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李少春 李万春偶然听到的 我对京剧不太感兴趣

2017-06-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李少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1919-1975),河北霸州人,出身梨园世家,工武生.老生.诞辰:1919年11月4日,农历己未年九月十二日;逝世:1975年

李少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1919—1975),河北霸州人,出身梨园世家,工武生、老生。诞辰:1919年11月4日,农历己未年九月十二日;逝世:1975年9月21日,农历乙卯年八月十六日。父李桂春(艺名小达子),多才多艺,善于创新,是著名的南派演员。他的妻子侯玉兰为著名程派弟子。

李少春自幼在家中受到艺术熏陶与严格的庭训,逐渐养成良好的艺术气质。七岁从师沈延臣练功,十一岁又请名师丁永利、陈秀华到家中指导正式练功学戏。少春十分刻苦,无论寒暑,每天学、练十三四个小时,他虽然不曾进过科班,但由于家中督责严苛,倍长辛苦,终于练出深厚功底,练就一身功夫。

1931年,他从上海赴天津,1932年正式登台演出,后返回上海。1934年仅十五岁,在上海与梅兰芳同台合演《四郎探母》,得到梅的称许和观众欢迎。

1937年李少春在天津演出,声誉大起,一跃成为头牌演员。他并不自满,1938年拜余叔岩为师,成为余叔岩的入室弟子,使李少春的表演艺术得到飞跃发展。此时,杨小楼已经去世,余叔岩也已不再登台,李少春驰骋于北京、天津、上海的舞台上,宛如一颗新生的明星。

然而,他确实是一位文武全才,不可多得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把杨派和余派的真髓掌握的深入、透彻、娴熟、传神。在此基础上,他又创作演出了新剧目《文天祥》,唱、念、做、打更是得心应手,舞台形象激昂慷慨,气势夺人。

李少春的扮相清秀,嗓音宽厚,唱腔清纯,身段优美。他的表演感情饱满,武功出众,拥有大批的追随爱好者。李万春(1911年农历八月十二日—1985.9.14),京剧老生、武生,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艺术教育家。

原名李伯,小名长顺,字鹏举,鸣举。曾用艺名客串李。满族正黄旗人,原籍河北雄县道口村,出生于哈尔滨。父亲李永利是红遍江南、称绝一时的清末著名武花脸演员。李万春的妻子李砚秀是京剧旦角演员。李万春4岁随父母迁居上海。

6岁上学读书,不足五岁就开始随父练功学戏。他除了接受家传外,还先后受教于徐德增、于德智、崔凤鸣、项鼎新等老师学《珠帘寨》、《碰碑》、《洪羊洞》、《逍遥津》、《斩黄袍》、《状元谱》、《盗宗卷》、《乌龙院》、《辕门斩子》等。

李万春七岁就在上海以“客串李”为艺名在白牡丹(荀慧生)主演的《三戏白牡丹》中首次登台献艺饰仙童,表演五子夺魁。自此随其父在班中借台演戏,8岁时便由其老姨陪同在芜湖、安庆、扬州、无锡、苏州,等地演出,后又随其父赴杭州演出,自此小有名气。

其父好友中医赵安伯为其取艺名李万春,意在万古长春,曾演出《捉放曹》、《黄金台》、《打棍出箱》、《珠帘寨》、《摩天岭》等。从此他走上了辉煌的演艺路。载誉返沪后,其父为使他博采多学,广请名师授艺,从杨瑞亭学《战马超》、《战冀州》;从张德禄学《潞安州》、《汤怀自刎》、《驱车战将》;从何月山学《三江越虎城》、《长坂坡》、《金钱豹》;从张德俊学《花蝴蝶》、《四杰村》、《快活林》;从刘奎童学《追韩信》、《徐策跑城》;在马连良抵沪演出时,李万春深得马连良青睐,从马连良学《李陵碑》、《南阳关》、《打棍出箱》等戏,为他唱念功夫的发展起到了颇重要的奠基作用;并从应宝莲学了《目莲救母》,此剧虽为老旦戏,但剧中刘清提有接叉、摔踝子并从高台摔下的精彩武技。

虽学会并未演出,后来将此戏传给了王鸣泳。艺成后随父由沪至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