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轩画室 关于艾轩的十个话题:画家艾轩访谈

2018-02-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题记:艾轩第一次卖画经历来得偶然,他本人也觉得好玩,也很好奇:画竟然也可以卖钱!他认为画是拿来陶冶情操的.可在那次展览上,藏家执意要买走他参展的5幅作品.艾轩有点舍不得,赶紧摘下其中的两幅,只让买家买走另外3幅.藏家是有眼力的,他买下的画,如今已经增值1000倍.艾轩聪明地选择了一条通向带有苦难但又饱含深情的唯美主义的道路.艾轩的体验是个人的,但事实上他这种阅历也在我们中间得到体验.上个世纪80年代初,艾轩带着个人创作感伤的印记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美国.在那里他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怀斯,一个以画赢得尊

题记:艾轩第一次卖画经历来得偶然,他本人也觉得好玩,也很好奇:画竟然也可以卖钱!他认为画是拿来陶冶情操的。可在那次展览上,藏家执意要买走他参展的5幅作品。艾轩有点舍不得,赶紧摘下其中的两幅,只让买家买走另外3幅。藏家是有眼力的,他买下的画,如今已经增值1000倍。

艾轩聪明地选择了一条通向带有苦难但又饱含深情的唯美主义的道路。艾轩的体验是个人的,但事实上他这种阅历也在我们中间得到体验。

上个世纪80年代初,艾轩带着个人创作感伤的印记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美国。在那里他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怀斯,一个以画赢得尊重的艺术老人,两人因风格相近而投缘,成了朋友。艾轩收获了老人对艺术的执着情感,也确立了自己的风格。

艾轩回国后再次找到了自己创作的母体,同时也赢得了市场。

艾轩绘画的语言精致洗炼,借景抒情。其早期绘画的视觉征服力在于“物在言说”,表现在画面人物视线从不面对观众,人物让位于景致;而现在的作品感染力则是把来自生活的感受,以理性的思考赋予孤寂性的画面中——正面近距离地直透你心灵的“心在言说,情在言说”。

1、张苑:在你的画作中我们看到了不同抒情主题,画中本应纯真的少女形象,却多了几分凝重,那忧郁的眼神里,似乎体会出某种沉重的东西。你是如何选择模特的?画中的人物是你理想式的形象,还是你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的真实人物形象?

艾轩:我觉得作为一个画家刚开始写生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只是把对象描摹出来。但以后会慢慢地对人生或对美的感觉有一种认识,寻找适合你表现的某种美的感觉。它渐渐地会固定下来,形成一种倾向性,这就是审美的倾向性。这个时候,一般都会表现出某类人的特征,有意识地向一个方向偏。

事实上,你未必能寻找到这种模特。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同,你看好的模特,别人却认为不足取。我笔下的模特来自我对人物形象的提炼。

2、张苑:你的作品心理特征很明显,带有强烈的感伤情怀,这是借助周围凄冷的景致和少女忧郁的神情完成的,或忧郁、或感伤、或希望,为何把作品的主题定位于这一基调?而它何以赢得了市场的认同?

艾轩:我的作品所表达的凝重感,这和我的生活体验有关,我经历的辛酸往事较多。画中形象是借物言志。我创作的画最初只是自我陶醉,把我对生活的理解画出来,当然没有考虑到会进入市场。

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哪有什么市场,只是天天在画,画完了以后就不再想什么。我经常画一些背影、侧面或趴在地上的、桌子上的,这些画和市场没有关系,完全是个人的体验。画中人物多是自言自语,面对墙角,或感伤独白或怅然而泣。

3、张苑:你的作品多是室外景,多把一个弱小的异域藏族女孩置身在色调凄冷的自然环境中,一种自然与人物的物性与心理差异,从而充满神秘与感伤的情绪。你把人物锁定在弱小的女孩身上,与常人表现饱经苍桑的成人不同,从而有一种心理的距离。你为何把这种沉重感让幼小的心灵来承担?

艾轩:我有意识强调这种心理对比,但它的视觉或心理效果特别强,当然还离不开我的经历。生活中的事给我一种很强烈的心理暗示。我的家庭遭遇不幸,大家都知道艾青同志与我们这个家庭的麻烦。我从小受到歧视,再加上家庭不和,到处都在打架、吵架。

那时感觉别的孩子挺灿烂,充满阳光,而我头上总有一块云在飘来飘去,所以在我创作的画面上,经常是风景到那了了,这类作品有《说不清明天的风》、《南风从这掠过》、《也许天那么蓝》,总是有一种孤独感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