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刘禹锡是什么关系

2017-08-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柳宗元刘禹锡是什么关系常言道:"人生能得一知己,便是一件乐事",对于柳宗元和刘禹锡来说,他们两人便是知己好友,并且都有共同的经历--都参加了

柳宗元刘禹锡是什么关系

常言道:“人生能得一知己,便是一件乐事”,对于柳宗元和刘禹锡来说,他们两人便是知己好友,并且都有共同的经历——都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失败后,也都被贬,最后,在被贬的生活中,也都寄情山水,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是自己的表现范围更加的广泛。

柳宗元与刘禹锡

但是,又因为两人性格不同,所以导致后期的发展也是不同的。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两人合称为“刘柳”。两个人都是唐朝中期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但是两人在古诗的创作上风格确实不同的。刘禹锡在被贬之后,能够及时的化解内心的苦闷,积极阳光的对待事情,向我们传播的都是正能量,然而,柳宗元在被贬之后,确实苦闷愁苦,难以释怀,最后也是在被贬的地方抑郁生病而死。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前面也提到了,主要还是性格的不同,柳宗元是一个比较执着的人,内心有着很深的执念,所以,在被贬之后,柳宗元便一直想着要回朝廷,继续做一个政治家,但是越是这样想就越不能。刘禹锡则是不同,刘禹锡也是性格比较刚毅的人,但是更重要的是刘禹锡是一位旷达的人,能够很好的调节自己,它能够以豪迈潇洒的态度面对生活,之后,也不会耽误刘禹锡抒发自己的想法,坚持自己的意见,所以,刘禹锡最后还是回到了京城。

刘禹锡《望夫石》赏析

《望夫石》

唐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刘禹锡石像

这是刘禹锡的一首诗,语言直白,通俗易懂。

这首诗主要就是说,有一个妇女思念自己的远行丈夫,长时间的站在山上,最后便化作自作望夫石来解自己的相思之苦,这一望便是几千年,但是时间虽长,妇女当时思念丈夫的心并没有改变。

这首诗是从“望”字写起,首先从望夫石的传说开始切入主题,并从“终日”指出时间之长,采用叠词,使整首诗节奏舒缓,韵律感强。诗的后两句“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表示的是望夫石立在山头,风雨无阻,几千年如一日,不仅体现了妇女的执着,更是突出题目的“望夫”,并且,将题意描写的淋漓尽致。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在河州当刺史时所写的,诗中提到的望夫石是在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唐时属和州。其实这首诗是作者描写自己内心的独白,也是坐着希望自己能够不管情绪是如何的高低起落,都能够死守自己的理想,并且保持自己的节操。

刘禹锡的代表作是什么

刘禹锡是众人眼中的“诗豪”,是后人眼中的“太阳神”,是大家眼中的“革新者”,其实,总的来说,刘禹锡在唐朝这个文化艺术横行的年代,能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除却以上这些,更多的还是,刘禹锡有自己的作品。

刘禹锡像

刘禹锡是唐朝中期的文学家,政治家,革新家。他的古诗诗风积极向上,总是在向我们传递正能量,不管是被贬或者在朝为官,总是能以乐观开朗,风趣清新的感觉来向我们展示其作品的优秀。那么,刘禹锡都有那些作品呢?

其实,总共来说,刘禹锡共有七百二十二首古诗,其中包括很多重名的,但是写过不同风格的古诗。并且,对于刘禹锡来说,著名的就是那么几首,并且能够流传下来,知道现在我们都还能够朗朗上口。其中就包括:《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另外,还有很多清新的风格,比如说《堤上行》、《蹋歌词》,更有人评论说是:“书禹锡本传,称为彭城人,盖举郡望,实则中山无极人,是编亦名中山集,盖以是也。”可见刘禹锡的作品还是很常见的。

刘禹锡的创作风格可能更多的和刘禹锡的经历有关,从小出生在文学史家,所以耳濡目染,内心深处有着文人独特的坚持,很刚强,并且能够以理服天下,并且,面对被贬的生活,更是能够积极乐观,没有消极,没有颓废,反而能够坚持自己的梦想,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唐朝诗人刘禹锡秋词赏析

刘禹锡共写有两首秋词:

《秋词》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色

这两首诗是刘禹锡被贬到朗州做司马的时候所写的,刘禹锡在早年间支持王叔文派的革新——永贞革新,但是后来永贞革新遭到了宦官、权臣的反对,最后以失败告终,刘禹锡也被贬到朗州,这两首诗,便是那个时候写的。

首先,《秋词》一,主要是写秋天的,并没有像之前的描写秋天写的很悲伤的感觉,反而是一改往常的悲伤,主要是来赞颂秋天。所以,在《秋词》一中刚开始便奠定感情基调,之后,便是直抒胸臆,不仅向我们展现了秋天的另外一面,还表达了刘禹锡自信的特点。

对于《秋词》二来说,主要是讲秋色的,然而讲秋色,主要是为了歌颂景色的美好,并且刘禹锡主要是通过描写秋天的本色,为了显示秋天景色的明镜清白,也是通过秋色的高雅,来展示自己的清白,另外,最后一句“春色嗾人狂”,运用反衬的手法,不仅突出自己,还巧妙的讽刺了其他的一些人。

秋词 刘禹锡全解析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 《秋词》

这首诗是刘禹锡所写。刘禹锡,唐朝中期的政治家,革新家,文学家。

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这是一篇写秋天的诗,秋天本身就是草木凋零的季节,在这个季节往往会引发诗人骚客感物伤怀一番,正所谓:“逢秋而悲寂寞”,所以一般的写秋天的古诗都是感叹身世,继悲情于哀景,但是刘禹锡的这篇《秋词》却不是如此,他的这篇有其他的不一样的感受。

首先,第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从一开始,便说明以往都是逢秋之卑,但是诗人却一反常态,提出自己的看法“秋日胜春朝”,刘禹锡认为秋天比明媚的春天更美,接下来,便是描绘美丽的秋天之景——壮丽开阔的秋景图。这边是下面一句描写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晴朗的天空,天高气爽,白鹤在空中凌云飞舞,使自己也仿佛想要寄情于天空,充满豪放之情。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被贬与朗州时写的,但是刘禹锡并没有因此消沉,反而能从字里行间读到些许的正能量,积极乐观,坚持理想,继续战斗,并且,用白鹤凌云自比,突出自己的形象。

刘禹锡诗有哪些

刘禹锡诗中唐诗歌的代表人物,不仅异于流俗,在当时的同领域中自成一派,并且,因为刘禹锡自身性格刚毅,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刘禹锡的诗往往都能够蕴含一些道理,能够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刘禹锡的诗风,刚直豪放,短小精干,清新自然,与同期伟大诗人白居易齐名。

刘禹锡像

对刘禹锡来说,对他影响比较大的三首诗莫过于:和玄都观相关的,也就是《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和《再游玄都观》。第一首诗是刘禹锡第一次被贬召回时,游玩玄都观所作的,也是因为这首诗,刘禹锡在此被贬。后者是刘禹锡两次被贬返回京城,在此游玩时所想所感。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再游玄都观绝句》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浪今又来。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是和刘禹锡被贬有关的,比如说:《陋室铭》,这一首诗,还有一个小典故,相传,刘禹锡在被贬时,常常受到当地官员的欺凌。有个官员看刘禹锡不顺眼,便让他去住一间很小的房子,刘禹锡也并没有因此而感到难过,反而创造了一首《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来享受现在的生活,这个官员也因此更是生气,但是最后也没能气着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