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论读书 [转载]袁枚 读懂《红楼梦》

2017-05-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袁枚是清代著名的大诗人兼文艺批评家,他在<随园诗话>中写道:"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明我斋读而羡之.当时红楼中有某校

   袁枚是清代著名的大诗人兼文艺批评家,他在《随园诗话》中写道:“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明我斋读而羡之。当时红楼中有某校书尤艳,我斋题云:‘病容憔悴胜桃花,午汗潮回热转加。

犹恐意中人看出,强言今日较差些。’”     “明我斋”,即富察明义,字我斋,清朝乾隆时人。他有本诗集叫《绿烟琐窗集》,里面有《题红楼梦》诗二十首,是正面提到《红楼梦》的最早资料,袁枚引用的是其中的第十四首。

“校书”,妓女之别称。袁枚认为《红楼梦》中写了很多妓女;而明义看到后非常艳羡,还为其中最“艳”的一个写了这首诗。     郭沫若在《读随园诗话札记》中批道:“明我斋诗所咏者毫无问题是林黛玉,而袁枚却称之为‘校书’。

这是把‘红楼’当成青楼去了。看来袁枚并没有看过《红楼梦》,他只是看到明我斋的诗而加以主观臆断而已。

……诚然风物记繁华,非是秦淮旧酒家。词客英灵应落泪,心中有妓奈何他?”     郭沫若讥讽袁枚:你自己是个色鬼,所以才将“红楼”当作了“青楼”。并认定袁枚“主观臆断”。     但到底是谁在“主观臆断”呢?我们通过解读《红楼梦》中的谜语,来回答这个问题。

    《石头记》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宝琴将素习所经过各省内的古迹为题,作了十首怀古绝句,内隐十物。”作者明确告诉我们薛宝琴所作的是谜语诗,但并没有指出谜底,只是说:“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     我们便来试猜“怀古诗”之谜,先猜其中的第五首到第十首。注意,这里我们不讨论“怀古诗”的表面意思。

             广陵怀古 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谜底:1、柳 2、柳如是     解读     1、“蝉噪鸦栖”在什么地方呢?当然是树上。

“隋堤”,隋朝大运河两岸;“风景”,两岸所种之柳。这里用的是隋炀帝修建京杭大运河的典故,大运河两岸种着两行柳树。此处说的正是“柳树”。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此说也符合柳树的名声,什么“柳眉”,“柳腰”,什么“花街柳巷”等等,甚至“花柳病”;而这些风流名号,确实容易引起口舌是非。

所以此谜谜底非“柳”莫属。     2、此谜还有另外一个暗含着的谜底:柳如是。

    柳如是,明末清初江南名妓,鼎鼎大名的“秦淮八艳”之一。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我们已经知道说的是“柳”。“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这一句要表达的是:“柳”正是“像这样”啊,“柳”正“如是”也!柳如是。

    《红楼梦》中的妓女就这样出现了。但孤证不立,柳如是乃“秦淮八艳”之一,是否“秦淮八艳”都会出现在《红楼梦》里呢?请继续往下看。           

              桃叶渡怀古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谜底:1、对联(特指“对子”) 2、卞玉京     解读     1、宋代王安石在《元日》一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其中的“新桃”和“旧符”,就是现在的“春联”。明白了“桃枝桃叶”之“桃”的意思后,我们再来反推验证:   “衰草闲花映浅池”,春联就像“衰草闲花”一样围着门、窗、牌坊等“池”形之物的周围。

“桃枝”,上联;“桃叶”,下联。上联下联分别贴在两边,所以说“桃枝桃叶总分离”。但是作为“横批”的桃花呢?“壁上题”,“壁”,也是与之谐音的“避”,逃避、避免的意思;逃避什么呢?“上”,上方,这里指春联之横批所在的地方;那么意思就是:逃避被当作横批题写在上方。

正是“桃之夭夭”,逃之夭夭了。“六朝梁栋多如许”,“六朝”,点出金陵;“梁栋”,横梁竖栋,都是题写春联的地方;“小照空悬”,即没有横批;没有横批的春联就是对子。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虽然金陵的梁栋那么多,但人们题写的都是没有横批的对联(特指对子)。

