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株集团董事长吴炳新简介

2017-08-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87年,重病后承包了一家小糕点厂和一个小商场.1989年,南下安徽淮南创办"大陆拓销公司".1994年,在济南成立三株公司.1997年,

1987年,重病后承包了一家小糕点厂和一个小商场。

1989年,南下安徽淮南创办“大陆拓销公司”。

1994年,在济南成立三株公司。

1997年,实现年销售收入70亿元,被《财富》杂志评为当年中国富豪。

2000年11月,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50富豪第13位。其个人财产为2.1亿美元。

吴炳新是从苦难中走过来的人。1938年6月,吴炳新出生在山东荣成一个贫寒家庭。5岁时父亲撒手人寰,6岁时母亲魂归普陀。兄弟姐妹8人,竟有6人先后夭折,只剩下他和大哥。吴炳新8岁时就下地干活,拾草、挖土,牵着牛帮哥哥犁地。

不久大哥随军支前,生活的重负便过早地落在炳新那稚嫩的双肩上。直到11岁时,大哥决定,再穷也要让炳新上学读书,苦难的生活使炳新朦胧地懂得,穷人的孩子要有出头之日,自古以来就是要靠读书。

这样才能自己养活自己,才能有立足之地。吴炳新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拼命地学习,争分争秒地往前赶课程。谈到儿童时期的苦难经历,吴炳新很坦然地说:“像我这样岁数的人谁没有吃过苦。苦,并不是别无选择的东西,但有时你无法摆脱,关键是要学会在苦中磨炼,在苦中思索,在苦中奋起,这苦难就成了人生的助推器。”

每个人的道路不同,有的人是在于中学习的,也获得了成功,而对于吴炳新来说,由于年龄已大,起步晚,就必须更早地作好准备,等机遇出现时,才可能及时抓住。1954年,拿国普遍成立了初级社,16岁的吴炳新自告奋勇当了村初级社会计。

由于他的运算能力过人,加之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头头是道,乡亲们就给他取了两个绰号“铁算子”和“铜嘴子”,后来他又成了11个高级社的总会计。1958年,吴炳新被乡亲们推选去支援包钢建设,包头矿务局把他招收为国家正式职工。由于他忠实可靠,工作出色,不久就担任了主管会计,后来又被提升为销售科长。

当吴炳新在学习的汪洋大海中载沉载浮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了。吴炳新凭着自己的学识经历,强烈地意识到,党的中心工作转向经济建设,意味着一个新时期的来临。这对于个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吴炳新的知识结构中,经济理论比较薄弱,尤其是商品经济理论更为薄弱,于是他又一次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计划,以求能大展宏图。在这段时间里,他不仅研读了大量的经济学著作,而且还写下了数十万字的经济学论文。

这些颇有独到见解的论文,虽然是十多年之后才得以面世,但它仍在经济学界、社会学界、文化界、金融界、新闻界、政界、商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为此,中央党校、济南市社会科学院邀请了部分专家和学者召开了《吴炳新文集》研讨会。

20多位专家教授先后写下的评论《吴炳新文集》的文章竟达40多万字。《吴炳新文集》所显示出的经济学思想,无疑奠定了三株公司的理论基础。怪不得,读过《吴炳新文集》的人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吴炳新首先是经济学家,然后才是企业家。

吴炳新有10次面对死亡的经历,9次是工作时遭遇上的,第十次是肝癌。死神一次又一次追赶他,企图将他拖到另一个世界去,但他都幸运地挣脱了。事后,吴炳新回忆说:“我战胜癌症全凭一种乐观的心境支持,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活下去。在这种心境的支持下,我才摸索着进行各种治疗。”吴炳新不仅战胜了癌症,而且摸索出治疗的一些基本理论,这为他后来研制三株口服液打下了基础。

要创医药这个行业得有一大笔资金才行。当时,吴炳新家里的全部积蓄不足200元。为了摸索经验进行资本积累,他觉得必须先做点小生意,积累一些资本。于是,他便与老伴宋协臣商量,开了一个夫妻豆芽店,每天早起晚睡,小生意做得颇为红火。

很快,他们手中便有了10万元的积累。吴炳新白天去街上卖豆芽菜,晚上研读中医中药理论。但这样,积累资本太慢。吴炳新决心另想办法。恰好,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亏损企业可以实行个人承包的政策。

吴炳新感觉机遇来了,他不顾众人的劝阻,当机立断承包了一个亏损的小糕点厂,个人承包企业,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他承包的小商场生意也很好,第一个100万在50多岁时终于到来,他可以去完成他梦想的医药大业了。

1994年,他在济南创建了三株公司,真正开始了他的医药大追求。三株公司成立当年,其拳头产品三株口服液的销售收入就达到1.25亿元,1995年销售收入达到23.5亿元,1996年销售收入达到80.6亿元。

日本一家大公司经过严密的化验最后得出结论:三株公司生产的赋新康各项理化指标的毒理试验,均达到日本规定的卫生理化标准,其抗癌和治癌功能超过世界上任何一种同类产品。为此,日本公司专门派人到三株公司。主动提出担任三株公司在日本的总代理总经销。至此,吴炳新成功了。

为使三株创造生命的更大价值、裂变出巨大的能量,吴炳新马不停蹄。不久,抗癌新药三株赋新康问世,被称为国内首创、世界一流。紧接着,吴氏治疗仪、生态美系列化妆品、龙脉系列饮料……600余种造福人类的高科技产品从三株王国脱颖而出。

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吴炳新花大力气建立了三株的科研机构:在山东济南设有一个生物研究所,该所拥有150多名科研人员和世界上一流的科研设备。同时,在济南创建了三株生物工程学院。在北京、佳木斯、大连和美国的亚特兰大成立了基因工程和生物工程研究所。吴炳新之所以在科研上大投资,因为他深知,产品同任何事物一样,都有一个生长、壮大、衰亡的过程,因此他的策略是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留一代。

吴炳新的三株公司由营销而走上了辉煌,然而乐极悲生,前后相继的几场官司和管理不善,几乎击垮了吴炳新和三株。1998年春节前三株一个月有几个亿回款,但从四月下旬开始,销售急剧下滑,直至月销售额不足1000万元。1998年4—7月的4个月间全部亏损,生产三株口服液的两个工厂全面停产,6000多名工人放假回家。吴炳新在大病一场后,对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和改造。并逐渐有了成效。

到1998年尽管三株口服液的销售额从年初的几个亿下滑到1000万,但“赋新康新药”和“生态美化妆品”正逐渐挑起大梁。在三株口服液销量大减的情况下,这是惟一让吴炳新感到宽慰的事情。“赋新康新药”和“生态美化妆品”已被市场接受,生态美化妆品1997年的销售已达20亿元。吴炳新的“向后切入科研”的战略开花结果,吴炳新也越来越感觉到,三株假如没有科技含量更高的新产品,三株“二次创业”就没有起飞的翅膀。

在长达一年的“刮骨疗毒”中,三株实行全面收缩,吴炳新将300多个子公司砍掉200多个,2210个办事处减掉70%,13500个工作站精简45%,15万员工裁减到3万正式员工。在组织结构调整中,撤换一批不称职的经理人员。经历了短暂阵痛,“三株”正重新步入稳健的发展时期。1999年,“三株”实现销售收入5亿多元,上缴税金近一亿元。2000年又有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