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写挽歌的故事

2017-07-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陶渊明写挽歌的故事<陶渊明写挽歌>是一本小说,作者是陈翔鹤.作品主要通过对陶渊明晚年时期上庐山见到东林寺法会场景后引发的感悟,以及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关于生死的思考

陶渊明写挽歌的故事

《陶渊明写挽歌》是一本小说,作者是陈翔鹤。作品主要通过对陶渊明晚年时期上庐山见到东林寺法会场景后引发的感悟,以及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关于生死的思考的描写,着重描写了陶渊明对于挽歌的创作冲动。

陶渊明画像

小说的整体内容可以分成四个层次。层次一是这样的:晚年时期的一日清晨,在床上辗转了一夜的陶渊明在起来后,想起了昨天在东林寺看到法事现场后深感不快而提早回家的事情。层次二是这样的:秋天令人不禁瑟缩的寒凉天气,使躺在房子过道的胡床上的陶渊明想起了阮籍的《咏怀诗》,然后他跟孙子小牛说他再也不上庐山了。之后陶渊明听说亲家的人将他的诗稿拿去抄写,并且还将此作为传家宝保存下来,对此,他内心感到非常愉快欣慰;但是同时他又对那些来攀关系的刺史王弘、檀道济等人相当厌烦。

层次三则描绘了一日傍晚时分,陶渊明与阿通夫妇喝酒,并且谈论朋友颜延之和慧远和尚在生死方面的不同看法的情景,还讲了一个关于和尚论道的笑话。层次四则是这样的:在一日三更时分就已醒来的陶渊明定稿了他的作品《挽歌》,并且又继续琢磨斟酌他的《自祭文》。

整部小说作者通过探究陶渊明的心理活动,来表现陶渊明不慕富贵的高尚品质,以及淡泊志远的品格,与此同时,作者也借此暗示了当时诸多知识分子生存艰难的情况,写出了众多知识分子的心声。

陶渊明的《四时》诗鉴赏

《四时》是东晋诗人陶渊明著作的,这是一首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变幻的诗歌。陶渊明喜爱大自然是众所周知的事,他对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变化、季节更替抓捕的非常准确,并借对大自然的描写来抒发个人的情怀。

《四时》诗陶渊明

《四时》原文:“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寒松”。这首诗把四季的描写的非常美,四季的过渡衔接委婉;特别是“满”、“多”、“扬”,“秀”四个字运用得恰当好处,分别突出了每个季节的特点。

春天来临,万物复苏,温暖的春水溢满了整片翠绿的田野和水泽;炎炎夏日,暴雨即将来袭,天地间风云变化莫测,那远方的云就像奇骏的山峰豁然起立;秋日炎凉,古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玄月高挂天际,世间的景物在皎洁月光的照射下都蒙上了一层缥缈迷离的感伤色彩;“忽如一夜寒风来,万千枝头梅花开”,在寒冷的冬日,梅花傲然绽放,远处的高山峻岭上的青松也无谓严寒,尽情挺立着,任它寒风也刮不走“我”的勃勃生机。陶渊明借助四时景色的描写,赞美歌颂自然,渲染的气氛统领全诗,表达了陶渊明对大自然的炽爱和个人情怀。

《四时》诗的语言自然朴质,让读者感受到真切的美意,勾勒出自然的美好与动荡不安的社会相冲撞的意境,揭露了对社会黑暗的鄙弃,充分体现了诗歌抒情言志的作用。

陶渊明情诗是什么

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情诗仅此一首,那就是《闲情赋》。《闲情赋》在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中,极具特色。无论是从作品的风格还是其思想意义来赏析,都与其他诗歌作品截然不同,此赋独具韵味。

陶渊明情诗《闲情赋》

陶渊明情诗《闲情赋》描绘的是一位倾城倾国的绝世美女。作者非常的仰慕她,对她朝思暮想。由此情不自禁的产生幻想,想象自己日夜陪伴在她的身侧,与她形影不离。如此陪伴还不够,甚至要把自己变成依附在美女身上的物件。如此浓烈的爱慕之情,让人不禁赞叹。

陶渊明情诗《闲情赋》为前序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全篇辞赋结构新颖,运用了大量的夸张想象,丰富了内容;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兴的修辞手法,让作者的情丝缭绕在字里行间,慕念之情逐渐递增,很有创造性。辞赋中描写的语言华丽无比、辞藻优美、变化莫测又清新自然,作者尽心尽力的描写美女的倾城倾国之容貌风采。作者日夜想念的这位女子不仅拥有美丽的外表,内心还具有高尚的品德及崇高的志向。这是一位美貌与智慧并存的绝世美女。