    2、从卞玉京与吴梅村的爱情故事,我们可以知道此谜暗含着的谜底正是卞玉京。     卞玉京,明末清初江南名妓,秦淮八艳之一。

    卞玉京痴恋才子吴梅村,曾三次与吴梅村相会吐真情。但吴梅村是一个有色无胆、忘明事清的懦夫,就是不敢谈婚论嫁,每次都装疯卖傻,借故推辞,“逃之夭夭”。

两人虽然以诗词相和,倾述爱慕思念之情,但正如上面所说的对联,只有“总分离”的桃枝桃叶(相和之诗词,也正如对子),没有横批;既然没有横批,也就不是“春联”,没有“春联”之“春”,当然开不出美丽的桃花了。

              青冢怀古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谜底:1、墨斗  2、马湘兰     解读     1、“黑水”,“不流”,“弦拨”,“樗栎”(表示与木有关),正是木匠所用的墨斗,也是盛墨之器。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意思为:汉家的墨斗确实值得赞叹啊,那些不成器的臭椿杂木应该感到惭愧,作万古羞!“樗栎”,臭椿杂木,指不能成器的东西。

            2 、马湘兰,明末江南名妓,秦淮八艳之一。马湘兰擅丹青,尤擅墨兰,其墨兰图(现存日本东京博物馆,叹!

)堪称一绝。兰即篮,和墨斗一样,也是盛物之器。所以,墨斗→墨篮→墨兰→墨兰图→马湘兰。如果将后两句中的“墨斗”替换为画出“墨兰图”的马湘兰,也一点不勉强。

             马嵬怀古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谜底:1、扇子  2、李香君     解读     1、且看这把“扇子”,能不能“温柔”地让“汗渍”“付东洋”呢? 胭脂都浸在汗水里了(“脂痕渍汗光”),热啊!

一旦温柔的风吹过来就干了(“温柔一旦付东洋”)。“温柔”从何而来呢?正是扇子所扇。但是衣衾上已经沾上了随汗流淌的胭脂,所以这一天还留着香味。

    2、提到扇子,能不想到《桃花扇》吗?李香君血溅《桃花扇》,那是怎样的一把扇子!而李香君本人,因为身材小巧玲珑,肤理玉色,慧俊婉转,被时人誉为“香扇坠”。     李香君,明末清初江南名妓,秦淮八艳之一。孔尚任写有关于她的名著《桃花扇》。

              蒲东寺怀古其九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谜底:1、眉  2、寇白门     解读     1、我们来看看“眉”是怎么“勾引彼同行”的吧:     “媚骨”(眉骨)当然贱,眉毛当然轻,虽然也有眉开眼笑的时候(“虽被夫人时吊起”),但现在却开始皱眉了(“私掖偷携”,谁能亲眼看见自己皱眉呢?),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皱眉,那是要哭时的皱眉(“强撮成”),看,已经热泪盈眶了……(“已经勾引彼同行”)。

谜底是眉。     2、皱眉加上泪水,“眉”加“水”即为“湄”,乃寇湄之名,即寇白门。

寇白门,明末清初江南名妓,秦淮八艳之一。     “小红”乃小朱,小朱乃大明之保国公朱国弼,后来叛明投清,确实是既“贱”又“最身轻”。

朱国弼曾花两万聘金,为寇白门赎身,并娶了她。按照当时的风俗习惯,妓女脱籍从良或婚娶都必须在夜间进行,所以叫做“私掖偷携”。而所谓“强撮成”,是说对方并非心甘情愿。朱国弼不顾国体羞耻,不怕背骂名,即所谓“虽被夫人时吊起”,但朱国弼仍然恃势购买名妓为妻,即“已经勾引彼同行”。“勾引”之“勾”,“购”也。     呜呼,大明今何在?

             梅花观怀古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谜底:1、莲  2、董小宛     解读     1、“在柳边”,“柳”多依水而种,如上面提到的隋堤之柳,那么“在柳边”表示在水里。

“个中谁拾画婵娟”,谁知道可以用它比对着画“婵娟”呢?“婵娟”即月亮,所以应该是圆形,而且和月亮大小相似,这能是什么呢?荷叶也。“团圆莫忆春香到”,中秋的时候不要想起春天的荷花香,荷花开在春天,秋天当然指没有莲花之莲了。

