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政府网熊长江 湖北潜江政务网:潜江市介绍

2017-06-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潜江县古为云梦泽一角,历经江水复合冲积和湖水缓慢沉积而逐渐形成. 潜江地域夏.商.周三代属荆州域. 公元前5世纪前后的春秋战国时期,在本县南

潜江县古为云梦泽一角,历经江水复合冲积和湖水缓慢沉积而逐渐形成。 潜江地域夏、商、周三代属荆州域。 公元前5世纪前后的春秋战国时期,在本县南部的岗后和北部的平原上出现了章华台、竟陵等邑居,其地属于诸侯国中的楚国。

公元前278年(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白起率秦军攻占楚郢都(今江陵西北),东下竟陵,并分别设郡建县,这里成为秦南郢竟陵县辖地。 公元前206年西汉建立,其后在章华台设置了华容县,潜江分属竟陵、华容。

三国时,潜江之地辖于吴国,隶属郡县与汉无异。 晋初分江夏郡置竟陵郡,潜江为竟陵郡之竟陵,南郡之江陵二县地。 公元550年前后,南朝梁省竟陵,废华容。潜江西南境改属南郡江陵县;西魏分江陵而置华陵县,北周改华陵县为紫陵县,潜江西南境为其所辖。

东北境为郢州竟陵郡之竟陵县,竟陵郡治于齐时也由长寿(今钟祥)迁至竟陵;梁末省竟陵县入霄城县,竟陵郡治、县治始移霄城(今天门境),潜江东北境遂属霄城县;北周复改霄城县为竟陵县,改竟陵郡为石城郡,潜江东北境属石城郡之竟陵县。

隋朝时,潜江东北境属荆州沔阳郡竟陵县,西南境属紫陵县。 唐初省紫陵入江陵县,潜江西南境属江陵府江陵县,东北境属复州竟陵县。公元857年(唐大中十一年),“以人户输纳不便,置征科巡院于白 伏”(《太平寰宇记》,白 伏在今县西北),隶属于荆南节度使管辖。

五代改白 伏为安远镇,为南平国(荆南国)属地。 965年(宋乾德三年),升白 伏巡院为县。

因境内有河道分流汉水入长江,取“汉出为潜”意,命名潜江。县治设在安远镇(在今下蚌湖附近),隶属于荆湖北路江陵府。 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改江陵府为上路总管府,后又改为中兴路,均领有潜江,上隶于河南江北行中书省。

1293年(至元三十年),因水患县治迁至斗堤,即今治所在。 1368年,明朝建立。此前已改中兴路为荆州府,所以明初潜江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1531年(嘉靖十年)升安陆州为承天府,潜江改属之。

1646年(清顺治三年),改承天府为安陆府;1664年(康熙三年),分湖广为湖北、湖南。潜江属湖北省安陆府。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次年,改府为道,以道为省县之间的行政机构,潜江属鄂北道(后改称襄阳道)。

1925年废除道制,遂直辖于省。1932年,在省县之间设行政督察区,潜江属第七区(1934年曾属第六区,后还属)。1936年,第七区改称第四区,仍领有潜江(直到1947年)。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于1939年5月至1945年8月盘踞潜江部分地区,设有傀儡政权。潜江县政府被迫辗转于拖船埠、杨李家台、熊口等地;1943年春撤离潜江,设办事处于公安县境,日军投降后还治。

本县属水网湖区,民国时期“十年淹九水”,人民除受“三座大山”的压迫之外,还苦于水患。由于距中心城市较远,人民富有革命传统,有利于革命力量的集聚和回旋,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成为革命根据地。

1930年春至1932年冬,全境皆苏区,是湘鄂西省(原称“联县政府”)的潜江、荆南(后改称荆门)、天潜县苏维埃政府(革命委员会)辖地。潜江县苏维埃政府曾驻于拖船埠、潜江城等处,荆南县苏维埃政府驻脉旺嘴。

1942年春至1945年秋,为抗日根据地,是鄂豫边区襄南、襄河两行政公置的荆潜、天潜沔、天京潜县抗日民主政府辖地。荆潜县抗日民主政府驻莫家岭,天潜沔县抗日民主政府一度驻总口陶和岭,天京潜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夏家场。

1947年12月至1949年6月,全县为解放区,是江汉区襄南、鄂中两行政专员公署的江荆潜、天潜沔、天京潜县人民民主政府辖地。江荆潜县人民民主政府驻熊口,天京潜县人民民主政府驻夏家场。

1949年7月撤销边区县,恢复原县名、县域,江荆潜、天潜沔、天京潜县撤销。潜江县人民政府设于熊口,隶属于湖北省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8月,潜江县人民政府移驻城关(今园林办事处)。 1988年5月撤县建市。

1994年10月被列为湖北省直管市。 潜江,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全市面积2004平方公里,人口 100 万,辖 6 个管理区(农场)、 1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4 个办事处、 10 个镇、 1个原种场 。

境内座落着全国十大油田之一的江汉油田和由 16 个国有农场组成的农场群。 1994 年被列为省直管市。 潜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号称“天下第一台”的东周楚灵王离宫章华台距今已有 2500 多年的历史。

在现代史上,这块饱含灵气的土地孕育了中国共产党重要创始人之一的李汉俊、辛亥革命元老李书城、文坛泰斗曹禺等众多英才。 潜江,水乡园林特色独具。这里系古云梦泽一角,湖泊星罗棋布,河网纵横交织,林木葱郁茂盛,是有着“活化石”之称的水杉的第二故乡。

20 世纪 70 年代初,一部反映潜江风貌的纪录片《水乡园林》在联合国公映,引起了强烈反响,著名作家碧野盛赞潜江:“这是一座绿色的城!

