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浅予儿女叶明明 刘晓林:叶浅予之女叶明明访谈录

2018-02-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前左至右)邹佩珠(雕塑家.李可染夫人) 廖静文(徐悲鸿夫人) 刘晓林  黄苗子(艺术家)  丁聪(漫画家) 史树青(鉴赏家) 

      (前左至右)邹佩珠(雕塑家、李可染夫人) 廖静文(徐悲鸿夫人) 刘晓林  黄苗子(艺术家)  丁聪(漫画家) 史树青(鉴赏家)

     编者:对于他,黄苗子先生有过这样的描述:“倔强出天性,堂堂对世人。《沧桑》留信史,天壤此雄文。笔底众生相,心中血泪痕。十年焚火后,抉目认昆仑。”对于他,他自己也有过如下的描述:“在生活上知足长乐,在艺术上自强不息。

别人说我谨慎处是儒学,豁达处是道家,然而我的心灵深处是俗家。”(与民族、国家、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谁能脱离俗家?)对于他,世人都这样来记下了他:贯通国艺,是中国漫画界的先驱又是中国画的一代宗师。他深深地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的文化传统,以艺术和人生的完美统一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的杰出代表。

采访时间:2006年11月30日 采访地点:叶明明公寓 被采访人:叶明明       记录人:黄梦

在叶浅予先生诞辰100周年前夕,我们采访了叶浅予先生的女儿叶明明女士。同时,鉴于叶先生丰富错综的艺术人生,访者尽最大可能将叶浅予先生在世时相关人士及因种种原因无法访到的相关人士对其的评价融入了访谈中,并穿插叶先生的影照与作品,以求更好的使人们对叶先生的艺术及人生有更全面的了解。

以表达我们对艺术大师叶浅予先生的深切怀念以及叶明明老师在保护和弘扬祖国文化方面所做出努力的深深景仰。       刘晓林:近百年来,中国造就了一些“为人生而艺术”的杰出艺术家。

他们以自己的艺术来关注人生,表达人民的快乐,培养着人民的审美情操。中国的美术在他们身上开始了古今之变、雅俗之变、出世入世之变,叶浅予先生是这些艺术家中极高影响的一位。

叶先生富有多方面艺术才能,所涉领域十分广泛:广告宣传,美工设计、舞台布景、书籍插图、壁画、摄影、速写、漫画、国画等。他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开拓者、先驱者,也是中国画的一代宗师。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叶浅予先生是极具代表性的人物。 在谈叶先生的艺术前,我想先谈谈叶先生的思想。我私下认为:每位伟大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伟大的哲学家,这一点在叶先生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比如,叶先生的速写成就是公认的,他却反对一味速写。还有他在创新与传统的问题上也是如此。

叶明明:是的,父亲经常讲:“我认为光靠速写不行,那会被速写拘束住,约束了想象力。速写的同时,一定要讲感受。”方法问题也是如此。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方法不行,但创作不能光靠方法。“法”的问题,学习就是为了学“法”、求“法”到了最高点是“无法”。

为了高必须从低开始。现在中国画教育上最大的危机就是不要“法”,是错误的,将来会吃大亏。 他认为艺术创新是极其重要的。他一生都没有停止,晚年的时候,国画、漫画结合在一起创作了《长安怀古》组画。

但同时适当的保守也是必要的,譬如走路要休息,停顿一下,音乐之有休止符。 他还提到:古今艺术都是和当时的生活相联系的。传统不仅仅是技法的问题,要研究这些艺术所产生的生活背景。要以开阔的胸襟看生活,不要跟你看不惯的东西闹对立,要容忍不同的表现形式。把自己搞的狭窄,就发现不了东西。

刘晓林:叶先生不仅将其精深的哲学观运用在艺术创作,而且还运用在教学、用在了人生的其他方面。他有一对艺术界产生了深远意义的“二十四字”教学指导方针“吞吐古今,涉猎中外。自学为主,启导为辅。尊重个性,鼓励独创。

”在他的教学指导方针里,实在是蕴藏了很深的哲学——包容、辩证、对立、统一等。他的许多学生每当提到叶先生,有一件事常常说起,那就是:他教过那么多的学生,没有一个人画的象老师。能做到这一点,对任何人来讲都是很难的事,然而叶先生做到了。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叶先生的回忆录中对婚姻的记载也用了很具哲学意味的题目《婚姻辩证法》。叶先生的文章,人们评价也是相当高的。对此,您作为叶先生的女儿,是如何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