陶渊明情诗《闲情赋》共有十个“愿”。这十个“愿”压抑着作者如火焰般的爱慕之情,虽然表面上是很激动、热情,但通观总体而言,作者的情感基调还是十分的低沉。特别是辞赋的最后一节,作者的爱慕之心被压抑成一汪死水。全篇辞赋看似积极追求外表下,隐喻着悲观消极的心理。

揭秘陶渊明妻子是谁

陶渊明先后娶过三位妻子。前两位妻子红颜薄命,早早地就因病去世了,只有第三任妻子翟氏一直陪伴着他走到了最后。翟氏也是陶渊明这三位妻子最引人注目的,在文献《南史·隐逸传》中记载着她生平的事迹。

陶渊明

前376年,陶渊明25岁与第一位妻子成亲,成婚后陶渊明搬到浔阳教书,尔后多地奔走。知道妻子怀孕的消息后就归家探望。可是妻子在临盆时遭遇难产,孩子与大人都双双毙命。

前385年,陶渊明34岁时又娶了第二任妻子。这位妻子为他生下了四个孩子,陶渊明十分欢喜。可是天妒红颜,第二任妻子因劳累过度患了痨病,最终离开了人世,又留下陶渊明孤身一人。陶渊明每天在外奔波,无暇顾及四个孩子。于是,陶渊明又提了一门亲事。

第三位夫人翟氏比陶渊明小十二岁,贤惠能干,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把家里打理的非常得体。婚后两年,还给陶渊明生了一个儿子,一直陪着陶渊明走向终老。

据文献中记录:“其妻翟氏……能安苦节”。翟氏与陶渊明性情相投,都是安贫守节的人。

对于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心愿,翟氏非常支持。可是,陶渊明笔下的翟氏却是“恨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跟文献记录的不一样。陶渊明抱怨妻子不通情达理,不懂得体贴他。

人的思想是会变的,再相爱的两个人没有了物质基础,怎么生活的下去?翟氏看着家徒四壁的住所,怎能不心生烦躁。虽然起初的体贴知性已被贫困的生活打磨,但是翟氏还是对陶渊明不离不弃,终守一生。

陶渊明的田园诗赏析

陶渊明的诗作中数量最多的就是田园诗,他在田园诗方面的成就也最高。陶渊明的田园诗与其他枯燥乏味的诗歌不同,虽然诗歌风格平淡,诗句用语朴实无华,但是表现出来的情感相当真切,构造出来的意境也非常优美,非常容易打动人心。

陶渊明画像

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对他的田园诗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年少时期,陶渊明就受儒家与道教思想的熏陶,喜好宁静悠闲的生活,到了后期入仕,充满利益争夺的官场并不被陶渊明所喜,并且使他更为向往那种悠闲宁静的田园生活,于是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陶渊明因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便辞官隐退,归隐山林,过上了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正是因为陶渊明的那些经历,不论是少时所受的教育以及思想熏陶,还是壮年时期十几年的官场生涯,都对陶渊明创作出颇具他自身特色风格的田园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陶渊明得以开创我国诗歌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陶渊明的田园诗颇具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因为诗句朴实自然,不追求过度华丽和优美,使诗歌显得较为亲切自然,表达出来的情感也较为真切,也更易打动人心。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表现了陶渊明对功名利禄的不屑,对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不愿与世俗中那些热衷于追求利益的人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以及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南朝宋初期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被世人成为靖节先生,家乡位于浔阳柴桑。他是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颇为著名的伟大诗人、辞赋家,拥有众多优秀作品流传于世。陶渊明曾踏入仕途,先后出任过江州祭酒、建威参军等官职,最后一次出仕担任的是彭泽县令这一官职,上任八十几天后就辞官离开,就此归隐田园。

陶渊明

陶渊明的家境最初并不差,毕竟从关于他父亲拥有小妾的历史记载来看,他的家境不会差到哪里去,而自他父亲去世后,他们家才逐步走向没落。从陶渊明的诗作中可以发现到了他二十岁的时候,他们家的生活已经相当贫寒了。

陶渊明自小就学习儒家经典,喜好悠闲宁静的环境,早年陶渊明曾受过儒家和道家的教育与思想熏陶,因此他曾身怀远大志向,也曾非常向往自然,这为他之后辞官归隐田园打下基础。陶渊明在二十岁的时候踏入官场,开始他为官生涯,以求生计。而在官场动荡欺负十几年,喜好自然悠闲生活的陶渊明早已厌倦了那种充满利益算计的官场生活,最终还是选择辞官归隐田园,远离尘世官场。

陶渊明的成就并不在官场,最大的成就还是在文学方面。陶渊明在文学方面的才华极高,所著诗作文章皆是极为优秀的作品,他所著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的共有137篇,其中诗歌125首,文章12篇,被后世之人编集成《陶渊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