国海权>一书,在书中,他指出,中国的真正战略任务在于维护主权统一,实现台海统一,这是"二战"以来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等赋予作为战胜国中国的权利,而现在这一权利过去60年了,还只落在纸面上.航母应先从黄海浮出水面 东方早报:中国航母建成后到底可以干什么? 张文木:这是中

在支持建造航母一事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张文木是坚决的。他认为,航母体现的是国家扞卫海洋利益的战略能力,而这种战略能力的拉升在当前主要并非出于作战的考虑。

张文木曾经写作《论中国海权》一书,在书中,他指出,中国的真正战略任务在于维护主权统一,实现台海统一,这是"二战"以来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等赋予作为战胜国中国的权利,而现在这一权利过去60年了,还只落在纸面上。

航母应先从黄海浮出水面 东方早报:中国航母建成后到底可以干什么? 张文木:这是中国海权事业的一个很大进步。中国对世界贸易的依赖已经很大,确保在海权方面的权益很有必要。

前几天,我碰到一个美国人,他问我,中国造航母你支持么?我说支持啊!他说,我们美国都不要航母了。现在他们是不要了,但几十年前美国遇到海上压力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那时候的美国同样是要建造航母。

当时,我就跟他说,你们不要,都给我,我们全要。中国和美国所处的阶段不一样,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航母体现的是国家扞卫海洋利益的战略能力,而这种战略能力的拉升不仅是作战,中国航母的出现也不仅仅是出于作战的考虑。

甚至在当前主要不是出于作战的考虑,航母作战主要是运用于远海,我们在远海方面目前远没有那个能力。 中国建造航母有利于完善不可中断的舰船技术链条,是带动中国海上技术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个阶段,西方已经超越了,我们刚刚起步。

从这个角度说,中国航母是和平性质的,将它理解为"威胁"是不对的。它是中国的海上技术以及对海洋安全观念的大飞跃;这也是中国的海权、制海权建设的大的提升,但目前这种提升还是处于技术层面,远不在作战层面。

现在有人说,航母已经落后了。的确,航母发展到今天会有它不适应的地方,但是,现在大家纷纷提出、论证的那些先进的海上技术,都没有经过充分的实战检验,唯有航母是经过充分的实战检验的。

中国现在发展海军,在没有现成技术的条件下,是选择纸面上论证的技术,还是选择经过实战检验的航母技术?当然要选择有实战经验的保险技术,尽管航母不是最理想的,但它是经过无数次大海战检验的。 迄今为止,航空母舰仍是实现制海权的最重要工具。

航空母舰是制空权、制海权,从某种意义上还包含一部分制陆权的作战力量三位一体的统一。航空母舰不应被理解为一艘战舰,而应被理解为一个最具机动性质的国家海上作战大平台。航空母舰可以比陆地运输更快的速度,根据战争需要,将集海陆空一体的作战力量及时推进到作战海区。

还有人认为,随着导弹远程精确打击技术出现,航空母舰不仅成为多余,而且还成了海上毫无自卫能力的"活棺材",因此发展航空母舰应为发展远程精确打击武器所代替。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远程精确打击技术并不是导弹技术的产物,而是外层空间卫星及以此为载体的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而现代航空母舰本身就已与现代卫星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并据此拥有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问题是远程精确打击仅具有本土防御的意义,对于世界范围的制海权而言,则意义不大,它解决不了关于海外商业争执、资源进口线受阻及海外商人和侨民保护问题。一句话,航空母舰不是一般的战舰,它也不仅仅属于海军,它是一个集海陆空及一切最先进军事技术于一身并在全球范围具最机动性质的作战平台。

它本质上是国家作战力量而不仅仅是海军作战力量的标志。恩格斯在1877年回顾欧洲舰船发展历史时说过:"现代的军舰不仅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而且同时还是现代大工业的缩影。

"航空母舰就是这样一个与经济发展概念相联系的因而具有攻势性的军事工具,而发展本身就是一种攻势社会运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航母建设是当代中国发展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