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扬董其昌计划 《董其昌计划3》 布面综合材料

2017-05-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登录后可查看 登录后可查看 登录后可查看 签名:shang.06 解读"尚扬" Interpretation of"Shang Yang" 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

登录后可查看 登录后可查看 登录后可查看 签名:shang.06 解读“尚扬” Interpretation of“Shang Yang” 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尚扬是一位极其特殊的人物。这种特殊性首先是他的人生经历,即作为一位1942年就已经出生的艺术家,尚扬的人生经历不仅跨越了近三十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也基本涵盖了1949年以来几代中国知识分子为之新中国奋斗的理想;其次是尚扬的艺术,自始至终都与大时代的命运息息相关,却又一直保持着自身独立的品格。

这种深刻的经历与可贵的质量相结合,使尚扬和他的艺术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几乎折射出了大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发展的艰辛历程。因此,对尚扬的艺术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前因,也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由这些历史因素而结下的人文硕果。

众所周知,尚扬是以他的“风景”系列作品闻名于世的。之所以他的这批作品能够倍受批评界的青睐,为世人所关注,关键在于他的“风景”脱开了西方风景画的概念,而是以“情景”入画与中国传统的“文人画”艺术找到了某种内在的精神联系。

正如他笔下的“风景”完全消解了透视的关系,而只取其意向性的表达一样。这种随心所欲的表现方式,与其说是在反映外部世界的景象,不如说是在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与生命体验。

以情为景,不仅只是为了赋予自然以生情并茂的生命内涵,更重要的是通过情感的联系能够与过去的先人进行某种对话,并由此而呈现出隐没在时间隧道中的那个思想传统。

尚扬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几乎是一开始就遭遇到了这样一个深邃的文化命题,即艺术与自身的文化命脉如何继承与发扬的问题。据尚扬自己回忆,他后来之所以倾心于黄土地,并在艺术创作上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语言基调,即所谓“尚扬黄”。

《大风景》系列作品之后,尚扬并没有松懈,而是继续着他的探索之路,开始了更为深邃的“董其昌计划”。此时的尚扬早已年过花甲,暮年再求“变法”,变不好可是会前功尽弃的。

但尚扬不管,探索的意志支撑着他,使他总是能够孤注一掷独辟新径,开拓未来的可能性。2009年“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授予的“终生成就奖”,几乎全票通过颁给尚扬,理由就在这里。在于尚扬不仅创造了一种深刻的艺术,而且在人格上也树立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样板。

《董其昌计划》也是这位优秀当代艺术家厚积薄发的全面新示。在这个自2002年末开始大量创作的系列中,尚扬越来越多地将机械复制的现成图像拼贴、印制于业已成熟的“大风景”,深刻地探讨了自足、和谐、统一的中国本土逻辑,被当代语境碎片化、平面化、冲突化的文化命题。

“一定要在现代性上有所贡献”既是尚扬对自身艺术追求的严肃思考,更对当下特殊时期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出版:《艺术跟踪》特辑2·个人专集·尚扬卷1 艺术跟踪杂志社 2007年5月(该作品共17次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