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力先生 【观点】皮力:广东的“先进性”需要重新审视

2017-12-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国际艺术批评家,香港M 当代艺术馆策展人皮力(雅昌艺术网讯 郁婷)导语:2014年5月20日下午,由53美术馆主办,著名艺术评论家皮道坚与青年艺术评论家胡斌联合

国际艺术批评家,香港M 当代艺术馆策展人皮力

(雅昌艺术网讯 郁婷)导语:2014年5月20日下午,由53美术馆主办,著名艺术评论家皮道坚与青年艺术评论家胡斌联合策划的“今典——广东当代艺术展”在53美术馆举行了开幕仪式。与开幕式同期展开的,是由本次展览的策展人皮道坚先生所主持的,围绕着“变异与变迁——广东当代艺术的自由表达与文化语境变迁”的议题展开了学术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国际艺术批评家,香港M 当代艺术馆策展人皮力先生就“广东是否仍然具被先进性”发出了四点设问。

他首先指出,在今天谈论“广东”的时候,应该在回顾广东过去30年的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谈论。“我们谈到广东,广东是最早改革开放的地方,最早商业化的地方,这是从90年代以来解释广东艺术的时候预设的前提。今天回头一想,时光如箭,我们和90年代相比已经有20多年了”。

在点明了这个现实的处境条件之后,皮力以三个问题的设问,来反驳广东作为改革开放重省被盲目推崇的所谓文化“前沿性”。

他首先提出:广东艺术今天预设的经济和政治的开放性到底还有没有?皮力认为已经其实没有了。“从90年代,这帮批评家来到广东之后,我们都说广东是最早改革开放的地方,1989年的时候对广东有特别多的政治上的幻想,所有的幻想到1989年之后,基本上被洗白了。

整个90年代广东的产业升级是失败的,除了深圳以外,近几年以来,人力资源的上升,大量的加工业开始移出广东,往越南、马来西亚走,金融中心往上海走,国家还想把轻工业往西部挪”,由此,皮力尖锐的指出,那些在90年代用来阐释广东的政治和经济上的开放性的条件和资本在过去20年的发展中已经消耗殆尽,在今天如果还在以这样的程式和观点来解释的广东艺术形态,是应该打个问号的。

“从1995年以来,广东的经济产业升级上问题很大,所经历的城市化、社会不平等的问题也相当的明显,环境污染等问题更加严重。这些问题中,包括广东的基层民主,比如选举民主,如果是走在经济和发展最前沿,那么这应该比全国来得早,但是我们在广东艺术的发展中没有看到。这和广东艺术的自我变革有很大的关系,我希望将来能够看到这样的东西。”

在第二点问题的强调上,皮力指出广东的艺术从90年代初期,就因为特别的政治原因,而汇集了很多的批评家和艺术家,这是它早期发展的优势。某种程度上讲,广东的艺术在80年代,它确实是全国艺术发展最前沿的地区。“当时的南方艺术家沙龙、大尾象等等,广东和上海、南京、湖北都以各自很不一样的方式在诠释中国的艺术发展。

1989年前后,批评家、艺术家来了,大家变得个体化。89年之后,还有南下的批评家和艺术家对广东有幻想。

但是这种政治上的自由度到了90年代末就分崩离析了,一个地方的文化活跃性,除了本身创作的活跃性之外,还包括了外来的文化,以及外来的文化进来之后产生的互动。90年代末期之后,互动变得越来越少,因此也就失去了80年代初期文化的杂交性”,皮力认为作为当下的批评家,在看到这种情况以后,应该要提出批评,并以此希望能够找到改进的地方。

第三个造成广东在表面看来具备开放性的原因,皮力认为是2001年之后,所提出的PRD——这是在国际上很新的领域——用城市化的阐释背景代替了意识形态的对抗。“今天看来,珠三角的艺术过于审美化,没有接触到艺术最根本的东西。你看到广州做得很好,以为代表着现在年轻艺术家的层次,但是他们的深层经验有多少,这是需要我们重新考量的”,皮力认为这是广东现在比较有意思的问题,也是继续游去反思的问题。

而就谈到艺术市场角度,皮力从其多年的经验出发,认为广东的艺术市场是很没有自信的艺术市场,“它有潜在的岭南文化、潮汕文化和对抗中央文化的野心,但是不敢把牌亮出来;它的中产阶级、权贵阶级在岭南画派里搞来搞来,但是实际的当代艺术却没有最基本的点”。他认为这是今天谈论广东当代艺术所需要面对的很务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