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初期的政府为什么叫北洋政府

2017-12-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是指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派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于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首任正式

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是指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派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于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后正式形成。北洋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和平的方式完整继承前朝疆域的政权,也是中国继清朝灭亡后第一个被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那么中华民国初期的政府为什么叫北洋政府?下面就来了解吧。

中华民国初期的政府为什么叫北洋政府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是指中华民国建国初期以北京为首都的中央政府,因北洋系人士掌权,故而称为北洋政府。北洋政府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第一个被国际承认继承中国法统的政权,标志着中华民国的正式诞生。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经过选举成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标志着北洋政府正式成立,之前经历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简介

北洋政府将五色旗定为中华民国国旗,《卿云歌》定为中华民国国歌。北洋政府是中国历史上较为民主的一个政府,亦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作出过重要贡献。在北洋政府主导下,中华民国1917年加入协约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于1919年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但因五四运动抗议而未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后,北洋政府正式被国民政府取代。

政治

北洋政府时期政坛更迭频繁,从1916年至1928年短短的13年中,就有38届内阁,最短的两届只有六天[。虽然北洋政府先后出台的五部宪法都以“三权分立”为基本原则,但袁世凯掌权后,立刻解散国会、撤销国务院,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规定总统独揽一切权力且可无限连任,使新生的民主制度遭到破坏。袁世凯死后,紧接而来的军阀混战使民主成了一纸空文,各派系争夺政权,中央政府成了地方军阀角逐的舞台。由此,北洋政府踏上了它短暂的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