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彦周归来 噩耗传来 家乡悲泣 鲁集父老乡亲自发悼念鲁彦周

2017-08-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噩耗传来家乡悲泣         11月26日晚22时10分,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安徽省文联名誉主席.著名作家鲁彦周先生因肺气肿引发并发症,器官衰竭抢救无效在合肥辞世,享年78岁.    鲁彦周的家乡--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庙岗乡鲁集村的乡亲们是第二天才知道鲁彦周病逝消息的.报丧电话是鲁家打给罗发祥的,他是鲁彦周的小时最好的同龄伙伴.罗发祥接电话时老泪纵横,他几乎迈着颤巍巍的步子一家一户地告诉这个不幸的消息.全村乡亲们无比悲痛,纷纷来到他的故居和他小时候念私塾的祠

    噩耗传来家乡悲泣         11月26日晚22时10分,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安徽省文联名誉主席、著名作家鲁彦周先生因肺气肿引发并发症,器官衰竭抢救无效在合肥辞世,享年78岁。

    鲁彦周的家乡——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庙岗乡鲁集村的乡亲们是第二天才知道鲁彦周病逝消息的。

报丧电话是鲁家打给罗发祥的,他是鲁彦周的小时最好的同龄伙伴。罗发祥接电话时老泪纵横,他几乎迈着颤巍巍的步子一家一户地告诉这个不幸的消息。

全村乡亲们无比悲痛,纷纷来到他的故居和他小时候念私塾的祠堂,表示深切地怀念。鲁彦周82岁的堂哥鲁家绪难过地告诉记者,他原本想等鲁彦周八十大寿再与他见一面,没想到他就这么走了,他们见最后一面还是2004年,谁知那一面竟成了永别。

    顽皮而好学的童年         鲁彦周先生小时家境还算稍稍有点富裕,但他跟村里许多贫苦孩子一样,从小就学着帮家里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大人们的负担。

他每天放学后要做的事就是放鹅。据罗发祥回忆,他一共放了十多只鹅,每次他总是将鹅往田间地头一放,就去找小伙伴们去玩“关猪打狼”、“弹子球”、“靠枕靠跪”等游戏。

有时鹅吃不饱,他就去别人家的田里勒稗子喂鹅。有一次,鲁彦周与罗发祥正在人家田里勒稗子,听到有人一声大吼,吓得他俩一溜烟跑了,差点没尿裤子,后来才知道那是一个游击队员路过这里,看见他俩想逗他们一下,故意吓他们的。

鲁彦周先生是一个挺调皮的孩子,有一次,他放学回家,将田埂上的枯草烧着了,差点没引发一场大火,幸亏有人赶来及时,才没酿成大错。

别看他从小贪玩,但学习却是很刻苦,他经常一人躲在蚊帐里看书,一直到深夜。他看书的着迷程度是许多人想像不出来的,他喜欢上厕所看书,有时上一次厕所要好几个小时……     鲁彦周先生发奋读书的缘由其中还有一段小故事:鲁彦周渐渐长大后,家里人常常带着他到田间干农活,他栽过秧,耕过田。

有一段假期,他几乎天天下地干活,结果手磨起了泡,他便想:这样下去不行,一定要跳出“农门”,于是,他从此勤奋读书,终于一举成名。

    和睦一大家子         鲁彦周家庭里祖父、婶母、叔奶奶、父母亲、堂姐还有弟弟等一大家子在一起过,他们和睦相处,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大家庭。

鲁彦周从小孝字当头。他对他的伯母也很孝敬,每天早上帮她打洗脸水,晚上打洗脚水,对她问寒问暖,伯母过世,他特地赶回来奔丧,哭得像个泪人。

他和一大家子人均能和平共处,从来不跟他们争什么,这个大家庭和和气气地在一起生活了很久……     总想为家乡做点事情         鲁彦周是一个文人,他没有太多的钱支持家乡,但他的心一直悬在家乡,家乡一旦有事需要帮忙,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解决,上个世纪60年代末,他听说家乡要架设高压线,便与县里取得联系,县里改造了全村的高低压线路。

他经常打电话询问家乡建设情况。他曾说过,他没有权,也没有钱,所以没有为家乡做过什么,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家家都有鲁老的字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鲁桥集村几乎家家都悬挂或收藏有鲁彦周先生的字,村里的几位长辈告诉记者,鲁彦周没有太多的钱支持家乡,只能用他的书法作品抒发对家乡有感情,只能靠赠几幅字画来表达对家乡父老的感激之情。

为了表达对鲁彦周的思念,村民们纷纷从家里拿来鲁彦周的字,以此缅怀他。(李远波 万毅)