“一别西风又一年”,西风一吹荷叶就枯萎了,只有明年再见了。所以谜底是莲。     2、莲→无花之莲→青莲→董小宛。

    董小宛,明末清初江南名妓,秦淮八艳之一,号青莲,早亡。其夫冒僻疆有《影梅庵忆语》忆之。所以作者在这里调侃冒僻疆:你这个傻瓜,怎么会在“影梅庵”怀念董小宛呢?董小宛号“青莲”,“青莲”当然应该在水里了,你应该去水边才对啊?或者说:你这伪君子,分明是在装模作样,别再假惺惺的了。所以有“不在梅边在柳边”之说,“梅”即指影梅庵之梅。

    解读至此,已经完全明白了吧?袁枚和郭沫若,究竟谁在“主观臆断”?! 既然人称“秦淮八艳”,现在才聚齐了六位啊?还有两位在何处?让我们先找出“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至于“秦淮八艳”之首的顾横波,我们后面再说。

           钟山怀古 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笑他人嘲笑频。     谜底:1、傀儡  2、陈圆圆     解读     1、“牵连”,可以理解为牵扯,什么会被牵过来、扯过去,并且是无休止的呢?这是一种思路。

再联系诗中所表达的意思进行分析,无缘无故被弄出来,而且自己毫无所得,还要遭人嘲笑,自然会想到木偶戏中的木偶人,即傀儡。再反过来验证,只要别把“无端被诏出凡尘”句中的“出凡尘”理解为离开凡尘,而理解为“出到”或“去到”凡尘,就可以肯定谜底只有一个:傀儡。

    2、此谜暗含着的另一个谜底:陈圆圆。     陈圆圆,明末清初江南名妓,秦淮八艳之一,擅梨园之胜,即擅长演戏,但只是会演戏的傀儡。

陈圆圆被田贵妃之父田畹带进京城献给崇祯,正是所谓“无端被诏出凡尘”,此处的“出”,应该理解为“离开”。陈圆圆的事迹家喻户晓,她进京后的经历无不与谜面所表达的意思对榫,这里不再赘述。

    这样总共有了七个妓女,但《红楼梦》中不是有所谓的“金陵十二钗”吗?既然提到了妓女,也应该有十二个啊?况且“薛小妹怀古诗”只有十首,究竟怎么凑呢?不急,在薛小妹作怀古诗之前的第五十回,史湘云、薛宝钗和林黛玉三人,还作过三首“灯谜诗”,这样再加上“薛小妹怀古诗”的其它两首,正好“十二钗”。

    我们先猜两首“怀古诗”,再猜三首“灯谜诗”。

             交址怀古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谜底:1、铜鼓  2、黄皆令     解读     1、“镛”,古乐器,奏乐时表示节拍的大钟;“铁笛”,铁做的笛子,金属乐器;“铜铸金镛”,用铜做的金色的古乐器;“纪纲”,法度,从下两句提到“马援”和“子房”来分析,应指军队的法度。

与军事有关的铜制古乐器是什么呢?铜鼓和锣等。古时军队用鼓和锣发令,击鼓而进,鸣锣而退或鸣金收兵。

“声传海外播戎羌”,说明各处大获全胜,不应该是鸣锣而退,而应该是击鼓而进。     谜面可以解读为:     用铜鼓号令全军健全了军队的法度,铜鼓的声音也随着法度严谨的军队的胜利,传播到海外戎羌。

马援这样冲锋陷阵的武将功劳当然很大,但别忘了张子房这样制定军队法度(比如用铜鼓号令全军)的运筹帷幄者。     所以谜底是铜鼓。

    2、“铜铸金镛”,铜和金均为“黄”色;用铜鼓号令全军,众皆听令,正是“皆令”。所以暗含着的另一个谜底是黄皆令。     黄皆令,明末清初江南名妓。

            淮阴怀古 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谜底:1、大解  2、杨云友     解读     1、此谜谜底是大解,即大便(动词)。

请看原诗所表达的大解进程: “防恶犬欺”之招,蹲下;两条腿及屁股各就各位,所谓“三齐位定”;事后盖上马桶盖(“盖棺”);但是“盖棺时”,还请听我一言,把屎喂狗吧,那对它来说也是“一饭之恩”,不要轻视鄙视它。

其中道理,屎(“死”)也知道。

    2、暗含谜底为杨云友。     杨云友,明末清初江南名妓。     《杨云友三嫁董其昌》,正所谓“三齐位定”;“恶犬”指的是“是空和尚”;杨云友擅长模仿董其昌之画,曾经靠卖模仿的画养家,正是所谓“一饭之恩”。