” 潜江,地上盛产粮棉油,地下富藏油气盐,素称“鱼米之乡”。目前,潜江已成为国家商品粮、优质棉、特种水产、速生丰产林、瘦肉型生猪、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创汇七大基地,已形成油气开采、冶金机械、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

拥有潜江制药、江钻股份、幸福实业等三家上市公司。石油钻头的生产,占亚洲市场份额的 50% 以上;拥有国家唯一的眼科用药生产基地“潜江制药”;中国牛磺酸生产基地“永安药业”,销量占国际市场份额的 60% 。

目前长江路桥已进入上市辅导期。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一主三化”的方针,围绕工业兴市目标,优化经济结构、增创竞争优势、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市域经济在提升中提速。

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125.28亿元,增长 1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44.27亿元,增长23.9% ;三次产业比为21:45:34;外贸出口 12254万美元,近三年年均增长66.

3% ;固定资产投资52.61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27% ;财政收入达13.93亿元,增长24.8%,占GDP的比重达11.12%,工商税收占地方财政一般收入的比重达78.

4%以上,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连年位居全省县市前列。先后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全省工业经济先进单位”、“全省最佳信用县市”、“湖北省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等称号。 中国明星市—潜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誉为“水乡园林”。

全市面积 2000 平方公里,人口 96 万,境内有全国十大油田之一 的江汉油田和 16 个大型国有农场。 潜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公元 965 (宋乾德三年)建县迄今,已历经 10 多个世纪。

这里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号称“天下第一台”的东周楚王行宫章华宫就在境内。这片沃土曾孕育了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辛亥革命先驱李书城,当代文坛巨子曹禺,世界举重冠军关虹,亚运会赛艇金牌得主王芳。

1988 年 5 月,撤县建市。 1994 年 10 月,列为湖北省直管市。潜江,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地上盛产粮油棉,地下富藏油气盐。是全国商品粮、优质棉、商品鱼、速生丰产林、牲猪“四化”、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创汇“七大农业基地”和油气综合开采加工,石油机械制造、盐化工业、石化科研、对外服务“五大工业基地”。

地下蕴藏石油 2 亿吨,天然气 9700 多亿立方米,岩盐近 8000 亿吨,为我国“盐都”自贡的 30 倍,卤水 136 亿立方米,富含溴、钾、碘、硼、硅、锶、镍、锰、锂、铯、铷等 18 种可广泛用于电子、冶金、航天等高科技领域的稀有微量元素,其矿化度均超过国家开采标准。

潜江,区位优越交通发达。东接武汉通黄石,西邻荆州达三峡,北依汉水,南接长江,内河航运四季畅通。 318 国道和宜(昌)黄(石)高速公路横穿东西,潜(江)监(利)和襄(樊)岳(阳)两条二级公路纵贯南北,在流经北境的汉江边建有年吞吐能力达 300 万屯的泽口、红庙两个港口。

潜江,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市区主要干道发展到 358 公里,城区主要街道 60 条,联结市区,纵跨南北。

市区日供水能力达 27 万吨。居民燃气率达 98.5% ,城乡通电率达 100% 。年供电总量超过 6 亿千瓦时,已开通国际国内程控电话 7 万门。光纤通信、数字微波和具有国际国内联网功能的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全部投入使用。

城区绿化覆盖率达 35% ,面积达 200 公顷的国家级平原人造森林公园座落在市郊,拥有珍稀树种达 275 种,被誉为江汉平原第一座亚热带植物园。潜江,科技智力实力雄厚。有科研机构 31 个,中南地区最大、最先进的电子计算机中心就座落在市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4 万多人,其中自然科技人员 2.

1 万人,万人拥有自然科技人员 226 人,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潜江,对外开放方兴未艾。

已有“三资”企业近百家,工业产口出口企业 36 家,其中自营进出口企业 9 家,已形成内地有基地、沿海有窗口、境外有市场的“三点一线”格局。全市在“三沿”地区开办窗口 30 多个,先后与德国海登海姆市、辽宁新民市和广东普宁市结为友好城市。

潜江,水乡园林独具特色。市区内园林、广华、泽口三个组团呈星座式格局,其间有连接组团的绿色长廊,体现特色的森林公园,装点城市的道路绿化,确保生态的河堤林带。著名作家碧野曾盛赞潜江“这是一座绿色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