如果知道《杨云友三嫁董其昌》的故事,此谜就再明显不过了。

                  湘云之谜语诗        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

    谜底:1、(耍的)猴  2、杨宛叔     解读     1、“猴”的谜底宝玉已经猜出。

“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猴离开自己的栖息之地,到人间耍猴把戏,这难道真的很有趣吗?“名利犹虚”,被耍的猴,当然谈不上什么“名”和“利”了。

湘云还亲自对最后一句作了解释:“哪一个耍的猴子不是剁了尾巴去的?”     2、暗含的另一个谜底:杨宛叔。

    杨宛叔,明末江南名妓。她自己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说明:     陈寅恪《柳如是别传》记载:杨宛叔,金陵名妓也。

杨宛叔先跟了茅止生,“止生重其才,以殊礼遇之”,即茅止生对杨宛叔好。但杨宛叔“多外遇、心叛止生。”后来杨宛叔奔投国戚田弘遇,却被骗光钱财,又因年老色衰,被人当作老婢女使用。

杨宛叔还想去攀附其他人,又因为遇到战乱,结果也没有攀成。正所谓“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于是杨宛叔扮成乞丐婆返回金陵,结果在荒野被盗所杀。“宛叔终堕落于泥,为人所讪笑。”正所谓“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一点也没说错吧。

             宝钗之谜语诗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谜底:1、稻草人  2、王修微     解读     1、“镂檀锲梓”,“镂”者,“搂”也;“檀”,属木类;“梓”者,“籽”也;“锲梓”,“去籽”也。

什么“去籽”后“一层层”地“搂”着“木头”呢?稻草人的稻草也。“铃”,铃铛也;“稻草”“搂”着“木头”,上面还挂着“铃”,这个铃铛只有在“风雨过”时才响。

可以肯定是“稻草人”无疑。     稻草人是用去过籽的稻草一层层地裹着木头,难道这是良工巧匠做成的吗?虽然这半天又是风又是雨,但什么时候听见过你的“铃”声响啊?!

    2、王修微,明末清初江南名妓,号草衣道人。草衣道人,就是“衣稻(道)草之人”,把稻草作衣服的人,稻草人。又因为王修微之号中有“道人”二字,所以说是“梵铃”。     所以谜底为:稻草人和王修微。

             黛玉之谜语诗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谜底:1、云  2、林天素     解读     1、“风雷”的“主人”是谁?老天也。

“騄駬(念录耳)何劳缚紫绳?”“紫”,天帝住在紫色的宫殿,(而皇帝是天之子,所以也住在“紫”禁城。

)表示在天上;“紫绳”,天上像绳子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呢?闪电也;闪电想“缚”住什么呢?云,像宝马“騄駬”一样奔跑着的云;但“缚”得住吗?又有必要“缚”吗?所以说“何劳”。

“风雷动”,风吹“云”动,电闪雷鸣;此时的云会是什么样子呢?“驰城逐堑势狰狞”,像脱缰之野(宝)马。“鳌背三山”,云之形。谜底是“云”无疑。

    2、林天素,明末清初江南名妓,福建三山人,名云,号“三山才女”。一目了然了吧!“独立名”,又指林天素性格孤傲。     【江南名妓之事迹,参阅陈寅恪《柳如是别传》。】

   “十二金钗”凑齐了!“江南明妓”就这样鲜活地出现在《红楼梦》里,而且从《红楼梦》诞生之日起,她们就一直在里面活蹦乱跳。本人也和明义一样,不禁“读而羡之”,只是不会写诗,无法表达仰慕之情。

    所以,所谓“大家”之高见,不可不信,但也绝不可全信;如果全信,还不如不信。当然,“大家”们仍然会嗤之以鼻,还是那句话,请“大家”们也“牵强附会”一次给我们看看!

作者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这是谜语诗,如果连这些谜语都猜不出,能叫读懂《红楼梦》了吗?逃避是永远解决不了问题的,早晚你得猜!     但《红楼梦》怎么会暗写妓女呢?先不要急着大惊小怪,作者并不是为了写妓女,只是通过这些明末清初的妓女,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时间之窗,从那里你可以看到《红楼梦》的时代背景。

等我们透过这扇时间之窗,看到明末清初的那段历史之后,我们再大惊小怪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